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句“笨”指向中国游客 星巴克遭双重打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在吉隆坡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KLIA T2)的一家星巴克门店,一段视频迅速在社交媒体刷屏。视频中,一名中国游客正在尝试用英语点单,并借助人工智能翻译工具与店员沟通。令人意外的是,咖啡师却被拍到低声嘀咕“bodoh”(马来语“笨”的意思)。



这一幕迅速点燃了舆论。大量网友指责咖啡师缺乏职业素养,更质疑星巴克在服务标准与文化敏感度上的缺失。面对汹涌的批评声浪,星巴克马来西亚不得不火速作出回应。

星巴克公开道歉并解雇涉事员工星巴克在9月21日发表声明,确认涉事咖啡师已被立即解雇,并强调此类行为完全不符合公司的核心价值观。 公司还表示,将强化员工培训,确保所有员工理解文化敏感性、尊重沟通和客户服务的重要性。

“我们深感遗憾,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声明写道。

然而,这起舆论风波发生的时机,对星巴克马来西亚而言可谓雪上加霜。近来该品牌在本地面临严重的抵制潮,财务表现也持续恶化。

根据财报,截至2025年6月的财年,星巴克马来西亚录得创纪录的2.92亿令吉净亏损(约4.47亿人民币),远高于前一年的9100万令吉亏损(约1.39亿人民币)。同期营收更是大跌36.5%,仅为4.77亿令吉(约7.3亿人民币)。

为了止血,公司已采取收缩策略,将门店数量从408家削减至320家,并因此计提高达1.528亿令吉(约2.34亿人民币)的门店与设备减值费用。

舆论与品牌的双重考验从一个咖啡师的“失言”,到公司层面的经营困境,这起事件折射出的是星巴克在马来西亚市场面临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品牌需要重建公众对其服务和价值观的信任;另一方面,如何在抵制浪潮和营收下滑中重新站稳脚跟,更是摆在管理层面前的现实难题。

事实上,这起事件不仅仅是服务行业的一次失误,它还反映了国际品牌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所面临的深层挑战。马来西亚是一个语言与文化高度交织的国家,外来游客和本地消费者在同一空间里共存,服务行业如何展现出包容与尊重,已经成为衡量品牌口碑的重要标准。

对于星巴克而言,这起“bodoh”风波的处理方式,将被视为一次品牌形象修复的试金石。如果公司能够通过制度改进和员工培训,真正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也许能在危机中找到转机。但如果只是解雇个别员工,而未能解决深层次的服务与文化问题,那么公众的不满和质疑恐怕还会反复出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是星巴克的一次公关危机,更是整个零售与餐饮行业的提醒:在全球化与本地化的交汇处,尊重,才是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价值”。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30 23:14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