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规!
最近,一个最新政策引起了不少海外华人的关注——以后跨境汇款监管收紧,单笔超5000元必须严格核实身份了!
2025年8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拟将跨境汇款监管门槛从原有的1万美元大幅下调至5000元人民币(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
也就是说,只要是 单笔≥5000元人民币的跨境汇款,金融机构必须核实客户身份,并完整传递汇款人信息 。
这个最新规定覆盖所有支付渠道,银行、支付宝、微信支付、预付卡机构等都需要执行。
这项管理办法一旦实施,华人们需要注意:首先这意味着,很多原本“小额”的汇款,现在也要走实名合规的流程。
其次,汇款时,金融机构要核对姓名、账号、住址等基本信息。如果在该机构没有开户,还得登记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
此外,境外来款如果信息不全,接收机构也应要求对方补齐。
不仅如此,客户身份信息与交易记录还需保存至少10年;还会传到境外银行,确保全链条可追踪。
即使金额未达门槛,只要金融机构怀疑存在洗钱风险时,也可以出手拦截交易 。
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新规首次明确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纳入反洗钱监管体系,要求其履行与银行同等的义务。
这也意味着,通过支付宝“跨境汇款”或微信“微汇款”等渠道向境外转账,将会面临与银行相同的审核标准。
不过,大家也不需要太担心,因为常规的学费等大额汇款,还是会遵循现有规定执行。
比如说,如果要一次性汇出5万美金学费,只要准备好学校录取通知书、学费清单、汇款人与留学生关系证明、资金来源证明(工资流水、存款证明等),还是正常能汇的。
至于相较小额的日常汇款,比如生活费,可以分2-3次汇出,例如2万+2万+1万美元,尽量避免拆分成10次5000美元等刻意规避行为 。
新规还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者与其进行交易,不得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或者假名账户,不得为冒用他人身份的客户开立账户。
即使金额不到5000元,如果系统识别出高风险特征(比如多人频繁小额汇到同一个境外账户、资金用途和身份不符等),也可能会被拦截或上报。
比如说,同一收款人频繁接收多笔4999元汇款 、多人向同一境外账户集中汇款 、使用不同支付渠道向同一账户分批转账等汇款方式,估计会被直接拦截。
不仅如此,系统也会集中自动筛查“可疑交易模式”,比如说夜间频繁转账等。
总的来说,变化如下——
不过话说回来,跨境汇款新规虽然看似“收紧”,其实可能只是更加规范化了。
只要资金来源合法、用途合理、资料齐全,对绝大多数人应该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毕竟监管部门主要关心的,是这笔资金来源是否合规,以及用途是否真实。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跨境转账的时候一定注意个人财产和信息安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