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特朗普又提美加合并,白宫再次上演荒诞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当地时间10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加拿大总理卡尼的白宫会晤中,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空气突然凝固。



一场本该围绕贸易和关税的严肃会谈,硬是被美国总统的“即兴发挥”搅成了一出荒诞剧。

当加拿大总理卡尼的发言被特朗普随口打断——“加拿大和美国合并”。那一刻,卡尼脸上闪过的不是尴尬,而是一种深植于历史记忆中的警惕。

这句看似随意的“插嘴”,恰似一把钥匙,打开了美加关系中最敏感的那扇门。

特朗普的“合并”言论绝非一时兴起。

翻看历史档案,你会发现这已经是他就任以来第七次在公开场合提及类似概念。

从“我们该买下加拿大”到“经济上的完全融合”,再到如今直白的“合并”,这条言论升级曲线背后,是一种经过计算的试探。

卡尼那句“我可没想那么多”,堪称现代外交史上的经典瞬间。

它既非直接反驳,也非默许认同,而是用一种近乎隐忍的克制,维系着两国关系的表面平静。

但这种克制的代价是什么?

1812年,美军烧毁多伦多的约克要塞;

1844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以“54度40分或战争”为口号威胁吞并加拿大西部;

1911年,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因担忧被吞并而流产。历史的伤痕,从未真正愈合。



表面上,美加拥有世界上最长的和平边界;实质上,加拿大已经陷入经济上的“被合并”进程。

美国资本控制着加拿大35%的矿业资源、42%的制造业和近半的能源产业。

更触目惊心的是,加拿大前十名上市公司中,七家的最大股东是美国华尔街巨头。

这种资本层面的深度绑定,使得“经济主权”在加拿大早已成为一个模糊的概念。

特朗普所说的“通过经济力量实现合并”,实际上已经在发生。

当美国打个喷嚏,加拿大就真的会感冒。

2018年的钢铝关税战,导致加拿大GDP直接下跌0.5%;2020年的口罩出口禁令,更是让这个自诩为发达国家的邻居陷入医疗物资短缺的窘境。



卡尼政府面临的,是所有中等强国在强权身边的共同困境。

在安全领域,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的保护伞下,是美军对加拿大领空的实际控制;

在贸易领域,《美墨加协定》中暗藏玄机,限制加拿大自主签订贸易协议的权利;

在能源领域,美国几乎垄断了加拿大石油出口市场,使其议价能力持续萎缩。

此次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会谈,卡尼团队原本希望就贸易和关税问题达成共识,为新的经济安全协议铺路。

但特朗普的“合并”玩笑,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所有人:在实力不对等的博弈中,规则永远由强者书写。



特朗普的言论代表了一种正在抬头的“新吞并主义”。

它不再依靠传统的军事征服,而是通过经济控制、能源依赖、规则绑定等现代手段,实现事实上的势力范围扩张。

这种趋势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合法性”外衣。

当资本自由流动成为吞并的工具,当贸易协定变成束缚的锁链,当盟友关系实质上是主权的让渡,国际秩序的基础正在被悄然侵蚀。

加拿大今日的处境,可能是许多国家明天的缩影。在大国竞争的夹缝中,中等强国的自主空间正在被压缩。

欧盟与美国的数字税争端、澳大利亚与中国贸易摩擦的背后,都闪烁着同样的阴影。

加拿大的困境在于:完全倒向美国意味着主权的持续流失;寻求多元化又面临地缘现实的制约。

与中国发展贸易遭遇美国阻挠,与欧盟签署协定效果有限,这种困局正是全球中等强国生存现状的缩影。

特朗普为何执着于“吞并加拿大”?

这与他的政治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密切相关。

首先是经济利益的驱动。

特朗普认为,美国在与加拿大的贸易中“吃了亏”,并声称美国每年“补贴”加拿大2000亿美元。

他提出,如果加拿大成为美国的一部分,这种“不公平”的贸易关系将得到纠正。

再就是政治算计与选民动员。

特朗普的“吞并”言论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市场。部分美国选民认为,加拿大的资源和市场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通过发表此类言论,特朗普可以强化其“美国优先”的形象,迎合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距离2026中期选举日益临近,重提争议性极大的领土扩张议题,既是对极右翼选民的致命诱惑,也是转移国内矛盾的经典套路。

毕竟在民粹主义泛滥的美国,“让国旗再多一颗星”永远是最廉价的竞选承诺。

最后是对加拿大的战略施压。

特朗普可能试图通过“吞并”言论,在贸易谈判中对加拿大施加心理压力,迫使加拿大在关税、资源出口等问题上做出让步。

面对特朗普的一再挑衅,加拿大方面态度坚决。

卡尼总理在10月7日的会晤中明确表示:“加拿大永远都是非卖品。”

前总理特鲁多也曾强调:“美国吞并加拿大的事情永远不会发生。”

加拿大民众也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超过28万加拿大人请愿要求取消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国籍,以抗议美国的霸权主义倾向。



特朗普的“吞并”言论不仅引发了加拿大的强烈反应,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欧洲盟友对特朗普的扩张主义倾向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破坏国际秩序和稳定。

墨西哥和巴拿马等拉美国家也提高了警惕,担心成为美国下一个“吞并”目标。

联合国及多国政府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任何试图通过武力或经济胁迫改变他国领土现状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特朗普再次暗示“吞并加拿大”,看似是一场政治闹剧,实则反映了其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维。

这种言论不仅严重损害了美加两国的友好关系,也对国际秩序构成了威胁。

加拿大总理卡尼的机智回应,展现了加拿大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坚定决心。

国际社会也应对此类言论保持高度警惕,共同捍卫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

正如卡尼所言:“加拿大永远都是非卖品。”

这不仅是一句外交辞令,更是对任何试图侵犯他国主权行为的严正警告。

如今,加拿大人对特朗普的观感极差,美加关系也从昔日的“兄弟”变成了如今的剑拔弩张。

未来三年,加拿大或许只能“硬扛”,等待美国政坛的变化。

一句话,加拿大在外界眼里是美国最亲密的伙伴,但在特朗普眼里,却更像是随时可以收割的“韭菜”。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美国政客忙着地图开疆拓土时,自家后院早已烽火连天。

这种“对外逞强、对内溃烂”的窘态,恰似好莱坞末日大片在现实中的荒诞上演。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1 06:01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