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到达马来西亚出席第47届东盟峰会,试图拉拢东盟国家牵制中国,为配合特朗普的外交行程,美军“尼米兹” 号航母2025年3 月26日从美国加州圣迭戈海军基地出发,前往中东地区停留了 3 个月,10月17日通过马六甲海峡,于10月下旬进入南海,试图通过武力威慑为特朗普 “站台”,同时为中美经贸谈判提供 “硬支撑”,不料在海况良好的26日,“尼米兹” 号航母不到30分钟连续坠毁两架飞机,没威慑到任何人,反而暴露了美军背后的三重危机。
一:第一重危机
“尼米兹” 号航母是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首舰,于1968年开工建造,1975年交付美国海军,作为当时最强大的航空母舰,舰长317米,舰宽40.8米,飞行甲板长332.8米,宽76.8米,斜角飞行甲板长238米,,排水量十万吨,动力系统总功率260000马力,最大航速超过30节,四座C-13-1蒸汽弹射器能以每分钟2架的速率半天出动120架次舰载机,“尼米兹” 号航母服役后陆续参加了锡德拉湾冲突、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也是经常来亚洲威慑中国,2020年,“尼米兹” 号航母与“罗斯福”号就在菲律宾海举行双航母联合军演,随后双双在关岛短暂休整,随后与“里根”号航母从菲律宾海进入南海举行军事演习,,美印太司令部声称大规模航母打击群是大国竞争的一部分,意图十分明显,就是战略威慑中国。
但设计服役周期只有40年的“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己近50年高龄,超期服役了十年,主要原因是美国造船业持续衰退,基础设施落后,造舰工人流失,管理松懈,建造水平不断下降,濒海战斗舰、朱姆级驱逐舰、“福特”号航母各种故障层出不穷,“福特”号航母最初计划2014年服役,正好接替到寿的“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维持美军11艘航母的规模,但“福特”号航母因技术问题一直拖到2022年才强行服役,二号舰 “肯尼迪” 号的交付时间从 2024年推迟至 2027年,三号舰 “企业” 号推迟至2029年,导致 “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无法完成新旧交替,被迫超期服役以填补缺口,超期服役的代价是从舰上所有东西都在老化。
舰体钢板经半个世纪的海洋环境侵蚀外表早已遍布锈迹,不但影响观瞻,还导致钢材屈服强度大幅下降,舰体钢板锈蚀1毫米,屈服强度就下降 8-12%,锈蚀深度达到15%时就只剩下60%的屈服强度,硫酸盐还原菌形成的硫化物会在焊缝上钻出很多微小孔洞,当锈迹连成黑线焊缝就开始松动,进一步加剧钢材屈服强度下降,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水下部分在海水电化学腐蚀和海洋生物蚕食下超过40%已锈蚀,部分区域出现厘米级直径的孔洞,海水渗入了部分舱室,为阻止锈蚀,维修人员在舰底打了200多块补了,花费了1亿美元,“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水线以下设计标准是可承受鱼雷的直接命中,现在因钢材屈服强度下降,估计连新造的商船也不如了。
舰体水下部分的锈蚀更为严重。航母吃水线以下的舰体长期浸泡在海水中,面临海水电化学腐蚀和海洋生物附着的双重威胁。尽管美军定期为 “尼米兹” 号进行防腐蚀处理,但随着舰体老化,防腐蚀涂层的附着力不断下降,脱落区域逐年扩大。2023 年水下检测显示,“尼米兹” 号舰体水下部分有超过 40% 的区域出现锈蚀,部分舱室的舱壁甚至被腐蚀出直径厘米级的孔洞,导致海水渗漏。为阻止锈蚀扩散,维修人员不得不频繁更换腐蚀部件,仅 2024 年就更换了超过 200 块水下舰体钢板,花费超过 1 亿美元,“尼米兹” 号的50毫米飞行甲板钢材经过50年承受无数舰载机的数十吨冲击后,钢板布满细小裂纹,甚至多处出现20毫米深的锈蚀坑洞,甲板下方的支撑钢梁强度已下降 30%。
舰体水下部分的锈蚀更为严重。航母吃水线以下的舰体长期浸泡在海水中,面临海水电化学腐蚀和海洋生物附着的双重威胁。尽管美军定期为 “尼米兹” 号进行防腐蚀处理,但随着舰体老化,防腐蚀涂层的附着力不断下降,脱落区域逐年扩大。2023 年水下检测显示,“尼米兹” 号舰体水下部分有超过 40% 的区域出现锈蚀,部分舱室的舱壁甚至被腐蚀出直径厘米级的孔洞,导致海水渗漏。为阻止锈蚀扩散,维修人员不得不频繁更换腐蚀部件,仅 2024 年就更换了超过 200 块水下舰体钢板,花费超过 1 亿美元,“尼米兹” 号的50毫米飞行甲板钢材经过50年承受无数舰载机的数十吨冲击后,钢板布满细小裂纹,甚至多处出现20毫米深的锈蚀坑洞,甲板下方的支撑钢梁强度已下降 30%。
二:第二重危机
内部的住舱、机舱、弹药舱由于全靠空调调控温度,湿度偏高,锈蚀更为严重,住舱的天花板、床铺、储物柜等金属家具普遍表面布满红锈,锈渣大量脱落,住舱的空调和通风系统频繁故障,舱内温度经常超过 35℃, 60%的舱室布满霉菌,弹药舱的货架几乎锈断,2022年时不得紧急将弹药转移,动力舱更是高温高湿,部分蒸汽管道的保温层全部脱落,两座 A4W 压水堆设计使用寿命为40年,2001年更换核燃料后一直运转至今,部件已严重老化,故障率比服役初期飙升300%,主循环泵密封件每月泄漏两次,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的腐蚀孔洞导致蒸汽压力下降,最大输出功率从原来的26 万马力降至20万马力,控制系统传感器全坏了,只能依靠人工定期监测核反应状态,2023年就因反应堆冷却系统故障紧急停堆,紧急维修了3天才恢复。
4 部C-13 型蒸汽弹射器经过50年的使用,故障频率已从200 次弹射1 次升至40次弹射故障1次,气缸内壁磨损深度达1.5 毫米,造成压力波动问题,极易导致弹射初速度不足,战机起飞时不够速度坠海,MK-7 型拦阻系统液压泵和阀门已接近使用寿命极限,导致压力不足,拦阻索断裂事故频繁,更换周期从100 次降至30次,不得不禁舰载机满载弹药降落,舰上的电子设备都是上世纪80 年代的产品,性能早己落后,频繁出现数据冲突,内部通信系统经常中断,导航系统经常失效,只能依靠手势和老式罗盘,配备的 SLQ-32 电子战系统的冷却风扇因老化频繁停转,导致经常宕机,只能依靠人工泼水降温,厨房设备、冷藏系统、灭火系统、饮用水管道,手术消毒设备,X 光机早已超过使用年限频繁故障,2022年因饮用水问题不得不紧急停靠港补充。
正因为这条老爷舰已经用无可用了,美国海军决定在最后一次“告别仪式”的海外部署后于2026年5 月正式退役,随后前往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启动拆解、核反应堆处理等退役流程,但这些问题不单止出现在“尼米兹” 号航母上,美国海军290艘军舰中只有29艘军舰是服役10年以下的新军舰,其他均是平均年龄30-40岁的老爷舰,老化生锈问题更加严重,外表遍布锈迹,灭火系统堵塞,传动轴密封件锈蚀进水,油箱漏油等问题导致事故频繁,如“安提坦” 号巡洋舰进水失去动力,维拉湾” 号巡洋舰燃料罐漏油被迫退出任务,好人理查德号两栖攻击舰和新奥尔良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失火烧毁等等,近10年来美军战舰的平均舰龄增长了約10.7%,半数水面战舰舰体寿命已消耗60%,70%事故涉及舰艇老化,每年要花费2300亿美元维护老旧装备。
三:第四重危机
“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同样老旧,这次坠毁的F/A-18E战斗机是美国海军一年内损失的第8架F/A-18战斗机了,2024年,美军飞行事故率上升了22%,坠毁了41架各种飞机,目前美国海军正处于从F/A-18战斗机向F-35战斗机过渡的阶段,自从最后一架F-14战斗机退役之后,在十几年间美国海军只有F/A-18战斗机一种型号,最初的F/A-18A战斗机于1983年服役,当年就发生钛合金接头缺陷导致机翼断裂事故,1985至1987年就12架 F/A-18A战斗机机翼断裂,液压系统也常有液压油泄漏,严重时导致操纵失灵坠毁,F404-GE-400 涡扇发动机在跨音速飞行时可能会喘振失去推力,1990年就发生7起空中停车事故,其中2架坠毁,机身蒙皮裂纹,折叠卡滞、缺氧和停电等故障不断。
现在美国海军所有的F/A-18战斗机都是搭载的 AN/APG-79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E、F型,机群老化情况愈发严重,已经有将近三分之二因缺少部件或未能及时维护无法起飞,其中近半数需要彻底检修,平来设计寿命是6000小时,现在平均服役年限达到18-20年,很多已经超过设计寿命, 2023 年,“结构裂纹率” 已超过预期三倍,每三架就有一架存在潜在结构隐患,因F--35战斗机迟迟不到位,只能进行结构补强延长到8600小时的使用寿命,预计每架平均花费1500万美元,结构是补强了,但机械故障问题进入集中爆发期,如F414-GE-400发动机叶片烧蚀断裂,AN/APG-79 有源相控阵雷达平均40小时就会出现故障。
由于供应链混乱和生产能力下降,F/A-18战斗机关键的发动机涡轮叶片、液压泵体交货周期从30 天延长至120 天,备件缺额达35%,17%的 F/A-18战斗机只能使用非认证备件替代原装部件,故障率增加了5倍,为应对短缺不得不从退役战机上拆卸备件,“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为保障3 架 F/A-18战斗机升空,竟拆了8架F/A-18战斗机,2024年5月,“杜鲁门” 号航母上的一架 F/A-18F战斗机在飞行时机身框架疲劳断裂,机身出现直径半米的破洞,被迫紧急降落,当年就有8架因同类问题提前报废,32架要进行大修,2025 年8月在加州坠毁的 F/A-18战斗机事故原因是是老化的燃油管路破裂导致发动机熄火。
由于部署周期长、工作压力大,年轻人不愿参军,美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员荒并持续恶化,2024年,美海军计划招募4.06万人,结果只招到2.46万人,2万名作战岗位的缺口迫使 17 艘支援舰艇停运,美海军一边将征兵年龄上限提高至 41 岁,一边取消高中学历要求,新兵训练时间从 10周减为9周,以填补数量缺口,可舰载航空兵人员的年流失率还是从8%升至15%,舰载机战斗机飞行员缺口已高达18%,为填补缺口,舰载机飞行员原本要求500小时飞行经验的才能上舰,现在只需300小时,训练时长也从每月16小时降至8小时,“尼米兹” 号最后一次部署已超过7个月,飞行员己极度疲劳,极易在飞行中出现操作失误。
地勤人员短缺也达22%,原本是3个人协作才能完成的发动机检查现在仅有1人完成,起飞前检查原本要24小时现在仅8 小时,每飞行10小时必须进行的液压系统检测拖至20小时,即使这样地勤人员也要每天工作 16 小时以上,资深维护技师整体素质下滑,战机出现故障后往往无法修复,只能继续执行任务到回国后再送厂维修,可是美国本 3 个舰载机大修厂中已经有2个因设备老化己处于半停工状态,大量到寿战机挤满了加州北岛海军航空站,待修时间从45天延长至92天,部分F/A-18战斗机等待维修时间过长,超出维修价值只能报废,这些问题导致2024年10月到2025年10 月美军共损失8架 F/A-18战斗机。
四:结语
“尼米兹” 号航母的连环坠机事故表面是偶发事故,实则是美国海军整个体系崩坏的深层危机,美国海军曾提出要355艘舰船并维持前沿部署约100艘舰船来满足同时打赢两场大规模地区性冲突的标准,其中应拥有13个航母打击大队和12个两栖戒备大队,但现在美国海军舰队规模始终在300艘以下,11艘航母根本无法满足其在任何时候部署2艘航母并有3艘航母在30天内准备好部署的要求,由于修船能力的不足,大量舰艇只能泡在船厂外枯等,美国海军实际成了港口舰队,能出海的军舰不到50艘,连维持部署都捉襟见肘,为维持全球军事存在,美国海军强行让航母超负荷运转,航母在海上总天数高达855天,“尼米兹” 号航母的使用时间几近剥削,让舰载机和人员不堪重负,频繁事故也就不足为奇了,相信未来还有更多的坠机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