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哥伦比亚总统险被导弹击落,专机真的安全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近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从欧洲返回哥伦比亚途中,突然情报传来:有人可能用地空导弹搞暗杀,于是专机临时改道。事情听起来像电影,不过这确实是佩特罗总统亲自公开的信息,对哥伦比亚来说,这不是第一次,也很难保证是最后一次。



▲哥伦比亚总统专机,是基于波音-737改造的商务机

其实佩特罗早在今年2月就放过风,说他得到情报:“大黑手党”弄到了导弹想搞掉他,还不是一枚,而是两枚导弹。这里的“大黑手党”主要是贩毒集团或游击队。这些组织有钱、有渠道,武器走私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最近这次,哥伦比亚官方说查获了非法运进SA‑16。这让让人联想到,威胁专机的很可能就是这款导弹。



▲SA-16导弹


说到SA‑16,也就是俄(苏)制9K310 Igla‑1,是一种80年代就开始在苏联军队服役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它体积不大,一米多长、十几公斤,打的却是飞机最脆弱的地方——尾喷热源。它最大射程大约5公里,射高3.5公里左右。对高空飞行的大飞机,威胁有限,但飞机在起飞、降落或者低空盘旋时,就处在它的射程里。冷战以来的几乎所有战争都有这款产量极大的导弹的参与,而且SA‑16是被动红外制导,没无线电波暴露位置,打完就跑,这让它成了武装组织的最爱。



▲哥伦比亚总统专机内饰,还是比较简约

很多人以为总统坐专机就铁定安全。其实不然。哥伦比亚总统用的波音737‑700 BBJ,虽然比普通客机多了军用通讯、电子战系统、诱饵弹等装备,但这些更多是“保底”。比如遇到导弹来袭,机载系统可以探测红外尾迹,释放热诱饵,试图把导弹引开。但这是“补救措施”,不是绝对保险。尤其对像SA‑16这类便携导弹,防御系统能否及时反应、生效,始终是概率问题。防御越多,风险当然越小,但绝不存在百分百。



▲美国空军一号内部剖视图


美国空军一号确实是全世界飞得最安全的飞机之一:有AN/ALQ‑204红外诱饵、ALE‑50拖曳式诱饵、强力电子干扰,甚至防电磁脉冲、全局加密通讯,当然造价也是非常昂贵,最新的两架飞机改装总成本预计已经达到62亿美元。但这些都是“减少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哪怕是空军一号,也需要极度依赖情报先期排查、战斗机护航、选取安全航线。在行动时,会同时起飞两架飞机,掩护总统的行踪。一旦被发现有安全威胁,美国专机也得乖乖改道甚至返航。



▲C-17释放红外干扰箔条,空军一号专机也有该配置


那为什么贩毒集团或者武装组织偏偏喜欢SA‑16?因为它体积小、价格相对便宜,还容易偷运,射程和威力足以打掉低空飞行的目标。比如2002年肯尼亚的基地组织袭击,以色列客机起飞时就遭遇SA‑7攻击,幸亏导弹没命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对这些组织来说,SA‑16就是一种高性价比的恐怖袭击工具,尤其是针对“象征性”目标如总统飞机。



▲哥伦比亚贩毒集团掌握各种武器


回到哥伦比亚,这次专机改航的行动绝不是小题大做。毕竟SA‑16真的在黑市上出现过,也真的被走私到过拉美。然而,佩特罗高调放出消息,也不排除有政治考量。哥伦比亚国内局势复杂,佩特罗的反毒政策动了不少人的奶酪。高调宣布“有人想杀我”,既是安全防范,也是在政治上争取支持。危机是真,但危机怎么被叙述,也往往是政治的一部分。

总统专机比普通飞机当然安全,但主要靠情报、航线、护航来避免威胁。被动防护只是保底手段,绝不是万能盾牌。即使是SA-16这样低端的肩扛防空导弹,只有飞机起飞降落阶段且距离射手足够近才能够生效,但是其隐蔽度高、突袭性强大,一旦对手情报准确,即使是装备了电子战系统的飞机,也可能陷入危险。哥伦比亚这次应对算及时,也提醒所有国家:再高空、再先进的飞机,都不能把“安全”当成理所当然。而那几枚传说中的SA‑16究竟来自哪儿,背后是谁,这场较量,远未结束。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7-12 04:01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