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湾“大罢免”投票明登场 海外媒体怎么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7月26日将进行首波罢免投票,罢免对象包括傅崐萁、徐巧芯、王鸿薇在内等24名国民党立委,以及新竹市长高虹安;第二波投票在8月23日。美联社

台湾「大罢免」第一批成案的投票日于26日登场,综合外媒分析如下:

美联社指出,来自中国的威胁,以及对立院僵局的愤怒,主导着台湾当前政治论述,比起任何议题,中国的阴影始终笼罩这场罢免行动。中国当局及官媒都瞧不起这场行动,认为不过是另一次徒劳的尝试,无法阻止北京以军事或和平手段并吞台湾。在台湾,这场行动凸显出想追求现有道路,以及寻求与北京和解的民众之间的差异。对中国友好的政治人物,因接受前往中国的访问行程,并与中方政治人物会面,而被控卖台;但他们则主张,在北京当局拒绝与民进党交互的情况下,自己的行为保持了开放的沟通管道。

CNN则认为,罢免结果可能重塑台湾政治版图,让执政的民进党重获国会多数,而目前的台湾已因政治僵局而陷入停摆,立法院内的争执时常演变成肢体冲突,影响总统赖清德推动施政,包括那些美国关切台湾的重大议题。若罢免取得成功,可能打破僵局。

卫报报导称,北京可能正带着某种得意的心情静观这场混乱。煽动社会分化,是其重要策略之一,而目前台湾在地的政治就称了中共的意。这场风波的大部分内容已被共产党宣传利用,官媒将该选举报导成为了「移除反对意见」而进行的「极端主义」行动,借此削弱对台湾政府的信心。

BBC引述澳洲国立大学台湾研究学程政治学者宋文笛指出,这次罢免投票「将会巩固四年任期并非被赋予、而是以表现为条件,且要接受定期审核的想法。在情况好转前,政治极端化可能会愈演愈烈」。不过,他也表示,大罢免也正「为新的政治行动创造空间」,特别是对民进党支持者,他认为这对台湾公民社会的韧性,整体而言会是好事。

卡内基中国非常驻学者张嘉颖(Ian Chong)则说,如果多数的罢免投票成功,「可能会向台湾政治人物传达出一项信号,即他们要拿捏自身与民情之间的距离,必须保持谨慎......他们不能走得太远,否则会有后果。」他也说,如果整体结果相互接近,无法断定胜负,可能意味着「国民党与民进党最终必须寻求妥协,并共同努力」「而这对台湾来说,可能并非坏事」。

彭博资讯则分析,中国不太可能在罢免期间,采取太激进的行动,因为这可能会鼓励民众做出有利于民进党的投票。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7-27 15:00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