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亿、5亿、10亿+‥特朗普:不交钱 别想和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在与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博弈中,特朗普政府正在推动一项极具争议的新政:高校若想恢复联邦资金,就得“掏钱和解”。

从哥大2亿美元到哈佛5亿美元,这笔钱并非罚款,却像极了“政治勒索”。随着白宫对高校的全面施压,这一策略也将深刻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的独立性、财政安全以及国际学生的未来路径。




今年5月,当特朗普的幕僚团队将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初步和解协议呈交白宫时,总统并未照常批准,而是临时追加了一个条件:“哥大得交2亿美元”。

据《纽约时报》援引6位知情人士消息,原本谈判重点集中在反犹主义治理等政策层面,但总统本人将金额“从零提升到九位数”,让在场官员和学校代表猝不及防。




哥大最终妥协。为了确保每年13亿美元的联邦资助不被叫停,学校同意支付2亿美元,并接受了白宫提出的部分政策改动。详见:特朗普和哥大“世纪大和解”,价格:200000000美元。这一变化并未对外公开,直到《纽约时报》披露内幕。

一位接近谈判的校方人士称,与其将钱用于特朗普“钟爱的”职训项目,哥大更倾向直接支付给财政部,以免给特朗普政治品牌背书。最终协议还包括哥大与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达成的2100万美元独立和解条款。


相比哥大,哈佛的谈判更为激烈。自4月哈佛起诉联邦政府以来,双方交锋不断。

特朗普曾对幕僚说:“他们每反抗一次,就得多掏2.5亿美元。”如今谈判重启后,白宫提出的金额直接飙升至5亿美元——几乎是哥大的两倍。详见:哥大“怂了”后,哈佛也准备交“保护费”,仅500000000美元“而已”


不过,哈佛拒绝向财政部或政府直接付款。相反,其正在筹划将这笔资金用于职业教育、技职培训等“现实导向”的项目,试图在满足和解条件的同时维持学术独立。

尽管具体条款尚未落定,但从目前态势看,“大手笔投资”似乎已成为特朗普与高校和解的基本前提。


图源:New York Post


相比前两所私立名校,公立高校也未能幸免。根据《纽约时报》披露的一份初步协议草案,特朗普政府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提出:

向联邦政府支付 10亿美元

向公民权利受害者赔偿基金支付 1.72亿美元

这项要求被加州州长加文·纽森(Gavin Newsom)怒斥为“令人作呕的政治勒索”和“总统的付费式政治交易”。他表示将不惜提起诉讼。UCLA校长James B. Milliken则警告称,此规模的付款将“彻底摧毁美国最卓越的公立高教系统”。详见:【数学题】特朗普让UCLA用10亿赎回5.8亿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

但白宫毫不退让,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回应道:“来啊,加文,尽管提告。”

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天价金额的具体计算公式,但消息人士透露,白宫会根据高校是否提起法律诉讼、高校资产规模、是否主动合作等因素动态调整要价。哈佛因起诉政府,代价更高;哥大因主动谈判,得以“打折”。


特朗普第二任期上台以来,已将高校政策锁定三大目标:

清除校园反犹主义

重建“传统性别定义”规范(特别是体育领域)

消解高校“自由派偏见”




初期由司法部、教育部等机构牵头进行民权调查、冻结科研拨款、限制国际学生签证等手段,已初见成效。但过去六个月,这一攻势已被“收归白宫”,重心转向财政“合规”,也即——用“金钱惩罚”迫使高校屈从。

正如白宫发言人所称:“和解协议是一种问责机制。我们感谢高校与政府合作,致力于重建它们曾被尊崇的伟大,以及维护学生在校园的权利。”

但不少高校私下认为自己被“逼上梁山”。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政府的科研拨款、国家安全项目资助、医学院补助全都掌握在联邦手里,谁能不在乎?”


从哥大的2亿,到哈佛的5亿,再到UCLA的10亿+,“价格战”背后折射的是特朗普政府将高校治理从“价值对抗”转向“财政压力”,将政策诉求包装为民权议题,而将高校的独立性换算成了可议价的筹码。

对于依赖政府科研资助、国际学生学费以及社会声誉生存的美国高校而言,“抗命”代价高昂,“配合”又可能损害价值理念。

而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一旦名校政策调整、预算紧缩、国际项目缩减,波及效应不可忽视。

正如哈佛所言:“我们最不希望的就是被伤害,但他们正在伤害自己。”在这场白宫主导的和解博弈中,谁是赢家尚未可知,但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正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震荡与重构。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2 03:07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