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18日,曾在几个月前甩手冲出白宫的泽连斯基,再次抵达白宫,并受到了特朗普的盛情款待。外界的主要目光,集中在泽连斯基相比上次的改变,包括且不限于衣着、态度和言辞。但第一个流出来的重量级消息,却是三方达成1000亿美元军售协议。
▲泽连斯基确实变了很多
之所以是三方,是因为并未抵达现场的欧洲,远程参加了谈判。这份协议的核心内容,是欧洲提供1000亿美元经费采购美国武器,并援助给乌克兰军队,作为战后的安全保障。尽管后面仍然有可能曝出更多消息,但有这个铺垫在前,指望美国向乌克兰施加压力,同意与俄罗斯“交换领土”,在短时间内停战就非常困难了。俄乌战争到目前为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开战到2022年3月末,在这30多天的时间里,乌克兰军队基本上是在孤军奋战,俄罗斯则指望打到基辅城下的装甲部队,迫使乌克兰政府接受条件停战。
▲俄罗斯当时兵临城下,是有希望快速结束战争的
因为乌克兰军队表现出不俗的战斗力,并未直接崩溃,所以欧美最终同意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俄乌在伊斯坦布尔的谈判以失败告终。第二阶段是从2022年4月初到2025年2月末,在这期间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大量援助,再加上其他国家的支持,乌克兰军队在前线和俄罗斯军队打得有来有回,甚至还在局部发起反击,一副旗鼓相当的局面。第三阶段是2025年3月初至今,随着特朗普入主白宫,索要“5000亿美元援助”,美乌政府开始频频交涉,最终以谈判失败,泽连斯基连夜飞离美国,降落英国为标志,对乌军事援助主力逐渐从美国转向欧洲。
▲美国是早期援助乌克兰的绝对主力
从乌克兰政府的统计数据来看,其实欧洲援助的费用总额,只比美国低一点点,但在军事装备和情报领域,双方水平根本没有可比性。因此,随着美援逐渐退出,乌克兰军队节节失利,在乌东四州和库尔斯克的广大战线上,失败不绝于耳,胜利则寥寥无几。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之前乌克兰使用美国援助的“爱国者”,在前线频频出击,曾创下直接覆灭一个战斗小队、一周内击落三架苏-34的成绩。而最近几个月不要说主动出击,由于欧洲根本没有远程地空导弹系统,乌克兰只能指望几款中近程防空单位艰难防守,把手里最后一批“爱国者”当压箱底宝贝使用。
▲欧洲的军事援助撑不住战事
换句话说,就是因为美国不愿意再“无偿”提供军事援助,欧洲军援又不堪大用,所以才有这几个月乌克兰的失利。而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就是目前三方最新达成的协议:美国重新提供武器,欧洲出钱,乌克兰出人,建立与俄罗斯对抗的一线力量。事实上,在这次会面之前,因为乌克兰急缺先进防空系统,德国就已经出资70亿美元采购“爱国者”,并交付乌克兰军队使用,如今只是将这个模式扩大到战后。
▲“爱国者”对乌克兰至关重要
之前外界曾担忧美俄在一定程度上联合,从而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从结果来看,美俄并不存在联手的情况,反倒是欧洲既然不能独自撑起援助乌克兰的重任,又想维持东面的安全环境,就只能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说得直白点,当美俄都在战争中“损失”不小,欧洲还想优哉游哉过日子是不可能的,如今的1000亿美元只是开始。
▲欧洲只花1000亿美元是不足以解决问题的
如果三方真能贯彻这份协议,乌克兰前线的阵脚就能稍微喘一口气。不过,俄罗斯早就目光敏锐地找到朝鲜这个强力盟友,后者提供的人力、军工产能和库存,是最近俄军节节胜利的重要因素。这场在2022年骤然爆发的战争,对地球原有秩序的破坏愈发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