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总统普亭(中右)与北韩领导人金正恩(中左)三日在会谈后彼此拥抱。(路透)
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罗森柏格6日指出,由于俄国军队在乌克兰战场握有主动权,加上与中国、印度、及北韩的外交成功,以及美国总统川普始终未能兑现对俄国的威胁,甚至让西方孤立俄国的努力失败,成为俄国总统普亭敢在乌克兰战争一事上态度强硬的原因。
普亭近日向西方发出警告:「别想派遣士兵至乌克兰,包括维和人员。如果有部队出现在那,特别是当战斗正进行时,这些将成为合法摧毁的目标」。
出席海参崴东方经济论坛的听众听闻此语则爆出如雷的掌声,俄国官员与商界领袖显然对「摧毁」西方军队的威胁言论表示欢迎。就在前一天,基辅的盟友,也就是「志愿者联盟」刚承诺向乌克兰提供战后「保证部队」。
当普亭表示愿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会面,但仅限于俄国本土时,观众再次回以掌声。他说,「最好的(会面)地点是俄罗斯首都,英雄之城莫斯科」。
罗森伯格说,这概括说明克里姆林宫目前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即「是的,我们想要和平,但必须按我们的条件。你拒绝我们的条件?那就没有和平」。
这背后受多重因素驱动。首先,克里姆林宫认为,俄军在乌克兰战场握有主动权;其次,其外交也很成功。普亭本周访华期间与多名世界领袖握手寒暄,显示俄国拥有强大的友人,如中国大陆、印度及北韩。
还有美国,美国总统川普上个月邀请普亭前往阿拉斯加会谈,让亲俄的评论员称峰会证明西方因乌克兰战争而孤立俄国的努力已失败。尽管为说服克里姆林宫结束战争,川普订下最后通牒与期限,扬言若没有和平将进一步制裁。但普亭未履行其威胁,这也是俄国满是信心的另一原因。
普亭公开赞扬川普为和平的努力,却拒绝川普的停火提议,也丝毫没有表现出想在乌克兰战争上让步的意愿。
和平的前景如何?普亭近日表示看到「隧道尽头的光」;但罗森柏格认为一边是俄国,一边是乌克兰与欧洲(相当程度也包含美国),他们各自走在不同的隧道中,走着不同的路,朝向不同的目的地。
乌克兰与欧洲致力于结束战争,提供基辅安全保障,确保乌军战后仍足够强大,足以防止俄国再次入侵,而普亭的路泽是通往取得胜利的道路,一条有利于俄国全球新秩序的路。
从和平的角度来看,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很难预测会在何时何地交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