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四资助人万润南 曾希望能让自由之风在中国传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流亡法国的中国异见人士、天安门学生运动的资助者万润南近日在法国逝世。法国世界报周四刊出法国汉学家侯芷明的文章表示,万润南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希望信息技术能让自由之风在中国传播。1989年,他为天安门学生运动提供了大量资金,在学生运动遭到血腥镇压后,万润南前往法国寻求庇护。




万润南于10月13日在巴黎近郊的克雷泰伊医院去世,享年78岁。侯芷明女士表示,虽然在西方世界万润南并不太为人所知,但他去世的消息在海外华人圈以及在“自由世界”的他的朋友们的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人们感到震惊、感到惋惜,更感到钦佩。

侯芷明写道,他们一直亲切地叫万润南“老万”,尽管1989年他抵达法国时只有43岁,并不老。万润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毕业于中国最负盛名的大学之一清华大学,他于1984年创立了四通公司。该公司迅速成为中国最兴旺、最知名的公司,并推动了计算机和先进技术在中国的传播。1988年,四通的营业额达到10亿元人民币。

四通公司的英文名是石头(Stone),万润南之所以给他的公司起名石头,因为他常说,把一块石头扔在湖中,泛起的涟漪可以扩散到整个湖面。他相信,把信息技术引入中国,应该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会让现代化浪潮和自由的浪潮在全中国范围内传开。正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流亡纽约的、《中国之春》杂志的主编胡平在其2024年1月发表于自由亚洲电台的一篇文章中所说,毫无疑问,创立四通公司以及参与1989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是万润南的两大荣耀。

政治庇护

侯芷明还写道,万润南深度参与了当时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进步运动:从1989年4月天安门广场抗议运动开始,一直到6月的血腥屠杀,他一直在支持这场运动,帮助示威者获取帐篷、饮料和盒饭。在抗议运动被血腥镇压后,万润南被迫逃离中国,前往法国寻求政治庇护。

侯芷明表示,1989年,万润南曾试图让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紧急会议以解决政治危机,后来,他又试图说服学生在适当的时候撤出天安门广场,但都没有成功,这两项无论从原则上来说还是从策略上来说都是正确的举措,原本可以避免1989年6月数百人甚至数千人的死亡。

侯芷明指出,在中国历史上乃至在世界历史上,1989年的运动都是规模最大的运动之一。1989年6月和7月,天安门事件幸存者抵达法国,在那些相信中国政权仍有改革空间的人们中激起了巨大的支持浪潮。1989年9月,民主中国阵线在索邦大学成立,法国政界各界领袖都出席了成立仪式。法国前总理若斯潘、前总统萨科齐、后来成为波兰外交部长的波兰中世纪史学家格雷梅克,以及法国知名人士伊夫·蒙当(Yves Montand)和皮埃尔·贝尔杰(Pierre Bergé)等都出席了此次活动。

万润南先是担任民主中国阵线的秘书长,后又担任主席,他一直是反抗中共独裁统治的最受尊敬的中坚力量之一。万润南在被迫逃离中国后再也没有回到过他的祖国。他的一些朋友曾试图安排他回国,让他做出一些让步,但最终都是徒劳的。万润南坚定地说:“我不会说出违背良心的话。”他还说,“在他人生的这个阶段,他拒绝在原则上妥协。”万润南曾希望获得法国国籍,他说,“这样的话,在他的一生中他就可以至少投一次票,选举领导人。”然而,行政手续的缓慢让他没有能够实现投票选举领导人的愿望。

集体墓地

至于万润南的身后事,法国汉学家写道,万润南如愿以偿,被安葬在他亲自在巴黎南郊蒂耶公墓创建的集体墓地里,与他的中国民主同胞们一起安息。他的墓碑上写着:他有着“温暖的心,冷静的头脑,和钢铁般的脊梁”。墓志铭署名者之一是目前流亡在美国的中国最著名的异见人士魏京生。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20 04:5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