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就像温水煮青蛙,会不知不觉中损伤心、眼、肾、神经等脏器和组织,长期如此,器官就像泡在高浓度的糖水里。11月14日是第18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旨在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实,控好血糖不仅能改善身心健康,还可以降低死亡风险。
每10个成年人,就有1名糖尿病人
新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地图[1]显示,2021年我国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达1.4亿,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而糖前期(血糖超标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标准)人群,大约有3.5亿。
糖尿病的发生跟遗传、环境密切相关,以下人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2]: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史;
体重指数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年龄≥40岁;
缺乏运动的人群;
有高血压史;
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人群。
以肥胖为例,国外研究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合并超重肥胖者的比例高达65.3%[3]。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会刊《糖尿病学》发布的研究发现,肥胖会导致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至少6倍,且与遗传易感性无关[4]。
我国《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建议,针对2型糖尿病合并超重/肥胖的患者,应实现至少5%以上的体重减轻,以期在血糖、血压及血脂控制方面获得显著改善。
下肢是人体自带的“血糖仪”
血糖升高明显时,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此外,高血糖会破坏血管网络和外周神经,而小腿和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差一些,更容易出现异常信号。
1
伤口不易愈合
高血糖会使伤口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皮肤修复能力降低,一旦脚部出现皮损,往往迁延不愈。
2
瘙痒
血糖升高会刺激皮肤末梢神经,导致瘙痒,就像是有蚂蚁在皮肤爬行,夜间通常更明显。
3
麻木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腿脚麻木,且麻木感会逐渐加重。
4
触感减轻
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脚趾和手指末端的角质层增厚,形成茧状改变,可能影响触觉敏感度。
5
出现“糖斑”
表现为小腿前侧出现边界清晰的褐色斑块,不痛不痒,是糖尿病比较特异的皮肤病变。
6
出现水泡
血糖失控时还可能出现无痛性水泡,好发于双腿及足部,外壁薄,含有浆液,注意不要抓挠。
7
皮肤皴裂
高血糖还会损害自主神经,使皮肤因出汗减少而异常干燥。
血糖高,器官发生一系列改变
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或感染,均可缩短一个人的寿命。器官和组织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中,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血管
在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不断攻击下,小血管管壁遭到破坏,管壁厚度逐渐增加。
眼睛
视网膜里的小血管先是堵塞、渗血,再后来神经缺氧、血管破裂,甚至整个视网膜剥脱下来。
肾脏
肾小球其实是一团毛细血管网,血糖长期超标,肾小球坏一个就少一个,最后只能依赖透析。
心脑
大血管也会慢慢出问题,冠心病、心梗的发病率随之上升,严重时甚至要放多个支架。
神经
糖尿病的神经病变,症状五花八门,要看被破坏的神经是管什么的。有人感觉体表有蚂蚁在爬;有人调节心跳和血压的神经坏了,心率血压就会飙升,甚至起身时一头栽下去。
免疫
高糖环境会抑制免疫系统,同时滋养各种微生物,带来一个棘手的问题:容易感染,比如糖尿病足、感冒变肺炎、拔牙引发败血症等种种隐患。
控糖,离不开两个重要抓手
糖尿病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其并发症有100多种。其中,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10%是肾病所致。
如果能长期科学管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用药,就能大大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预防各种并发症,并降低早亡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建议如下:
1、肥胖或超重人群积极减重;2、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3、每天吃够一斤蔬菜半斤水果;4、减少糖和酒精的摄入;5、增加体力活动;6、推荐的吃饭顺序:汤→蔬菜→肉→主食。
合理规范治疗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甚至是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分为口服药物和注射针剂,其中口服药又分两大类:
促泌剂,即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一类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对餐后血糖控制较好;
非促泌剂,比如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
针剂类药物包括胰岛素针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GLP-1有个略为拗口的名字:胰高血糖素样肽-1。它是一种存在于肠道的多肽,降糖的同时,还能延缓胃排空,起到减重效果。
目前国内外基于GLP-1的降糖减重新药研发非常火热。GLP-1受体与GCG(胰高糖素)受体双激动剂玛仕度肽也在研发中,在激动GLP-1R实现降糖减重的基础上,玛仕度肽更进一步,通过同时激动GCGR直接作用肝脏并燃烧内脏脂肪,实现降压、降脂、降尿酸等全面获益[5]。2024年11月13-16日,玛仕度肽多项研究成果,将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CDS)上亮相。
总之,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规律饮食,坚持运动,合理用药,就有助预防各种并发症,提升生活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