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鹰击-18C亮相,隐身性能拉满,射程覆盖印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科大烽火 发表于 2025-8-26 10:3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第三次综合演练圆满完成,此前被绿色篷布严密包裹的那款神秘的隐身巡航导弹,终于揭开面纱。“鹰击-18C”的字样出现在弹体上,外国军事界瞬间聚焦。这款新型巡航导弹的气动外形与结构布局将隐身化做到了极致,在突防、毁伤、射程、精度等核心指标上实现突破,注定要在国际军工领域掀起波澜。



冷战后期以来,在美国发动的多次对外战争中,巡航导弹以其射程远、精度高、突防能力强等优点,所以一直被作为防区外精确打击武器的首选。不过随着各国防御系统的发展,使得具备高突防与高生存的能力的隐身巡航导弹,成了美军在防区外精确打击武器领域内的研究重点。

代表装备,就是美国的AGM-158B/B-2/C隐身亚声速巡航导弹,该弹射程不等(926~1900公里),任务用途广泛(空地/反舰),采购数量庞大,因此受到多方关注。中国刚刚亮相的鹰击-18C隐身巡航导弹,与美海空军主力AGM-158系列隐身巡航导弹高度相似。

首先要明确的是,作为鹰击-18家族的新成员,鹰击-18C导弹并非简单迭代。鹰击-18C导弹与家族中的鹰击-18/18A 并非“同源兄弟”,三者仅共享命名体系,技术路径差异显著。

鹰击-18/18A依靠组合式发动机实现“亚超结合”突防,尖锥形头部适配超声速飞行,圆柱形弹体搭配平直上弹翼与十字形尾翼,600公里的射程主要针对“阿利伯克”级、“爱宕”级等大中型水面舰艇;而鹰击-18C则把“隐身+远程”作为核心竞争力,气动设计处处透着巧思。



鹰击-18C采用多棱锥体非圆截面弹体,比美国AGM-158的“倒船”形截面更激进,隐身效果更好。类橄榄形头部相较传统球形、圆锥形设计,前向隐身效果大幅提升。后掠上单翼搭配倒T形尾翼,尾翼还向外侧倾斜,且大概率与主翼一样可折叠,进一步降低雷达反射信号。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我国的几种新一代隐身巡航导弹,其弹体全都采用了多棱锥体非圆截面弹体,这种特殊的隐身外形很明显是通过长时间的风洞和微波暗室的试验而得到的最佳隐身外形结果。与西方其他国家一味地追寻美式隐身巡航导弹“倒船”形截面完全不同。这说明中国切实掌握了属于自己的隐身外形设计技术,而多数国家还处于东施效颦的水平。同样的道理,隐身战斗机的设计也是这样。是我国在隐身技术基础研究领域巨量资源投入、高效组织能力和厚积薄发的体现。



为强化隐身性能,鹰击-18C在进排气系统上做了针对性优化。传统巡航导弹外露的进气道虽能保证气流质量,却成了前向隐身的“短板”,鹰击-18C改用埋入式进气道,从根源减少雷达反射;而巡航导弹尾向最大雷达散射源,是腔体结构排气系统,也通过尾喷口修形、遮挡等手段削弱腔体效应。再加上弹体表面的雷达吸波涂层,能有效吸收雷达波,大幅降低弹体RCS(雷达反射截面),让其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更难被发现。

在毁伤率和打击能力上,鹰击-18C同样 “硬核”。可能配备400至500公斤的大威力战斗部,执行对地任务时用侵彻/破片杀伤双效战斗部,可摧毁坚固工事;切换反舰模式则换装半穿甲战斗部,能对大中型舰艇造成致命打击。



制导系统更是层层保障,包括北斗卫星/INS(惯性导航)+地形匹配负责中制导,确保远程飞行不偏航;红外成像末制导凭借大阵列探测器、小像元间距等技术,采用图像制导,实现极高打击精度;双向数据链还能实时修正轨迹,应对时敏目标更从容。

射程方面,参照美国AGM-158B-2的1600至1900公里射程,鹰击 - 18C导弹的射程可能会达到1500~2000公里。这一突破不仅靠优化攻击弹道、增加燃料储量,更依赖高性能小型涡扇发动机,需具备更高热效率、功率密度和耐久性,还得更智能化,这也是鹰击-18C除隐身外的另一大技术难点。目前我国的小型弹用涡扇发动机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性能强悍,而且造价低廉。完全能满足鹰击-18C这样的超远程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的需求。

从实战角度看,鹰击-18C导弹可精准打击两类关键目标:一是敌指挥控制系统、通信枢纽、防空阵地、弹道导弹发射架等固定高价值目标;二是导弹发射车、移动指挥所、大中型水面舰艇等时敏目标。



目前曝光的鹰击-18C导弹,从载车阅兵编号ZL134分析,被归于战略导弹方队的第三排,前面是AKD20A型空射亚音速巡航导弹,后面是长剑-1000型陆基超音速巡航导弹。因此鹰击-18C导弹从定义上应该属于海基巡航导弹,是一款战略武器。很可能同时搭载核弹头,成为我国陆海空三基核打击体系的一员。

同时,参照美国AGM-158的多平台适配性,鹰击-18C导弹可能还有潜射型号,通过鱼雷管发射或核潜艇垂直发射。此外,鹰击-18C还可以作为一款中等型号的空射巡航导弹,挂载于轰-6K/N轰炸机和歼-16战斗机上,与重型的KD20A型空射亚音速巡航导弹形成轻重搭配。其打击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鹰击-18C导弹的亮相,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与美制AGM-158同级别的防区外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且在隐身设计、射程、毁伤效能上更具优势。此前美军试图靠AGM-158在印太地区构建威慑,但如今鹰击-18C的出现,让这种威慑彻底失衡。当中国军工将“隐身”与“远程”完美融合,不仅填补了防区外打击能力的短板,更向外界证明:在现代海战与对地打击领域,中国已拥有改写规则的实力,任何试图靠先进武器耀武扬威的行为,都将面临更强大的反制力量。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6 22:30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