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家特产工贼!职场里最怕的就是印度同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会为社交破冰感到困扰?

请不必担心,即便你们在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爱好;

只要他在外企工作,或者接触外国同事;

那么问一句“你工作中会接触印度同事吗?”就可以快速拉近你们的关系。

普通难搞的同事只会让人恨上一个人,而难搞的印度同事会让你恨上半个地球。

国产牛马已经被印度牛马祸害惨了。

印度同事,你的职场黄连

小某书搜一下印度同事,关联词都是“欺负人”“不靠谱”“打小报告”没有一个好词。



大家都惊叹于彼此遇到的印度同事如此相似,不仅名字复制粘贴,口音复制粘贴;

连他们用来对付同事的丝滑小连招,都特别统一,简直是一个培训班里出来的。

每一招都没道理,主打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

比如他们经常在深夜找上你,有事不说事,就发一句“hi”“hello”;

然后他们就像约会软件上的嘉宾一样,消失了,你说什么也不回消息了。



虽然你知道你们不是这样的关系,但还是忍下了这一份骚扰;

直到他们真的耽误了你的工作进度。

印度同事有事不说事贯彻到日常沟通,就变成了任何事都只打电话,不发邮件也不发文字消息。

有人是动不动要“quick call”“打个5分钟的电话”;

有人是0帧起手直接给你拨过来,你挂掉他还继续拨。



说是速速沟通,但每次电话都是一小时起步,三个小时常有的;

五个小时你不叫停,他也不封顶。

工作不留痕算让他们玩明白了。

人家出轨都能在聊天记录里取证,跟印度同事合作,你想讲道理都找不到支点。



有情感大师说,“相信那人说‘我爱你’,我不用看你八字,你这辈子离婚三次”。

放在印度同事身上也是一样的。

刚才他们在电话里的承诺,你当真就输了。

反正不留痕,怎么好听他们就怎么说;

这份材料明天就要?包的呀老铁,交给我吧。

那份报告老板催了?包的呀老铁,不会让老板为难你的。

等到时间你一问,人家要么消失要么装傻。

你就追问吧,追到你都想发律师函他也不会吭声的。



发现没有,印度同事很像那种老款海王。

海王不想负责会“自谦”一下,说自己没有爱的能力。

你的印度同事也会,说自己没及时查看邮件,是因为自己就有这方面的毛病。

意思就是毛病很大,你忍一下。



如果你忍不了,妄图跟印度同事讲道理;

那他们接下来发动的技能,连NPD看了都想学两招。

不管你怎么说,他们都会坚定的否认“你搞错了”;

证据贴脸了,他们也要说“是你的问题”。



就算扯领导老板和HR来评理,他们也不疼不痒。

最后来一句“这是你最宝贵的一课”,给自己挽尊。



不得不说,确实被上了一课。

被印度人折磨过,就会发现连ppt都顺眼了。

跟ppt战斗至少能有个结果,跟印度人battle到最后就像被僵尸咬了,传染你也当个不讲理的疯球。



有时候带入一下印度同事,就感觉他们这班上得应该很爽。

对上,他们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立“好员工”人设的机会。

对下,他们充分榨干每个同事的潜能。

同事发消息他们会消失,但他们回老板邮件巨快,夸夸其谈情绪价值拉满。



他们给老板画惊天大饼,但他们不会让自己有一点压力,转身就把饼甩到同事头上。

说是让你帮个“小忙”,实则是女娲补天,比资本家还资本家。

跟平级同事张嘴就是“I request you……”翻译过来就是“我要求你去……”

听得人一愣一愣的,可能是文化差异吧,咱们这边跟同事沟通也不颁圣旨啊。



最气人的不是他们给人添乱,还颐指气使;

而是他们就算颐指气使给人添乱,但他们还是赚得很多。

印度人都很团结,遇到待遇不错的公司,他们都会互相召唤。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们公司出现一个印度同事,马上就会出现更多印度同事。

同胞多了他们不仅可以用母语沟通,一起吃印餐;

还会私下开小会,在汇报的时候一起开团抢功。



和印度同事相处,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每天一部分精力用来解决工作,另一部分用来解决印度人;

再加上一部分来治愈印度人留下的精神创伤。

他们给人工作上难度,等到评绩效的时候,他们还压人一头。

也难怪印度同事成了茶水间常驻热搜话题top1。

也有网友说,不该这么说印度同事。

人家也有特别好的印度人,他们好到会跟你一起吐槽自己的印度同事。



他们也是纳闷,都是喝一条恒河水长大的,怎么有人办事这么不干净不卫生呢?

讨厌印度同事的时候,我们在讨厌什么?

调侃归调侃,咱们都是经历过“地域黑”的人,我们都知道,一个地方什么样的人都有的。

还有很多网友要向印度同事学习。

说是“打不过就加入”,其实是发现有些特质是真好用。

比如汇报的时候不必太一板一眼,自信地描述工作成果,会让老板更相信你的专业。

跟他们混熟了,他们有什么好事也真会想着你。



社交媒体上对印度同事的吐槽,有着对异国文化的不适应,也有跟风玩梗;

但其实是对某一类职场行为的反感,集中到这一处来了。

与“印度同事”相对的,还有一个最近挺火的词,叫“职场发小”。

指那些同期进入职场的同事,见过彼此最糗的时刻,也见证了彼此的成长;

是最纯粹,不需要防备的同事关系。



现在大家更渴望一种互相信赖的职场关系。

尤其是在这个努力和收益不再成正比的时代,职场体验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之前我听过一个80后老板发表疑惑:为什么现在年轻人不扛骂了?

当时在场的小年轻都表情管理大失败,他的问题在这一代看来,太荒谬了。

没办法,现在年轻人就是更清醒的一代。

啥狼性文化,啥工龄资历,啥同期压力;

都是底层互害的内卷游戏,咱不玩那一套。

我们自嘲是牛马,实际上是洞察了雇佣关系的本质。

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相互为难。

于是我们在茶水间分享八卦,在奶茶群里互相吐槽;

我们调侃自己是牛马组团给草料加咖啡豆,其实是共同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完成精神自救。

我们都知道离开工作,就不会看对方那么不顺眼。

这一代更会向上提问,秩序是否公平,工作是否有尊严。

大家想要的就一个:活能干完,早点回家。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7 03:12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