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因台湾问题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过去十年里,一个危险的反馈回路已经形成:台湾对中国的反抗态度引发北京的强硬叫嚣,进而促使华盛顿对台湾表达更强烈的言辞支持。这个自我强化的模式不断重复。每次都将台湾推向中美关系的更核心位置,加剧冲突风险,并引发外界对这一看似难以化解局势的不安解读。
这一发展轨迹并非注定,也不是不可改变。因为唐纳德·特朗普,美国拥有了一位打破常规的总统,他具备独特条件来扭转这一趋势。
特朗普政府若想避免战争,最佳的策略或许是大胆推动与中国达成新协议,通过提出缩减美国在该地区的防务部署来恢复台海两岸的平衡,同时明确告知台湾:美国的军事支持既不是理所当然的,也不是无限度的。
如果这一策略看似简单、又合乎逻辑,那是因为它曾经奏效过,并让各方受益。
自1949年共产党军队控制中国、将美国支持的国民党驱逐到台湾以来,台湾一直是扎在美中之间的一根刺。中国从未放弃将该岛与大陆统一的目标。上世纪70年代,北京和华盛顿达成了一项微妙的妥协:美国承认北京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权,并认可北京关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美国还避免支持台湾独立,并将与台北的接触限制在非官方渠道,尽管同时向台湾提供武器和其他军事支持。
这种模棱两可的平衡举措取得了显著成功,由此带来的稳定局面使中国、台湾以及亚洲大部分地区得以繁荣发展。美国也从与该地区不断增长的贸易和其他合作中获益良多,直到今天,台湾依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自治民主政体。
2016年,台湾选出蔡英文担任总统之后,局势开始瓦解。她的政策与前任明显不同,不再采取迁就中国的做法。对此,中国加大了对台湾的军事和经济压力,同样,特朗普也惹恼了北京——在2016年赢得总统大选后,他破例接听了蔡英文的祝贺电话,并放宽了与台湾的外交接触限制。
在拜登总统任内,局势进一步恶化。他多次表示,如果台湾遭受攻击,美国将派遣军队协防,这打破了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政策。(官员们随后确认美国政策并未改变。)此外,2022年,佩洛西成为25年来首位访问台北的在任美国众议院议长后,中国对台湾的军事恫吓升级。
特朗普目前正寻求与中国在贸易和安全领域达成协议,在第二任期内,他似乎对于在台湾问题激怒北京持谨慎态度。今年夏天,他的政府拒绝了台湾总统赖清德过境美国前往拉丁美洲的请求,并取消了与台北的防务会谈。
总统必须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坚决重申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重新施加对外交接触的限制,并停止国会和国务院扩大台北参与国际组织的努力——这些都是中国所反对的。特朗普政府还可以撤回在台湾的美国军事教官,以及撤除那些在该地区既挑衅中国又企图威慑中国的武器系统。
特朗普当然应当寻求中国采取对等的措施,例如要求北京公开宣布不对台湾统一设定时间表,也没有使用武力的坚定意图。中国还必须承诺减少网络战争、军事威胁和贸易制裁,这些行为加剧了台湾的恐惧和反抗情绪。
这一提议在北京得到了积极回应。中国同样希望避免战争及其带来的巨大代价。夺取台湾所需的艰难的空中、陆地和海上作战并不能保证成功,而失败将对中国共产党造成极大羞辱,甚至可能动摇它在国内的合法性。习近平主席正在吃力地遏制解放军内部顽固存在的腐败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影响军队的战备状态。此外,随着中国经济放缓,是否能够承受长时间的冲突及由此带来的贸易中断也充满不确定性。
对特朗普来说,与中国达成协议在政治上是有风险的。支持台湾的声音在华盛顿不断上升,尤其是在他所属的共和党内,总统可能会面临姑息北京、背弃民主盟友的指责。但特朗普具有独特的免疫力,能够抵御这些反对声音。他已经将顺从的共和党和国会控制起来,使他们听从自己的指挥,而且作为第二任期的总统,他无需担心连任的问题。
无论如何,这样做并不是要抛弃台湾,而只是要降低台湾在美中关系中的核心地位。台湾对美国当然有价值,不仅象征着一个同为民主政体的伙伴,还因其是先进半导体的重要来源。但即使如此,也不值得让美国为之开战。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军事大国,拥有不断增长的导弹和核武库,能够打击美国本土。鉴于军事资源已因其他冲突而捉襟见肘,美国实在难以承担与中国的冲突。
台湾一直是导致局势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于2024年1月就职的赖清德对中国的立场比蔡英文更具有对抗性。必须让台北意识到,美国可能不会出手相助,并且应避免刺激北京。最终,这或许是维护台湾自由的最佳方式。
这样的提议当然可能失败,但那也不会让局势比现在更糟。仅仅是作出这样的努力就会传递一个重要信号——美国愿意在对中国极为重要的问题上采取有予有取的态度。
美中战争不会有赢家。若能避免冲突,特朗普就能理所当然地在历史上赢得他所渴望的“和平缔造者”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