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歼-20S指挥无人机打预警机 协同作战时代到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18日的长春航展上,中国空军的展台循环播放着一段视频,演示着中国空军的“有无人协同作战体系”。视频中,一架双座的歼-20S暂时充当了数据链中继机,与我方预警机、数架单座的歼-20有人机、隐身无人机一起编队,对抗“敌方”的预警机和战斗机。

其中,隐身无人机飞在编队最前方,负责收集电磁信号、侦察敌机位置,并将数据回传,期间,歼-20S持续控制着无人机规避敌方的防空火力网。在获得敌方预警机位置信息后,歼-20S将信息回传至我方预警机,并将数据下发至各战机,歼-20随即发射远程空空导弹,将敌机全部击落,而此时,敌方的预警机和战机甚至还没发现我方战机的踪迹。

当然,演示视频可能与最终的实战有差距,但这段视频不仅展示了技术,更揭示了现代空战的根本性变革——未来空战规则正在改写,有人与无人协同作战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也再次证明,歼-20S作为全球首款双座五代机,其设计远非简单增加一个座位那么简单。以后,歼-20S后座飞行员将事实上承担起“战术指挥官”的职责,专门负责指挥无人机集群、进行电子战操作和整合战场信息。这一设计解决了单座飞行员在现代空战中任务负担过重的问题,使任务分工得以优化:前座负责飞行操控,后座专注于战场管理和战术决策。

这也体现出中美在无人机运用上存在作战理念的根本差异——美国空军主要要求无人机多挂载导弹或充当战斗机的“诱饵平台”,更倾向于将无人机视为可消耗的“忠诚僚机”,中国的无人机则既可协同有人战机作战,也能独立执行空战任务,它不仅是有机战机的“助手”,更是战斗机的机外武器站或传感器,必要时甚至可以充当另一架“小型战机”夺取制空权。这种理念差异,使得歼-20S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模式远超简单的“1+1=2”,最终实现了作战效能与生存能力的双重提升。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19 06:28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