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秦岭驴友失联事件救援者:搜救早于家属报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红星新闻 发表于 2025-9-20 02:3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19日,红星新闻报道了《秦岭4·21失联事件遇难者家属起诉救援队等各方 一公益救援者:好心救援却被告》一事。此事起源于今年4月21日,两名驴友在陕西秦岭“光鹿跑兵冰”路线徒步穿越失联,虽经救援,但两人被发现时都已遇难,事后一名遇难者家属将公益、商业救援力量,以及相约爬山的同行人员、事发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起诉至法院,案件在9月17日公开审理。

19日晚,作为此次诉讼的被告人之一,原秦岭牛马队主要成员杨某接受红星新闻记者独家采访,他披露了4·21秦岭失联搜救行动的部分细节以及家属起诉的主要原因。



部分参与救援的人员在法庭外等候

“有点膈应。”这是杨某谈到自己被起诉时的第一反应。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在陕西当地有一个专门的户外应急微信群,主要是为了预防山地事故、驴友互相照顾而建立。4月21日晚,在该微信群内,杨某收到失联驴友同伴的求助。当天晚上9点多救援行动就已经开始,此时,还未能与失联者家属取得联系。

据介绍,按照正常的救援模式,救援分为主动介入和政府介入。政府介入时需要经历先报警、寻找救援力量、救援准备、开始救援。而失联这种求救,如果不是当事人报警,或者没有明显搜救范围的,必须要家属抵达现场。

“而救援力量主动介入,那就是在没报警之前,救援已经展开。当天的情况根本无法说明失联者确实失联,只能说可能失联,可能在继续行进中,也可能走其他路线下撤。我们一直到22日早晨4点30分左右,才彻底确认失联者可能迷路,或者下撤到非常规路线。”杨某说,从救援队发布寻人信息开始,也就是21日晚9点多,救援开始。“我们发布了寻人信息,有人找到了失联者家属,最后家属联系到我们。”

杨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失联者家属找到他之后承诺,让他找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参与救援,失联者家属愿意每人支付1000元。“然后找了一两个小时,也就凑了十个人。”但其实这1000元对于搜救队员来说,“费力不讨好罢了,更不要说经济支出了。”杨某说,搜救一次熬夜一宿,搜救一天这种高负荷和心理压力需要很长时间来抚平。

杨某介绍,随后,救援队制定三条救援路线,兵分三路,发现两名失联者遇难的地点,都在其中一条附近。“干人洞沟和主路接头的丁字口附近,那里没有庇护点,只是草坪,但往下再走十米就有几个石洞。”杨某说,失联者遇难的具体细节,永远不可能被还原了。

发现遇难者的具体时间杨某没有透露,他只说是在22日中午12点之前;22日晚上10点左右,杨某所在的救援队终于下山。期间他们没有吃一口热饭、喝一口热水,上山时只携带了家属临时购买的水、方便面、小面包。

“家属22号当晚就说了,要起诉我们,我就没当回事,以为她是气头上。快到9月份时,突然收到法院传票,才知道被起诉。”杨某说,“(家属)起诉我的理由是我阻止她报警,耽误最佳救援时间,实际上是如果不是我们(主动)介入救援,估计她亲属遗体都找不到,她可能还不知道出事了。

对于其是否曾阻挡家属报警,杨某并未直面回应,而是说:“不是不建议报警,而是一条40公里的徒步路线,路口几十个,初步排查正在全面进行,人是还在行进还是下撤,还是迷路或者其他原因,犹未可知。”

杨某称,原来所在的秦岭牛马队受此次事件影响,在今年6月份宣布解散。而正是因为此事,秦岭牛马队在此后的救援中不再参加任何的主动介入救援。“队伍不再以主动救援为主,也不参加公益救援,重新定义了队伍性质就解散了。”虽然目前秦岭牛马队这一称呼,很多户外爱好者队员还在使用,但是很多过去的老队员已经不参与救援行动,不管是以前的公益救援还是现在的收费救援,已经变成一个户外爱好者团体。

这次被起诉后,杨某自述卸下来一身“光环”。过去有人找他求助,帮和不帮都会让他难受。“现在好了,直接拒绝。玩户外最让我疲惫的就是救援这两年,有时候饭都吃不起还要去搜救,就好像一副无形的枷锁。经历了这种事情,风水轮流转,谁也不必惯着谁。”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2 18:22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