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遮羞布被撕毁
福建号航母进入南海,意味着什么?美国海军世界第一的霸主地位被动摇了。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这个世界上,终于有了技术上超过美国的超级航母。
福建号航母是第一艘真正可以投入使用的电磁弹射,隐身战机航母(美军福特号航母还有诸多技术缺陷,只能慢慢解决)。
福建号航母的远洋制空能力,对海打击能力,以及防空防御实力得到了极大提高。福建号航母已经成为亚太地区,最先进航母。
在南海甚至都没有美军航母在航行,只有1艘华盛顿号航母在日本横须贺港口维修保养。在中东地区阿曼湾,有1艘美军尼米兹号航母。从西太平洋一直到印度洋,中东地区,最先进航母就是福建号航母战斗群。
福建号航母进入南海,标志着亚太制海权,正在发生关键转折点。而且,制空权也正在发生巨大转折点。
据美国《星条旗报》网站报道,美国空军正在,大幅削减空军F-35战斗机项目并取消E-7“楔尾鹰”预警机项目。
美军空军战机作战思路,主要就是利用隐身能力,突防到近距离发射空空导弹打击。但是,我国空警系列预警机,却还在全面发展。在雷达上是比美国领先一代的,尤其是在混合频率扫描+上,几乎是世界独一份。
我方战机就是,在新一代预警机支持下,看得更远,新一代远程空空导弹打的更远。那么,美军战机的对手,实际上就是空警-500大型预警机。而歼35隐身战机其实相对于空警-500大型预警机,就只是一个导弹发射平台。
西方空军主流海上,双方战机飞到,大约50公里地方,开始互相发射中距空空导弹,然后开始进行高机动摆脱,发动电磁干扰。最后,就是20公里以内近距离格斗导弹对战。
但是,这一次我国告诉他们,这个世界已经改变了。在卫星+空警500预警机+歼35A隐身战机+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组合下,通过高速数据链,直接打击200公里距离敌人战机。根本,就不给你发射导弹的机会。
我国下一代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采用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有500-1000公里射程。一旦开始大批装备,整个亚太地区制空权将会全面易手。
没有了,制海权,没有了,制空权。亚太美军还能剩下什么?真可以靠第一岛链进行岛礁导弹游击战,解决问题吗?
2
美军核潜艇在菲律宾浮出
就是福建号航母出现在南海以后,美军“俄亥俄”号SSGN-726攻击型核潜艇罕见出现在菲律宾苏比克湾。
美军第7舰队这一次,公开升起攻击型核潜艇,就是要向亚太地区美国盟友传递出一种明确的威慑和战略信号。攻击型核潜艇最大的优势是可以隐秘的发射远程导弹攻击。
“俄亥俄”号攻击型核潜艇,水下排水量18000吨级,可以装载154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攻击1500公里位置目标。还有6个21寸大型鱼雷发射器,进行反舰和反潜作战。
美军航母和空军战机,很快就要拿不到制海权和制空权。现在的希望,很大程度都放在了导弹核潜艇平台。
如果,大型常规潜艇与核潜艇的任务周期都是 810周,则常规潜艇在巡逻区实际执勤的时间只占 20%,而核潜艇的巡逻时间占比高达 75%。核潜艇的重要性,对于美帝国这种离岸霸权来说非常重要。
美军已经将四艘核潜艇部署在西太平洋,进行所谓的前沿部署。美军认为攻击型核潜艇是海上作战的级掠食者,处于矛尖地位。增强美军在西太地区军事进攻和防御能力。
这次阅兵出现的我国最新一代超大型无人潜艇(XLUUV),这种模块化设计,智能化无人深海幽灵,就是专门为美军攻击型核潜艇准备的大杀器。
国产无人潜航器成本仅为攻击型核潜艇的1/200。 这种成本差异,就说明一点,我们可以在关键海域,部署大规模无人潜艇,对美军攻击型核潜艇取得压倒性数量优势。
时隔15年!美国巡航导弹核潜艇再次现身菲律宾,还想威慑中国?
在福建完成电磁弹射并驶入南海,刚露面的国产大型无人潜艇,也悄然出现在南海之后,美国海军“俄亥俄”号巡航导弹核潜艇,近日出现在菲律宾苏比克湾。按照“Defence Security Asia”网站的说法,这是美国试图利用海底战略装备,反向威慑以平衡福建舰带来的巨大影响。
▲“俄亥俄”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对普通国家的威慑力确实不小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技术钻研后,美国海军在70年代末,列装了“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这款排水量18000多吨的超大型装备,至今仍然是美国海军最大的量产潜艇。但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快速萎缩的核潜艇部队,使得18艘“俄亥俄”稍显浪费。因此,从2002年开始,最初建造的4艘“俄亥俄”先后进行改造,原本发射“三叉戟”的24具垂直发射管,被改造成22具“战斧”垂直发射装置(每具搭载7枚),剩余2具则是特种部队进出秘密通道。
▲改造“俄亥俄”发射管确实是很有价值的想法
到2006年,花费约30亿美元完成改造的4艘“俄亥俄”,就成为美国海军手里极具威慑性的巡航导弹核潜艇。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乱后,正在地中海游弋“佛罗里达”号悍然出手,一口气发射了93枚“战斧”,为后续战斗机空袭扫清了障碍,首次展示了巡航导弹核潜艇的饱和打击能力。此外,在2010年东海局势愈演愈烈,国内不得不动用战略装备进行威慑时,美国海军曾组织三艘改造后的“俄亥俄”,在印度洋、菲律宾和韩国同时上浮,威胁意味不言而喻。
▲另外14艘未接受改造的“俄亥俄”,则是美国海军核威慑基石
相比于明面上部署的航母,4艘在水下活动的“俄亥俄”,要隐秘得多。更重要的是,美国海军这几年一直在尝试大周期、人员轮换部署,以尽量利用其威慑力。比如说“佛罗里达”号在去年7月返回本土时,就创下了持续部署727天,完成五组人员轮换的纪录。同时,今年1月,“密歇根”号结束长达15个月的部署归港时,还因为“在西太平洋敌对环境中,三次使用无人潜航器完成秘密任务”,有多名艇员被授予勋章。如此种种不胜例举,简单来说,4艘“俄亥俄”确实是非常有威慑的战略装备,尽管其已经不搭载潜射弹道导弹了。
▲使用无人潜航器本来就是“俄亥俄”的关键任务
这次“俄亥俄”号是9月3号出现在菲律宾,当时正值“九.三”阅兵震动全球,也就没那么多人关注。美国的想法,显然是借助这款战略武器,给菲律宾、日本等东亚盟友吃一颗定心丸。没想到后续福建舰、大型无人潜艇接踵而至,菲律宾又在海上吃了大亏,这颗定心丸就吃到了现在,一直没走,甚至再次公开露面以壮声势。怎么说呢,单艇最大154枚“战斧”的投掷量,确实极具威慑性,但现在毕竟是2025年了,亚音速巡航导弹对大国而言已经落伍了。
▲美国海军还有专用的潜艇支援舰和潜艇配合
在俄乌战场上,“爱国者”和S-400拦截亚音速巡航导弹的效率都非常高,几经升级的“战斧”也脱离不了这个限制。更关键的是,西太复杂的地理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潜艇进出,但同时也对域外潜艇部署提出了很大挑战。只敢在菲律宾海活动的“俄亥俄”号,实际能覆盖的打击范围相当狭窄,更何况国内海军正在积极进取,准备利用航母编队,将菲律宾以东、日本列岛以南这片广阔海域,牢牢控制在手里,最起码也要将域外潜艇驱逐出去。
▲航母,还是需要航母
还是那句话,太晚了。在中国已经全面铺开高超音速武器的情况下,“战斧”并不优秀的性能就是最大短板。4艘“俄亥俄”要真是搭载154枚高超音速导弹,那还真得让它三分,但既然只是普通巡航导弹,效果就不可同日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