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心!医生:头上出现这2种白发,必须排查疾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说到显老,白发可能是最明显特征之一了。有些躲在黑发里若隐若现,有些明目张胆地长在两鬓、头顶……不仅是中老年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逐渐早生白发。



白发不仅影响颜值,还与健康息息相关。《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教你读懂白发背后的健康警报。

两种白发须排查疾病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陆威表示,头发颜色取决于毛囊内黑素细胞中的黑色素,而且毛囊内有部分干细胞充当黑素细胞的“储备库”。头发生长时,干细胞就会变身黑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为头发“上色”。

头发变白的原因有哪些?

一些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可影响黑素细胞的代谢,导致细胞被破坏或黑色素生成不足,此时白发就产生了。

生理性因素主要包括:

1.衰老:随着机体衰老,黑素细胞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导致头发逐渐变白,亚洲人群约在30~50岁开始长白发。但遗传、某些基因突变等先天性因素可引起早发性白发,即“少白头”。

2.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锌、铁等,会导致黑色素无法合成。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良、吸烟等,也可造成白发。

病理性因素:

如白化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斑秃等)、甲状腺功能异常、脑垂体功能障碍等,也可造成黑色素合成和代谢障碍。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段晓涵提醒,以下两种情况建议就医,进一步排除是否伴随有其他系统性疾病。

1.在短期内出现较多白发。

2.没有家族“少白头”背景,却在25岁前就出现较多白发。

白发位置暗藏健康隐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郭昕表示,头发的兴衰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白发生长位置不同,脏腑的健康状态也各异。

两鬓白发

肝胆火旺或肝气郁结

两鬓即耳旁部位,属于足少阳胆经,胆经从外眼角开始,向上沿头部侧面行走,与肝胆互为表里。若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毛发营养供应受阻,致白发出现。

伴随症状: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胀痛、脘腹胀满、失眠多梦等。

调养建议:晚上11点~凌晨3点为肝胆经当令,是调养肝胆的好时机。因此,应养成良好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晚上11点前入睡。

可配合按揉太冲穴(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缝隙向上的凹陷处),太冲是肝经消气穴,可疏肝解郁、清泻肝火。


前额白发

脾胃虚弱


前额为足阳明胃经循行所过之处,与脾胃互为表里,因此,前额白发主要与脾胃功能有关。

伴随症状:面色萎黄、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

调养建议: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可适当食用山药、大枣、扁豆、芡实等健脾益气的食物。

配合按揉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四横指处),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10分钟,可调理脾胃。



头顶白发

肾气不足


头顶、后脑部是督脉、膀胱经所过之处,与肾关系最为密切。

调养建议:适当多吃黑色食物,黑豆、黑芝麻、黑米、紫米、黑木耳、桑葚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平时还可双手握拳,拳眼向内,在后腰部位上下搓动,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命门、肾俞按摩,有助温肾壮腰。

学会科学应对白发

出现白发后,首先要查找病因,尤其是年轻人。根据现有的医学证据,若排除疾病因素,改善以下生活习惯可延缓白发产生。

补充营养

合理调整饮食,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优质蛋白的食物,黑芝麻、黑豆等食物也可以补充,但不要过量。

调整作息

日常要保持良好作息,不要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排解压力

保持心情舒畅,平时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也有助调整身心健康。

按摩头皮

经常用梳子或手指按摩头皮,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具体方法是:

十指指肚用中等稍强的力量,对头部从前往后梳;

再用十指指肚均匀地揉搓整个头部发根,从前到后,从左到右,全部揉搓到;

最后挤压头皮,用适当力量对头部进行按摩。



白发最好别拔

一般情况下,只拔一根或零星白发,问题不大。如果经常拔,甚至大面积拔,可造成头皮和毛囊受损,一旦被细菌感染,可引发毛囊炎,造成脱发。

此外,还要戒烟戒酒,少烫发染发。一般情况下,两次烫发的间隔时间不能少于半年。对于已经出现白发的人,更应注意减少烫染次数。

最后提醒,目前医学上还没“特效药”治疗白发,所以不要轻信坊间各种治疗白发的产品或药物,以免进一步损伤毛囊或损伤肝肾功能。▲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16 14:00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