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心了!不好好刷牙的人,你的心脏在“求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很多人不知道,口腔和心脏的健康,息息相关。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仅能预防蛀牙、清新口气,更是保证了口腔健康——这一心脏健康的“前哨站”。

近日,多个权威期刊发表研究称,口腔里常见的细菌可能成为诱发心脏病的“隐形威胁”。



《生命时报》综合专家观点,解读口腔细菌是如何一步步毁掉心脏的,并教你科学防止侵袭。

口腔细菌威胁心脏健康



芬兰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刊发一项新研究,对200多名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动脉斑块进行检查。结果显示,有60%的动脉样本中存在多种细菌的DNA,其中草绿色链球菌的检出率达42%。

这些口腔细菌和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因心梗发作而死亡密切相关。



国际心血管期刊《循环》近日也刊发新研究称,口腔致病菌和促炎B2细胞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风险。



以往研究显示,口腔细菌不但可诱发冠心病、中风,还与外周动脉疾病、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等相关。

口腔细菌是怎么“跑”到冠状动脉中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表示,这可能与牙周炎、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或者进行了拔牙、根管治疗等牙科手术有关。

此时,口腔细菌可能从伤口“钻”进血液,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病变附近会长出新生血管,但这些血管的管壁特别薄,血液里的细菌正好可以从血管再“钻”到斑块中。

《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刊发研究发现,草绿色链球菌“钻”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会抱团形成一层生物膜。这层生物膜可躲避免疫系统攻击,大部分抗生素对它们也无可奈何。

若遇到诱发因素,这层生物膜会释放细菌,进入斑块的纤维帽里引发炎症,使纤维帽变薄,促使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引发心梗、中风等严重心脑血管病。

口腔健康会影响人一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韩静表示,很多人觉得口腔疾病不致命,因此不够重视,如果不积极防治,很可能将小病拖成大病。



口腔疾病会影响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乳牙龋齿的患病率在6岁左右达到高峰;

恒牙龋齿的患病率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达到最高水平;

重度牙周病主要影响中年人,60岁左右患病率最高;

老年人主要受牙齿脱落的困扰。

龋齿

初期,细菌侵袭牙釉质、牙骨质等最浅表层,牙上出现小黑缝;病变深入牙本质深层后导致深龋,后续可致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伴随剧烈疼痛。

很多患有龋齿的儿童青少年未及时治疗,引发急性感染、牙痛等不适,影响进食、说话、睡眠,时间久了还会耽误生长发育。

牙周病

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出现了炎症,不仅会破坏支撑牙齿的结缔组织和骨骼,还会引起全身的免疫炎症反应。

多项研究表明,重度牙周病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

牙齿脱落

大部分口腔疾病都是慢性、进行性和累积性的,龋齿、重度牙周病、外伤等都可能导致牙齿脱落。

牙齿脱落会影响进食,食材种类和摄入量都受限,很容易营养不良,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

口腔癌

口腔癌的最初阶段可能只是一个长期不愈合的溃疡,一旦发展为恶性肿瘤,就有向其他部位转移的风险,严重者可能死亡。

怎么防住口腔细菌侵犯



良好的口腔健康对进食、呼吸、日常交流等非常重要,有助提升幸福感和自信心。因此,做好日常口腔护理十分重要。

01

好好刷牙


刷牙记得两个“2”,即每天刷牙2次、每次2分钟,可使用含氟牙膏,尽量刷到牙齿的每一面。

刷门牙外侧:刷毛应与牙齿、牙龈成45度角,以画小圈的方式活动。



刷门牙内侧:同样成45度角斜放上排牙齿向下,下排牙齿向上提拉轻刷。



刷牙齿咬合面:将牙刷倾斜,与咬合面垂直,前后短距离颤动轻刷。



刷牙齿内侧面:将牙刷竖起来,利用牙刷前端的刷毛沿牙缝上下以小圆弧刷动。



02

使用牙线


还要特别重视牙齿间隙的清洁,尤其推荐进食后立即刷牙,同时用牙线等进行牙缝清洁,避免细菌滋生。

03

每年洗牙


每年至少看一次牙医,做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

洗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和牙龈沟里的牙菌斑和牙结石,降低口腔细菌进入血液的风险。

04

及时治疗


如果发现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问题,应该赶紧治疗,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0-20 07:37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