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大骨架还是小骨架?骨架大的人往往肩宽、胯大、手腕偏粗,看起来略显粗壮,对女性而言这种身材可能并不讨喜。
但在医生眼中,这种「大骨架」是天生的长寿身材,他们往往拥有更高的骨密度和更强的新陈代谢能力。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大骨架的健康优势,以及如何向长寿身材靠拢。
大骨架,医生眼中的长寿身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俞莹莹表示,骨架大的人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
No.1
骨矿物含量高,骨松风险低
一项基于不同年龄段发育情况的长期跟踪研究显示,肩宽、髋宽、膝宽等骨架指标与全身的骨矿物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男女都不例外。
俞莹莹解释道,这意味着,大骨架的人通常拥有更高的骨密度和更强的骨骼结构。人在30岁左右会达到一生中的骨量峰值,之后骨量缓慢流失。骨量储备越多,日后患上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就越低,骨折概率也会相应减小。
对老年人来说,一次严重的骨折(如髋部骨折),可能是健康急剧下滑的转折点。而强壮的骨骼就像身体的“钢筋”,能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护。
No.2
肌肉量往往更高
俞莹莹表示,医学研究发现,肩宽与全身肌肉量密切相关,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是如此。
更大的骨架可以为肌肉生长提供更广阔的“地基”,这意味着,在同样锻炼和营养条件下,骨架大的人有潜力拥有更多的肌肉量。
No.3
血糖调控和代谢能力更强
较高的肌肉量不仅是力量来源,更关乎内分泌和代谢活动 。
关乎血糖调控:肌肉是消耗血糖的主要场所,肌肉含量高,意味着更好的血糖调控;
关乎代谢活力:肌肉量越多,机体代谢率越高,越不容易“中年发福”;
关乎抗病能力:在遭遇严重疾病、手术或创伤时,充足的肌肉储备是身体宝贵的“营养仓库”和恢复资本,能帮人更好地渡过难关;
关乎衰老进程:在皮肤因衰老变松弛时,骨骼肌的“填充”效果会让人看起来更紧致。
你是大骨架,还是小骨架?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长寿优势”是指骨架本身粗壮,而不是因为肥胖显得“块头大”。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减重代谢科副主任医师贾犇黎表示,要想判断自己是大骨架还是小骨架,可以用两个方法自测。
1
手指测试法
用大拇指和中指搭在手腕最粗的地方,如果两个手指能重叠,初步判断是小骨架;两个手指刚好能接上,可能是中骨架;接不上,则通常提示大骨架。
2
卷尺测量法
用身高(厘米)除以手腕围(厘米),比值小于9.9,就属于大骨架;9.9~10.9,即为中骨架;大于10.9,就是小骨架。
学会向“长寿身材”靠拢
不难发现,骨架大小跟健康的关系主要取决于骨量和肌肉含量。要想向长寿身材靠拢,就需要在这两个方面下功夫——护骨、增肌。
如何护骨?
补足骨骼的“支撑者”——钙
钙是形成骨质的原材料,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里,以维持血钙浓度,导致骨密度越来越低。
食补是摄入钙的重要方式,牛奶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高,建议每天喝奶300克。此外,豆制品、贝类、鱼、虾等都含有丰富的钙。
补足骨骼“加油站”——维生素D
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
人体中10%的维生素D通过食物获取,可适当吃些蘑菇、瘦肉、海产品、坚果等。另外90%的维生素D,是紫外线照射后通过皮肤合成的。多数人每天在阳光下晒20~30分钟,即可满足机体所需。
减少骨质流失——戒烟酒
酒精和烟草会抑制钙和维生素D的摄取,并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建议果断戒酒戒烟。
如何增肌?
肌肉的性格是“遇强则强、越练越有”,必须经历肌纤维撕裂、自我修复才能成长,通常在30岁左右达到巅峰,此后若缺乏规律锻炼,便会以每年0.5~1公斤的速度流失。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张一民表示,跟骨质一样,要想拥有较高的肌肉量,一是要增加库存,二是要减少流失。
坚持规律的抗阻运动
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2次力量训练,并适当结合慢跑、快走、骑车等有氧运动。
65岁以上老年人则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首选自重训练,如深蹲、俯卧撑,也可用哑铃、弹力带等工具给动作增加一些阻力,必要时戴好护膝、护踝等护具,以免受伤。
练到位,吃也要跟上
尤其是蛋白质,建议每公斤体重每日摄入1.2~1.5克蛋白质,100克瘦肉(一巴掌大)约含20克蛋白质,100克鱼肉约含18克;100克鸡蛋(两个)约含13克,大家可搭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