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泰国网红:80块的东西 中国人卖40块 我们怎么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泰国网传媒 发表于 2024-10-16 22:3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老汉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

一个泰国媒体人,和一个泰国本地华商领袖,关于“中国价格战”展开了讨论。

其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主持人:“很多做生意的朋友说:我过去从中国40块钱进货,在泰国80块钱卖出去,现在中国人来了,直接卖40块钱,于是我们大家都被卷死了。”

华商嘉宾:“我们华人就是这样,打价格战特别狠,这是祖上自带的商业基因。”

主持人:“美国和中国不一样,美国人注重利润,中国人注重市场份额。美国人买车一辆赚几十万的利润,但是中国人就离谱,一辆车几千块的利润也卖。”

嘉宾:“我觉得这个不是文化的问题,打价格战,争夺市场份额,本来也就是商人的本能。但这种打法,确实也会给很多人带来影响……”



这一番对话,点出了中泰两国之间,最核心的问题。

那就是——强大的中国制造,把泰国本地产业给“卷死”了,咋办?

这个问题,其实从十几年前老汉刚到泰国那会儿,就已经出现了。

只不过最近一两年,随着国际环境的剧变,大批中国企业往“全球南方”转移,中国电动车、中国家电、中国电商扎堆登陆泰国,才将这个问题推向了白热化。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中文读者,意见高度分裂。

站中国的说:“自由贸易,各凭本事,中国产品物美价廉,卷不过就认栽吧。”

站泰国的说:“人家的地盘,中国人卷得人家没了饭碗,这怎么行?”

至于泰国本地舆论,则简单得多。

一句话:“别卷了,中国货这么便宜,再这样卷下去,咱们泰国别过了。”



除去情绪化的立场,这个问题,底层逻辑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舆论场上的话术,其实都有一些偏颇。

中方在这个问题上,一贯的立场是:否认中国存在产品过剩,强调“经贸往来互利共赢”,强调中国产品和企业来泰,也为泰国经济提供了动能。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泰国人感受到的压力,是真实存在的。

中国产品,借助电商平台涌入泰国,一定会对泰国本土制造业产生冲击。虽然究竟冲击多大,究竟有多少泰国企业是直接被中国货卷死的,很难精确量化,但这个事情肯定是存在的,不完全是舆论炒作的结果。

至于那些在泰建厂,在泰生产的中企,理论上带动了泰国的税收和就业,制造的是泰国的GDP,但是依旧蚕食了泰国本土企业,以及在泰国扎根多年的外资企业的地盘。

日企、韩企在泰日子久,众多泰国本土供应商靠着他们过活。中企冲了日韩企业,便也动了泰国供应商的蛋糕。

饭碗没了,人家当然不服气,于是才出现了“抵制中国低价倾销”的舆论浪潮。



但是,泰国企业,表述也有很大的问题。

最核心的一点是,泰国企业、泰国舆论基本不承认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性竞争优势。

只要一提中国货,便纷纷叫嚷”中国便宜货”,低价倾销,不正当垄断市场。

仿佛中国货,别无优点,就是便宜。

坦率地说,这是一种自欺欺人。

如果泰国企业,泰国舆论一直守着这种偏见,自我麻醉,是不会有出路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你要知道一个核心事实:

很多所谓的泰国制造,其实也不过就是中国制造的泰国组装。

泰国没有完整自主的制造业体系,也谈不上多少产业政策,泰国的制造业,实际上多半是“外资在泰国的制造业”,以及“用外国零配件伪装的泰国制造业”。

汽车、工程机械、精密仪器,常年由日韩占领,泰国并没有发展出与之匹敌的民族品牌,而是只能给人家打工。

一些比较简单的,比如家用电器这种,倒是有不少泰国品牌。

壳子上是“Made in Thailand”,里头拆开,还是广东那边的零件。

以前,泰国人40块去广东买了零件,运到泰国工厂组装,然后以民族品牌的名义,80块钱卖出去,多少能赚点。

自贸协定一签,贸易壁垒一消除,加上电商平台的进入,让中国企业可以直接用40块的成本价,直达泰国消费者。

在质量上,能有什么区别,本来就是一回事。

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同样质量的东西凭什么买贵的?

80块的本土贴牌,和40块的厂家直销,最后能卷出个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不是“中国便宜货卷死了泰国土特产”。

而是中国制造,挤掉了本土中间商差价。

就像老汉我,有时候去Makro大超市买菜,有时后懒得出门,便去街上的泰国皮卡车上买菜。

忽有一日,Makro出了个手机app,一键送菜到家门,价格比皮卡车还便宜,我就再也不去皮卡车上买菜了。

皮卡车小贩,便抵制Makro,说邪恶的大资本挤占了中小菜农的利益,用“廉价劣质菜”打垮了泰国小农的水灵无公害。

但是,皮卡车的菜,为啥比Makro贵呢?

原因很简单——皮卡车也是去Makro进货的啊。



但是,无论你怎么去理解它,泰国本土企业确实会受到冲击。

一家大超市,击垮了100辆皮卡车,皮卡车肯定有话要说。

更何况,一旦涉及国界,问题就从商业逻辑,变成了民族立场,这就不是用计算器能够算得清楚的了。

超市击垮了本土小卖部,尚且可以将小卖部收编为员工。但是“外资”一旦占据整个市场,就很容易让本地人接受不了。

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你就算再有理,再符合资本逻辑,也不可能长久。

至于解决办法,其实归根到底,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分给本地企业一杯羹。

竞争太过一边倒,就只能修改规则,贸易壁垒一定会重现,外资在泰国市场最终只能本地化,在泰国生产和组装,养活泰国的工人,以及泰国本地供应商。

当中国制造和泰国制造,彼此界限变得模糊,当中国老板赚的一块钱里,有泰国供应链的一半,才有可能在泰国市场平安地过下去。

那时,中国将会面临如今欧美遇到的问题:产业空心化。

不过那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

全球化就是这样。

只占便宜而不付出代价的好事,这个人间是不存在的。



未来,会怎么样呢?

说不好。

也许中国会将产能向泰国转移,实现平稳的过度,从此变成泰国经济的“第二个日本”。

也有可能,中国本土制造业优势过大,抵消了关税壁垒的成本,中国企业依旧在骂声中在整个东南亚和“全球南方”攻城略地,直到所有人都接受了这个现实。

又或者,中国会向泰国开放更多的市场,减少对泰贸易顺差,以此换取泰国对华贸易开放的持续。

说到底,其实还是钱的事。

分一杯羹,用一时一地的让利,实现互利,并为自身获取更为长远的利益。

世间事,没有这么非黑即白,顺理成章。

还要有漫长的拉扯,我们才能看到,一个崭新的未来中,彼此会如何相处。

游戏,永远有输有赢。

但终究得大家都赢两把,这场游戏,才能继续玩下去的。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4-11-16 23:47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