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已经成为了遥远的记忆,"宵禁"、"疫苗通行证"、"防疫措施"等词语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出。
然而,有一样东西似乎执意要留在法国人的生活中,那就是口罩。这个曾经让大家争相寻找的稀缺物品,如今依然活跃在街头巷尾,只是用途似乎有了微妙的变化。
这也难怪,因为口罩的功能既模糊又实用,它是一种卫生工具,又是遮蔽个人身份的面纱。
那么,在后疫情时代,谁还在坚持戴口罩?这些"口罩钉子户"们究竟有何用意?
在轰动一时的马赞强奸案庭审现场,受邀参与迷奸的49名被告中的大多数人都戴着口罩、帽子和墨镜,试图隐藏自己的身份。他们中甚至有人全程戴着口罩,即使是独自坐在被告席上也不例外。
公共法学讲师娜塔莉·沃尔夫表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使得规避法律变得更容易。"
被告总是以"可能生病"拒绝摘下口罩,而反观我们的被害人吉赛尔·佩利科特,她只是戴了一副墨镜,甚至不戴墨镜,在此类案件中,这已经是非常常见的现象了,加害者要么蒙面、要么被打码,只有受害人的照片是高清的······
除了需要被司法保护人权的犯罪者们,在城市的角落里,那些被称为"望风者"的年轻人对病毒依然保持着高度警惕。
当然啦,他们更多是为了掩护身后的毒品交易。一位雷恩警察透露:"他们现在更喜欢戴口罩而不是头套,这样更不引人注目。在某些地方,他们几乎人人都戴。"当被警察盘问时,这些年轻人就声称自己生病了。
警察无奈地表示:"这让我们更难识别他们的身份,但我们总有办法。"犯罪分子也是与时俱进了,很懂得利用社会变化来逃避法律制裁······
宗教自由和世俗化原则之间的平衡是说不完的话题,谁能想到有一天口罩也成了宗教服饰的一部分?
一位匿名警官告诉记者:"由于尼卡布(niqab)被禁止,一些人就用口罩来遮挡面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需要"双重保护"的穆斯林女性,发现口罩成了完美的"替代品"。
戴上口罩、长袍(abaya)和手套后,她们几乎只露出了眼睛,巧妙地绕过了法国禁止在公共场所遮面的法律。
《世俗主义是否反对宗教?》一书的作者娜塔莉·沃尔夫说:“2010年的法律本来就是为了限制布卡的使用。我们当时讨论的是面部遮盖问题,因为如果法律明确提到宗教原因,宪法委员会就会否决这项法律。对我来说,这项法律很重要,因为它发出了我们共和国价值观的强烈信号。然而,我们看到,通过使用外科口罩,这条法律更容易被规避,”
一个口罩,能够让你在场同时又不在场,那么示威游行中的"隐形人"绝对需要这个东西,十分滑稽的是,疫情期间,很多人“反抗”口罩的强制性佩戴,认为这是对自由的限制,甚至举行了抗议游行活动。
几年后,外科口罩仍出现在游行队伍的前排,这一次,口罩成为了他们隐藏身份、避免被认出或识别的工具;曾经反对强制戴口罩的人,如今却在示威游行中主动戴上口罩,感觉有哪里卡bug了······
2019年通过的"反暴力示威者法"虽然禁止在示威中遮面,但接下来,全民口罩就给执法上了强度。娜塔莉·沃尔夫指出:"法官需要判断遮面是否构成违法。关键在于评估遮面的理由是否正当。"
最近"塌房”的足球巨星、好好先生基利安·姆巴佩也突然明白了口罩的好处,在斯德哥尔摩现身时,他戴着黑色口罩试图隐藏身份和表情。
而在马赛,情况又有些不一样了,谁能想到口罩还能成为汽车配件?
幽默的马赛人,创意无限,充满生活智慧!他们将口罩用来遮挡车牌,试图逃避违停罚单。
试想一下警察听到"我的车发烧了"这种理由时的表情,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在法国时尚界,口罩和面罩其实一直没有离开,甚至比新冠流行得更早。
法国轻奢品牌Maison Margiela品牌以日常物品的创意改造而闻名,他们最初用丝袜遮住模特的脸,让人们更专注于服装本身。
2013年,坎耶·韦斯特在Yeezus巡演中采用Margiela的面具,将其变成了一种文化宣言。口罩逐渐成为了时尚界和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象征着奢华、前沿和独特性。
在英国钻石音乐(Drill)文化中,口罩、面罩和围脖不仅是御寒装备,更成为了街头文化的象征。这种风格起源于伦敦的帮派文化,与抢劫、勒索、持刀斗殴和毒品交易等联系在一起。
从说唱歌手到普通路人,口罩眼看要成为半永久装饰趋势,隐藏身份、表达个性甚至规避法律······口罩脱离了防疫得最初目标,在后疫情时代找到了新的存在意义,甚至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独特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