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安东
长安马自达EZ-6的首月销量为2445辆,这对于总体月销量不到1万辆的马自达品牌来说,已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长安马自达,曾经被称为“东瀛宝马”,在中国车市中拥有一席之地。在2017年的巅峰时期,马自达在中国曾取得年销量达30万辆的成绩。而到了2023年,长安马自达仅卖出了8.8万辆,不及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2024年,长安马自达官宣销量同比增长8%,却连销量数字都没敢公布,颓势尽显。在网上,甚至还有不清楚情况的网友提问:“马自达退出国内市场了吗?”
但如果你认为马自达品牌就要“断气”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1东边不亮,西边亮
近年来,马自达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在中美两大市场,销量之间的差距可以用“悬殊”来形容。
据彭博社报道,马自达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表现可谓亮眼。据相关数据显示,马自达在2023年创造了销量纪录,全年交付363354辆汽车,同比增长23%。进入2024年,马自达依旧保持增长势头,美国市场交付量预计超过42万辆,同比增长16%,创下历史新高。
马自达美国销售负责人汤姆·唐内利表示,“虽然公司没有纯电动车(BEV)的产品线,但我们的增长势头还会延续到2025年,有望冲击45万辆的销售目标。”
这些成绩的背后,不仅仅是马自达产品本身的成功,更多的是得益于马自达在美国市场上实施的精准战略。最为突出的是马自达推出的两款SUV——CX-70和CX-90,这两款车的表现堪称“井喷式”增长的催化剂。尤其是在混合动力版本的推介下,这两款SUV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CX-70混动版搭载了2.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与电动机组合,最大功率可达241kW,起售价54400美元,表现出色。CX-50混动版则借用了丰田的技术,使得这款车在市场中也获得了较高的评价。
马自达在北美市场取得成功并非偶然,除了产品力的提升外,战略调整也是关键。马自达的混合动力战略展现了其独特的市场理解。通过与丰田合作,马自达在现有平台基础上整合了混合动力技术,使得车型的驾驶性能更加平稳且富有响应力。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马自达最初推出的MX-30未能取得预期的销量成绩,于是公司迅速做出调整,放弃纯电动车型,转而加大混动车型的投入。这一策略无疑是正确的,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目前,美国BEV的渗透率为10%,预计这一渗透率不会大幅度加速。”唐内利说,“我们不是那种在某个时间点做出100%电动化承诺的品牌。”
2国内市场的疲软
从马自达在美国市场的热销车型和战略出发,马自达为什么在国内卖得不好也不难猜。
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持续突破50%的当下,马自达在中国市场完全没有具有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长安马自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缺乏核心技术,“三电”系统、底盘架构等都依赖长安,电动化进程缓慢,目前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寥寥无几,并且在续航里程、智能科技等方面与主流新能源汽车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马自达曾以“价值营销”著称,但如今的市场,价格战不断。“价值”的吸引力已经逐渐被“价格”所掩盖,消费者购车更加注重性价比,马自达这一传统的营销策略未能有效适应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与此同时,马自达在销量低迷的情况下,质量方面的问题开始频发。以目前销量最好的马自达昂克赛拉为例,查询某之家的新车质量报告,发现车身异响问题在长安马自达车型中较为普遍。另外,某之家的可靠性研究报告显示,车辆裂纹气泡等工艺细节的问题最多,空调不制冷、刹车力不足、发动机电瓶故障、送出的风有异味等常见故障类型紧随其后。
尽管在中国市场面临重重困难,但马自达还没到完全放弃的地步。近期,马自达开始逐步调整策略,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刺激销量。例如,马自达3昂克赛拉降价至8.99万元,CX-5的最高优惠幅度达到1.4万元,CX-50则提供至高3万元的优惠。这一策略在短期内有效地提升了销量,避免了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
此外,长安马自达日前推出了全新的新能源车型——EZ-6,这款车提供纯电与增程两种动力系统,售价13.98万~17.98万元。数据显示,EZ-6的首月销量为2445辆,这对于总体月销量不到1万辆的马自达品牌来说,已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同时,EZ-6上市首月也取得了合资品牌新能源中型轿车销量排名前三的好成绩。此外,马自达还计划在2025年推出全新的电动汽车,并在2027年推出全新的自家混合动力系统,这些举措为未来的市场回暖奠定了基础。
马自达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极反差,北美市场的成功得益于其精准的产品布局与战略调整,中国市场的疲软则反映了其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的挑战。随着新能源车型逐步推出,马自达能否扭转中国市场的颓势,仍然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