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性格有这5个特点的人,比同龄人更长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在追求长寿的道路上,饮食、运动、遗传等都至关重要。其实,还有一个因素容易被多数人忽略——性格。

近日,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结合既往研究,总结了五个有益长寿的性格特征。



《生命时报》综合专家观点,解读性格是怎么影响健康的,并教你如何调整。

长寿者的性格特质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总干事杨萍表示,拥有以下几种性格特点的人,更容易长寿。

不过度神经质


神经质是一种倾向于产生消极情绪的性格特征,这类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导致体内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分泌过多,损害大脑中负责记忆的海马体区域。

慢性压力会削弱免疫系统,增加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有条理和责任感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发现,责任心是与长寿最相关的个性特征。有责任心的人会遵循对健康有益的建议,更倾向于养成健康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更好地控制情绪和行为。

生活目标清晰

《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与目标弱的人相比,目标强的人10年内死亡风险低30%。

明确的目标能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降低皮质醇水平。当人持续投入有挑战性、有意义的活动时,大脑会形成“认知储备”,抵抗衰老带来的损伤。



保持乐观

乐观的人心理状态更稳定,也更愿意设立目标并努力实现。他们通常拥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这有助维持心理平衡,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外向

外向的人精神往往更放松,更善于应对压力,他们还能通过与他人交流、分享感受等方式来解压。

性格是怎么影响健康的



性格和疾病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根据不同性格人群的行为特点,医学上提出了A型、B型、C型3种性格类型。

A型:脾气急躁,冠心病风险高

A型性格的人喜欢竞争、精力旺盛,有紧迫感,工作上要求比较高,但经常有悲观、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剑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冠心病突发情况,比如心梗、脑梗或其他心血管疾病,对这些患者进行量表测试和分析发现,多数患者是A型行为模式,表现为竞争意识强,过分在意得失,易紧张和冲动等。



B型:随和放松,更容易长寿

这类人心胸开阔、乐观开朗,生活节奏较慢,喜欢从容不迫、悠闲自得的生活节奏,为人处世较随和,能以平常心对待挫折和困难,容易感到幸福,是一种“长寿性格”。

C型:焦虑、生闷气,警惕癌症

这类人会回避冲突,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很少表现出负面情绪,但喜欢生闷气,常有孤独感和无助感,活得很累。压抑、焦虑、抑郁、无助,内分泌功能易紊乱,随着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更容易患病。

研究表明,C型性格的人肿瘤发病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

怎么“微调”成为长寿性格




人的性格或许无法彻底改变,但可以通过“微调”来弥补健康短板。

与焦虑情绪和解


遇到焦虑的事时,尝试从积极的角度理解,或把内心的想法写下来,有助理清思路,帮助自己更客观地看待问题,缓解情绪压力。

每天抽出15~20分钟做冥想训练,不仅能放松身心,还可增强对情绪的觉察力和调节能力。



培养条理和责任感

合理安排生活计划,包括饮食、运动、服药等方面。设立小目标,从简单任务开始,如每天整理房间,逐步培养自律意识;让家人或朋友协助监督,培养责任感。

参与社会活动,寻找被需要感;回顾人生经历,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确立目标。

多记录美好时刻

培养乐观心态,每天写下3件让自己感到开心或感激的小事;主动与朋友联系,参与集体活动,分享快乐,减少负面情绪;适当观看喜剧、听幽默故事,有助调节情绪。

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别把自己闷在家里,可以参与志愿活动,通过帮助他人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学习新技能,参加课程或培训,既能提升自我,也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

需要提醒的是,调整性格也要适度。“外向热情”也要注意边界,避免过度社交导致身心疲惫;“设定生活目标”要切合自身实际,不要给自己施加过大压力。改变性格虽不易,但只要循序渐进,就能为健康和长寿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0 13:4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