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次实战?金正恩的坦克要开上乌克兰战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2025年8月14日,乌克兰军事情报局局长基里洛·布达诺夫在接受《日本时报》采访时披露了一则重磅消息:除了此前已经确认的6000名赴俄执行排雷与基础设施任务的工兵外,朝鲜还计划向俄罗斯提供50至100辆装甲车辆,其中包括最新型号的“天马-2”型主战坦克。这一动向不仅意味着朝鲜可能直接派遣装甲部队参与乌克兰战事,更凸显了朝俄之间日益紧密的军事合作。



▲金正恩视察朝鲜装甲部队

表面上看,朝鲜派兵赴俄是以“工兵援助”为名,帮助俄罗斯在库尔斯克地区修复战后破坏的交通与设施。但布达诺夫明确指出,部分朝鲜军队并不会仅限于此,而是将操纵装甲车辆直接投入乌东前线。这等于说,朝鲜并非单纯提供后勤支援,而是实质性地插手俄乌冲突。

这种转变有着双重意义:对俄罗斯而言,可以弥补因长期作战导致的装备与兵员消耗;对朝鲜而言,则是一次罕见的“练兵”机会,能够在世界最激烈的现代化战争中积累实战经验。布达诺夫甚至评价称,这让朝鲜成为与俄、乌并列的“少数正在掌握大规模现代战争经验的国家”。



▲最早亮相的“天马-2”型主战坦克

作为朝鲜现阶段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天马-2”自2020年首次亮相后便饱受关注。它的早期型号曾因外观怪异、设计不合理而被外界讥讽为“样子货”:炮塔开孔过多,主动防御系统位置尴尬,甚至坦克在阅兵场上坦克炮管都晃晃悠悠,令人怀疑其真实性能。

然而,2023年“自卫”国防展和2025年5月金正恩视察坦克厂的画面,显示“天马-2”已经完成重大改进。最新型号在外形和设计上趋于合理化:火力方面,换装了类似俄制2A46M的125毫米滑膛炮,能够发射先进穿甲弹,并继续保留车载双联装“火鸟-3”反坦克导弹,形成远近兼备的打击能力。防护方面,车体加装了类似美军ARAT-II的重型爆炸反应装甲,炮塔顶部布置了全向可旋转的主动防御系统拦截装置,理论上具备拦截反坦克导弹的能力。电子与观瞄,配备激光告警器、毫米波雷达、车长周视镜等,炮塔顶部还有遥控武器站,堆满了现代化电子设备。

总体来看,2025年版的天马-2虽然仍然有“拼贴借鉴”的痕迹,但至少已经摆脱了“纸糊样子货”的嫌疑,具备一定的现代三代坦克水准。若真如布达诺夫所言被部署到乌克兰前线,那么这将是天马-2首次接受实战检验。



▲今年5月亮相的“天马-2”型主战坦克最新改进型号

尽管朝鲜的装甲部队可能出现在乌东战场,但其数量仅有50至100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战场格局。俄罗斯自有庞大的T-72B3、T-80、甚至少量T-90M主战坦克储备,相比之下,朝鲜坦克更多的是补充性力量。

真正的意义在于两个层面:其一是缓解俄军压力,哪怕只是有限的装甲分队,也能为俄军提供战场机动与火力支援,让部分一线部队获得休整机会。其二是作为朝鲜的“练兵场”,通过实战,朝鲜可以检验天马-2的设计优缺点,积累坦克乘员与指挥员的作战经验,这是平壤在半岛无法模拟的宝贵机会。换言之,这批天马-2的到来更像是“象征性介入”,既为俄罗斯展示外援存在感,也为朝鲜积累军事资本。

从战略层面看,朝鲜此举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身立场”。长期受制于联合国制裁的平壤,急需通过军事合作换取现实利益。对朝鲜而言,支援俄罗斯可能换来以下几方面回报:例如粮食与能源,可以解决国内长期短缺问题,维系政权稳定;例如军事技术转让,俄方可能提供坦克火控系统、炮弹、甚至卫星技术等关键支持;例如政治庇护,在国际场合获得俄罗斯的坚决支持,共同对抗西方压力。对俄罗斯而言,朝鲜不仅能提供廉价的人力和装备,更重要的是传递出“俄罗斯并不孤立”的信号,在国际舆论上削弱西方关于“全球孤立俄罗斯”的叙事



▲金正恩视察“天马-2”型最新改进型号的生产车间

不过,朝鲜装甲部队若真出现在乌克兰,将引发几个方面的潜在后果:首先是一旦乌军击毁天马-2并公开展示,既可能打击朝鲜的军事形象,也会成为西方分析朝鲜武器性能的绝佳机会。此外朝鲜积累的实战经验,未来可能直接转化为对韩国的军事压力,使朝鲜半岛安全局势更趋复杂。

总的来说,天马-2坦克若真的驰入乌克兰战场,将是朝鲜军事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虽然这些坦克不会成为改变战局的“关键变量”,但它们的出现足以搅动国际舆论,让外界重新评估朝鲜在现代战争体系中的实力与地位。

对俄罗斯而言,这是“雪中送炭”;对朝鲜而言,这也是一次“豪赌”,既是检验武器、积累经验的机会,也是以战争换取资源与战略支持的手段。未来的乌东战场,或许很快就会出现一幕前所未有的画面:朝鲜的最新主战坦克,与俄制老坦克并肩作战,共同对抗西方援助的乌克兰装甲部队。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0 13:52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