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市地铁治安问题再次成为焦点。短短不到一周,皇后区、布朗克斯、曼哈顿接连发生多起持刀伤人案件,受害者横跨男女老少,部分甚至与嫌犯素不相识。这一连串血案,让通勤族感叹:坐地铁仿佛变成了一场“豪赌”。案件发生在 8月9日凌晨4时。一名29岁男子乘坐 F线南行列车,列车即将驶入牙买加179街站时,一个陌生男子突然搭话:“你在看什么?”
这名男子礼貌回应“我不想惹麻烦”,却换来一记恶毒的袭击——嫌犯掏出锐器划伤了他的脸。
受害人被紧急送医,目前情况稳定。警方确认嫌犯与受害人毫无瓜葛,是一起典型的随机暴力。
媒体曝光监控画面,并表示嫌犯肤色较深、留有胡须,作案时头戴深蓝色渔夫帽、身穿深蓝短袖衬衫。警方已公布照片,并呼吁市民通过“止罪热线”(800-577-TIPS) 或 CrimeStoppers 应用提供线索。
就在不到24小时后,8月10日晚间8:49,布朗克斯2号线南行列车接近 Bronx Park East 站 时,又发生一起持刀攻击。
33岁男子与一名女子发生争执,女子竟直接拿出利器划伤对方颈部。警方确认嫌犯身份为 39岁女子 Diana Perez,已当场被捕。受害人暂无生命危险。
再往前追溯,8月6日晚,曼哈顿华尔街站内,一名29岁女性在北行3号线车厢遭遇恐怖场景。
嫌犯突然掏出刀具,疯狂乱砍,导致她的手臂、手掌与背部多处撕裂伤。更令人发指的是,嫌犯还趁机抢走她的手机后逃之夭夭。至今嫌犯仍未落网。
8月5日,一名25岁女性在切尔西23街地铁站的进站台阶处,也无端遭一陌生男子持刀袭击,再度凸显地铁治安之严峻。纽约市地铁每天承载近 400万乘客,是城市命脉。但治安问题由来已久。根据 纽约警局 (NYPD) 数据:
2023年地铁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比疫情前上升约 30%。
2024年,地铁内共发生 近500起刀具相关案件,平均每天就有1至2起。
进入2025年夏季以来,随机攻击、无差别伤人案件屡屡登上头条。
不少治安专家指出,纽约地铁“治安波动”背后,有三大结构性问题:
无家可归者与精神疾病患者比例上升 —— 地铁车厢常被当作临时避难所,部分人缺乏医疗干预,容易出现暴力行为。
警力分配不足 —— 虽然市府承诺增加警察,但巡逻往往集中在曼哈顿中城,边缘社区如布朗克斯和皇后区夜间警力不足。
司法系统循环 —— 即便被捕,很多轻罪或初犯嫌疑人很快获释,形成“抓了放、放了再犯”的恶性循环。
“每天坐地铁都像赌博。”一位皇后区通勤族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我上班没有其他选择,但心里总担心是不是哪天就轮到自己。”
有市民表示,自己已开始刻意避开深夜和凌晨时段的地铁,但对餐饮、医疗等夜班工作者来说,避开并不现实。
面对民怨,纽约市长和警局多次重申会“加大警力”,并强调市民仍应信任公共交通。但现实是,短短一周四起案件,让“治安改善”的承诺显得力不从心。
公共安全倡议团体呼吁:
增加夜间巡逻与便衣警察
提升地铁监控覆盖率
对精神健康危机人群提供更多干预渠道
但政策从宣布到见效,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从皇后区到布朗克斯,从曼哈顿到切尔西,短短一周内,纽约地铁再次被暴力血案笼罩。受害者无一例外,都是普通上班族与通勤者,对于每天仍有数百万乘客必须依赖地铁,暴力的阴影已无法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