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海军比空军更急需歼35,3艘航母都在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娱客馆 发表于 昨天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艘航母排队等!歼-35舰载版为何反超空军优先列装?

航母在等什么?



2025年8月18日,中国第二款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歼-35正式列装部队的消息,瞬间震撼全球防务圈。

当美国海军还在为F-35C隐身涂层脱落焦头烂额时,中国三艘航母的甲板上,五代舰载机的空白正被加速填补。



西方媒体敏锐发现一个反常现象,歼-35舰载型的量产进度远超空军版本,背后是中国海军远洋战略的迫切。

实际上,全球军工领域有个不成文的规则:新型战机研发总是先陆基后舰载。从俄罗斯苏-27到苏-33,美国F-15到舰载版,甚至中国早期的歼-11到歼-15,都是如此。



反倒是偏偏,歼-35彻底打破常规!

2021年10月,舰载型原型机率先升空,而空军版歼-35A直到2023年9月才传出首飞消息,时间差近两年。型号命名更暴露优先级,无后缀的“歼-35”特指舰载型,空军版则加“A”后缀,主次分明。



沈飞生产线的实况印证了这种战略倾斜。今年7月曝光的厂房内,编号0012的歼-35量产机已涂装完毕,证实至少12架舰载型下线。而歼-35A至今未见量产迹象。

这不只是顺序调整,而是中国军工对美国F-14、F-18发展路径的创造性复刻。路透社在7月报告中一针见血,连苏联都未完成的跨越,中国人做到了。



那也是奇怪,为何海军要“插队”?

海军如此急迫,实际根源在于中美舰载机的代差压力。



美军11艘航母配备近500架F-35,而中国三艘航母的主力仍是四代机歼-15。面对F-35的隐身优势,传统战机生存率堪忧。

此外福建舰的下水更倒逼研发加速。这艘全球首艘电磁弹射常规动力航母已完成8次海试,电磁弹射连续成功率高达96%。



但外媒拍摄的甲板照片暴露了尴尬现状:空旷的甲板仅有直升机轮胎痕迹,弹射器测试用的竟是模型配重块。

辽宁舰与山东舰同样面临战力天花板。尽管两舰搭载的歼-15经升级后单日最大起降架次达80次,接近美军实战标准,但在东海模拟对抗中,面对F-35C仍显吃力。



也就是说,三艘航母形成的“品字形布局”,暴露出150架五代舰载机的巨大缺口,这恰是制约中国远洋作战能力的最后门槛。

甚至国防部已明确歼-35适配福建舰的最后期限,与航母服役节点绑定。



更何况,与海军的焦灼对比鲜明,空军300余架歼-20形成战斗力,对周边F-35机群形成压制。

歼-35A对空军而言是“增量补充”,但对海军却是“从0到1的质变”。简单来说,便是空军可以等,但大洋上美军不会等。



那歼-35是怎么“变”的?

专打美军的“技术痛点”歼-35的技术突破便是可以说直击美军痛点。当F-35C因高盐环境导致隐身涂层大面积剥落,每150小时就要维修时,歼-35却在南海500小时高强度测试中展现惊人稳定性。



F-35C被曝大面积生锈


而其核心优势便是0.2毫米厚的超材料蒙皮,以微米级结构吸收雷达波,使雷达反射截面压缩至0.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麻雀的大小,仅有F-35C的六分之一。

更令西方震惊的是作战体系适配性。歼-35能与空警-600预警机、歼-15电子战机实现秒级数据互通,构建航母编队的“云端大脑”。



其霹雳-15导弹射程达400公里,配合机载雷达形成250公里探测圈,构筑起令美军胆寒的“狙杀结界”。

2025年1月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的无声较量中,这套体系让美军飞行员亲历了“发现即摧毁”的绝望。



另外在沈飞28万平方米的智能化厂房内,机械臂将战机生产分解成126道工序。每72小时,就有一架全新歼-35下线,而脉动生产线开足马力,年产能瞄准50架目标。

即便如此,要满足三艘航母60架/艘的满编需求,仍需三年周期。这种产能飞跃源于中国军工的模块化革命,舰载型与空军型结构和工艺高度通用,故障诊断时间仅18分钟,远低于F-35的40分钟。



另外成本控制更成战略武器。歼-35单机造价8000万美元,仅为F-35C的67%。巴基斯坦以6500万美元单价,也就是F-35六折抢购40架,埃及为此撕毁法国阵风订单,沙特则备好200亿美元现金随时下单。

可见,与美国捆绑政治条件的军售不同,中国提供“交钥匙服务”,从定制航电到区域维修中心,再到无人机协同体系,实现空中战力的完整移植。



当然面对海军急迫需求,空军展现罕见“礼让”。这背后是实力支撑的底气:300余架歼-20已形成战斗力,对周边F-35机群形成有效制衡。

而海军舰载航空兵若无法突破代差,远洋战略便是空谈。



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为歼-35量身定制牵引杆,当辽宁舰的滑跃甲板等待新主人,空军换装可以等待,海军转型却刻不容缓。

如今福建舰甲板上的轮胎痕日渐清晰,电磁弹射轨道静待首飞。歼-35量产机正以每72小时一架的速度奔涌而出,扑向等待中的三艘巨舰。



当歼-35登上航母,西太平洋的棋局也将彻底重置。日本加速改装“出云”级却苦等F-35B,印度疾呼建造第三艘航母却难解13年磨一舰的困局,显然亚太防务格局的裂痕中,中国航母战斗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完整形态引人注目。

自然地,这歼-35的“舰载优先”,绝非技术路径的偶然选择,而是中国海权崛起的必然。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0 13:50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