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美军演习要把围堵中国的岛链搬上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据《防务新闻》8月19日报道,美国太空军在阿拉巴马州马克斯韦尔空军基地搞了一场极为隐秘的兵棋推演,代号“施里弗兵棋推演”,为期两周。

美方公开的信息非常有限,只提到有超过350名来自美国军方、军工企业以及多国盟友的代表参与,研究的是未来10年在印太地区的太空作战问题。

虽然演习内容讳莫如深,但信息中透露的重点包括太空态势感知、通信与协作工具、联合指挥能力等,这些都是典型的高强度对抗场景中最关键的能力。

美媒在报道中一字未提中国,却事事都指向中国——重点放在印太,强调未来冲突,突出盟国协作,摆明了就是把中国设定为默认的目标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防务新闻》并非普通商业媒体,它与五角大楼、军工巨头关系密切,属于美国军政系统对外释放战略信号的半官方外宣平台。

能上这家媒体的内容,从来都不是随便写写,而是经过了层层设计的刻意传播。所以越是不提中国,反而越是说明中国才是这场推演的核心。



(美媒报道截图)

从演习结构和走向看,“施里弗兵棋推演”不只是美国太空军的单边练兵,而是正逐步朝着北约亚太化转型的一次制度演示。

美国方面明确提出,到2027年将让所有参演国家共同制定演习目标,而不是由美军一家设定,这种机制几乎复制了北约的军事合作架构。

更重要的是,这场推演将太空战与多国联动绑定在一起,实质上是在打造一个轨道版北约或太空版五眼联盟类似的机制,其意图是将欧洲式的军事机制移植到亚太地区,并升维至地球轨道之上。

这种模式就是典型的北约机制中任务分摊的方式,将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亚太国家牢牢绑定进来,让它们不只是在地面协防中国,也在轨道层面扮演新的角色。



(美国太空军成立之时)

美国的这个操作,可以说是把过去在第一岛链、第二岛链上构建的对中国得军事围堵体系,整体搬到太空轨道上来,试图在天上重建新的战场压制能力。

中国近年来在导弹、海空军、电子战领域取得显著突破,已经打破了传统岛链封锁的封闭性和有效性。

于是,美军就开始推动升维压制:既然海上封锁越来越难,不如直接在天上建一条轨道岛链,用卫星监控、轨道压制、天基打击手段,从空间维度对中国形成全时全域压制。

这就是把岛链搬到天上的核心含义,用天基系统取代地面基地,用轨道规则取代大海,用太空网络替代传统雷达链。

一旦这种构想实现,美国就不需要靠近中国海岸,也能实施全覆盖的情报搜集与远程干预。

这是一种远程控制、高压态的遏制策略,属于更高维度的战略封锁。



(太空站想象图)

这种设想一旦付诸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安全确实会带来冲击。

首先是太空压制对地面战力的牵制:中国目前的导弹导航、卫星通信、战场感知很多都依赖天基系统,如果这些链路在冲突中被扰乱,将直接影响军队反应速度和打击精度。

其次是舆论方面的被动:美方一旦通过“施里弗机制”形成事实上的多国轨道联盟,就可能在国际舆论上,将中国塑造成轨道“挑战者”的角色,制造道义压力,就像现在总是在中国周边海域搞事情的各种借口那样。

不过这种轨道围堵更多的还是设想,很难真的落地。

原因在于,轨道不是岛屿,没有主权归属,不是说美国画个圈就是美国的“天盘”了。

而中国也早已不是那个只能依赖GPS的技术落后国家。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成北斗导航全球系统,构建了高分遥感体系,拥有世界领先的小卫星组网与快速发射能力,在量子通信、激光链路、轨道管控等前沿领域亦有重大突破。

这不是一场技术竞赛,而是系统对抗,而中国,已经具备构建完整轨道生态闭环的能力与实力。



(中美对抗)

因此中国应对起来也并不困难。

在技术层面,中国可以继续推进天基体系的去中心化和弹性部署,形成小卫星快速重构、通信链路多备份、反干扰能力强的空间作战能力。

同时在轨道态势感知、非动能反制等领域实现关键突破,这样就能让敌人打你之前,先想好会不会先被打。

在政策层面,中国也将继续坚持和平利用太空的主张,联合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伙伴推进轨道行为规则制定,构建全球南方太空秩序的话语体系。

同时推动北斗系统输出带动太空服务出口,与发展中国家建立遥感共享、轨道安全协作机制,构筑太空版“一带一路”。

重要的是,中国不需要只盯着美国搞了什么,而是要着眼于自己要构建什么。

现在的中国已经有条件去参与甚至主导未来的轨道秩序塑造,所以要发挥我们的战略主动性。

太空是人类的共同领域,不该成为冷战的延伸战场。

中国从未试图称霸轨道,但也绝不会让别人封锁轨道,在浩瀚宇宙之中,中国不仅要有存在感,更要有决定权。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0 13:4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