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改变了印度国运,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取得了一边倒胜利后,印度至今视为奇耻大辱,对此仍耿耿于怀,特别是楚舒勒之战,整整一个旅5000多人干不过中国军队一个营。
一:
阿克赛钦地区总面积42685平方千米,位于新疆与西藏的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交汇处,大部分在和田县,小部分在日土县,属于半封闭性山间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达6000米,这里不仅海拔高,而且平均温度为-0.6摄氏度,冬季平均温度-11.3摄氏度,夏季平均温度9.8摄氏度,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盆地内的阿克塞钦湖、萨利吉勒及腾格湖均为咸水湖,环境并不适宜人类居住,但却是新疆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地新疆至西藏的公路有400千米在阿克赛钦,中印西段边界传统习惯线线中国一侧历来属中国管辖,但印度尼赫鲁政府独立后突然对阿克赛钦提出主权,于1956年派出印军进入阿克赛钦,随后采取步步进逼、逐步蚕食的“前进政策”,迫使中国发起了中印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在中印边界查谟-克什米尔地区,有一处叫楚舒勒狭长沙质山谷,东边和西边是海拔5700米的山脉,北边是班公湖,是从通往印控拉达克首府列城的要道,印军于1959年在山谷南面建起简易机场,在东面高地上修筑工事,1961年,印度陆军西部司令部担心列城受到攻击,请求国防部派一个师来加强列城防务,但到1962年9月才来了第114旅派来的廓尔喀第8步枪联队第1营和第5贾特营,1962年5月,解放军两个连包围了楚舒勒山谷的阿尔法哨所,距哨所仅110米警告一番后主动撤离,7月10日又包围了一个廓尔喀哨所,用扩音喇叭劝告廓尔喀人不要为印度人卖命后便主动撤离,10月19日夜,解放军对把守加勒万河谷的第5贾特营、把守斗拉特及奇普恰普河谷的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14营哨所发起攻击。
第一个受到攻击的是国民军第14营5月占领的的察安迪尼哨所(中国称为“天印6号”),该哨所侵入传统边界8公里,位于奇普恰普河谷西侧达普桑盆地东端一座叫红山头的山包上,山包高200米,周长1千米,北边为不易攀登的悬崖,西南两方是坡度较缓的三层台地,山脚下地势开阔,由114 旅中战斗力最强的第3连2个排60余人驻守,他们在几个月里在第二层台地上以沙袋和片石构筑了5个半地下室和16个地堡 ,每个地堡都有2-3个朝向阵地正面的射孔,配置一般都是前面一挺马克沁重机枪,两侧各一挺布伦式轻机枪,地堡之间有交通壕相连,中国边防部队进攻部队是步兵第4 师11团3营,配属了一个57无坐力炮排,1个82迫击炮连(6 门)、1个工兵排,1个喷火排,还有2个120 迫击炮连、1个76.2野炮连支援。
二:
19日20时,各部队乘车岀发,20日零时下车步行5小时进入到山脚下的印军空投场,第3营8连为主攻连,配属3挺重机枪 ,2门无坐力炮 ,6具喷火器,2个工兵班,从西南方向实施突击,9连配属2挺重机枪 ,1门无坐力炮 ,4具喷火器,1个工兵班,由西向东攻击,7连派出 1个加强班配置在正面佯攻,掩护主攻部队侧后攻击,其余为预备队,师侦察连、工兵营2连在“天15 号”哨卡,负责切断“天印 9 号”哨卡增援通路,并进占天南河河岔阻止印军逃跑,共建109 团1 各连配置在甜水海担任反空降任务,师工兵营 3 连担任工兵预备队,11 团工兵连配属空防区布雷,第10团工兵连随本团第3营阻援,8时25分,各连在21 门火炮掩护下推进至距印军前沿,炮火持续20分钟后,各连一跃而起发起冲锋。
9连第2排先从西北方印军防御最弱处攻入第一层台地,20 分钟即攻上山顶,占据西北一角固守,9连3排由右翼攻击第二台地印军连部,但遭火力拦阻,8连见状马上向9连靠拢支援其攻击,喷火组在地堡左右两侧开始喷火,但因天寒缺氧两瓶接连冷射,第三瓶才消灭了地堡守军, 4个排分成班组逐个攻击地堡,7 连跟进至二层台地棱坎下用82迫击炮轰击顽抗印军, 8 连1排攻击方向靠近印军主要防御方向,攻击十分艰难,多次受阻,在9连2排和7连佯攻班的夹击下全歼山顶守军,战斗只用了80分钟,共击毙印军42人,俘 20 人,缴获1门81 迫击炮 、2门51 迫击炮 ,4挺轻机枪 ,26 支步枪 ,卡车两辆、电台两部,3 营阵亡8人,伤26 人,攻克山头后,1 架印军飞机在10 时 15分临空,被击伤飞离。
接着3营直奔位于克赛钦西部的加勒万河谷,加勒万河谷山高坡陡,谷深沟窄,河水湍急,交通极为不便,印军第114旅廓尔喀联队一个排7月6日越过边界占据了加勒万河谷两边的台地(作战地图被标注为“加印14号”),修筑了6座地堡,南岸台地也修筑了4个地堡,后方1公里还设了一个的补给联络点(“加印27号”),由哈萨布尼斯少校指挥第5贾特营一个连驻守,任务是观察中国军队动向,遇到情况及时汇报,3营于20日夜间7时30分由东、北、南三个方向包围了台地,这次由7连由东向西主攻印军连部,9连2个排在了连左翼由北向南配合7连攻击北岸,另外一个排由北向南由北穿插切断印军后路,8连迂回至南岸,由南向北攻击,并派出1个班占领河西侧高地,切断印军向西后路。
8时25分,在4门120迫击炮和6门82迫击炮急袭十分钟后,各连发起冲击,印军火力不弱,把7连2排压住,但3排一下子就冲进了印军堑壕,歼灭了堑壕里的印军,1排用喷火器把第1座地堡里印军全烧成焦炭,随后用爆破筒炸毁第2座地堡,9连1排悄悄绕到北侧地堡后面,用手榴弹消灭了地堡内的印军,接着4个排开始围攻击印军连部,印军放弃地堡逃跑,被9连3排全部被打倒,8连没有什么战斗,只是绕至地堡侧后印军就投降了,整个战斗不用半小时就全部结束,3营还在打扫战场,又收到北上西大沟的命令,并分出8连和工兵连踏着没膝的积雪南下攻击“加印27号”据点,卡住进入加勒万河谷的要道,阻止什约克河的印军进来,8连只用了一个冲锋就歼灭了据点,随后第七连南下拔掉“加印28号”据点。
三:
在班公湖两岸印军第114旅建立了29个据点,其中班公湖两岸莫尔多通道两侧高地上共设了6个据点,西里扎普哨所位于班公湖北岸8米高的小高地上,小高地南临班公湖,三面为平坦草地,附近有一条600米长、1米深的干河沟,由廓尔喀第8步枪联队第1营把守,设了5号、16号2个据点,“16号”据点由廓尔喀第4连连部加一个排39人驻守,拥有6个地堡,4个迫击炮阵地,3道雷场和铁丝网,还有4个炮兵阵地,南岸也有6、7、8、9号4个据点,中国军队第一个目标就是“16号”据点,10月21日6时,阿里支队2连和304炮团2营3连,配备一个工兵排和水上中队共117人,在零下40度的大风雪中由3公里外的我方哨所出发,于7时30分两个方向包围“16号”据点。
8时30分,6门82迫击炮先火力急袭30分钟,2连担任主攻,炮团3连担任助攻,由西南、西北同时发起钳形攻击,一个工兵班负责阻击占据4400高地山顶的廓尔喀第4连1个排的29号据点出援,两个工兵班为预备队,仅用15分钟就攻下第4连连部,50分钟后战斗结束,13时30分,攻击部队从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包围29号据点,一小时全歼印军,随后在17时20分包围15号据点,9时30分全歼守军,全部拔除北岸据点,接二连三的失利让南岸印军惊恐万分,纷纷放弃据点逃跑,海拔5181米的帕尔莫达克哨所多数士兵先行逃窜,只剩下哈瓦达尔.拉姆少校和12个人顽抗,没多久就被消灭了,海拔5683米的毕山哨所也是阿南德少校和12名国民军顽抗,中国军队包围据点后,印军选择从哨所一侧的悬崖跳下逃跑,结果摔死了大半,
逃跑的印军第4连1个排20余人逃至2号据点过夜,等待第二天再逃,其南面1.5公里是中国12号哨所,22日12号哨所发现早被遗弃的2号据点有动静,23日5时派出9人侦察组沿山沟去2号据点看看,8时侦察组发现1名印军哨兵,但不见有其他人,于是以机枪扫射,吓得正在帐篷里睡觉的印军全部跑进班公湖边红柳丛中躲藏,侦察组分成3组,由东西两侧包围印军,正当8名印军想从东侧突围时,一名挑着两个饭桶送饭的解放军伙夫发现了,立即扔下饭菜冲下高地大喊交枪不杀,印军马上投降,其他印军也全部投降,至11月14日,中国军队基本肃清5、6、7、8、9号据点,只是用122毫米榴弹炮和120毫米迫击炮连续射击一整天,印军就连夜全部逃跑,随后中国军队不费吹灰之力就全部肃清班公湖南岸据点。
四:
30日、中国军队回撤至日土宗、甲岗、狮泉河一带休整待命,期间中国停止对印军的反击,提出和平建议,印度不但拒绝接受,还从全国了3万人到中印边境向瓦弄发动反扑,于是中国第二阶段反击开始,越战越勇的中国军队决定一鼓作气,拔除楚舒勒北部所有印军据点,班公湖南北岸及楚舒勒以北据点全部失守后,驻守楚舒勒的第1廓尔喀营营部以及一个机枪分队已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被迫退守列城的第114旅被印度国防部严令增援楚舒勒,但旅长赖纳准将不想飞蛾扑火,无奈命令一个挨着一个,赖纳别无选择,先是死缠烂打从驻旁遮普邦的第161旅挖来第1费特营,连同第5贾特营、第13库马盎营、第1廓尔喀营、国民军第7营、第20枪骑兵联队两个连、第13野战炮兵团38连、第32重迫击炮团一个连及马哈尔中型机枪团一个连共3000余人向楚舒勒进发。
抵达前线后,赖纳准将赶忙监督士兵们在北起喀喇昆仑山口、南至狮泉河谷的防线上开挖战壕,修筑工事,在道路上布雷,由于害怕中国军队会出动坦克,道口还埋伏了106毫米无后坐力炮,为了迷惑中国人,又将油罐车、卡车、压路车伪装成坦克,但20多个连队分散在80干米防线上,兵力高度分散,每个据点多则两个排,少则一个班,中国军队11月14 日开始现场侦察,制作战方,进行战斗编组,并设置沙盘模型,反复进行演练,主攻目标是第13库马盎营1个加强连驻守的“阿印 6、7、8、9 号”据点,这些据点配置在一条3公里多长的山脊上,由山脚下起沿山脊向上排列,6、7、8 号相隔甚远,8、9号联在一起各部署1 个排40 余人防守,构筑有可容 50 余人的地堡和堑壕,连部带1 个排70 余人之间的5150 高地上,山下就是列城至楚舒勒的唯一交通干线。
11月17日 20 时,解放军步兵第4师11团3营由热琼沟口分两路出发,7、8连攀登热琼山向8公里外的“阿印 9 号”南侧迂回前进,由于山高坡陡,雪深路滑,18日5时才进至冲击出发地,九连乘车闭灯行进至 5580 高地山脚后下车上山,用7小时才进入攻击出发地,进行战斗准备,第10团第九连1 个加强班插入“阿印 7、8 号”之间,切断“阿印 8、9 号”守军的退路,11月17日晚上22时,印军第13库马盎营C连连长塞尔坦.辛格少校派出巡逻队,18日子夜2时在暴风雪中,巡逻队发现800米开外有中国侦察队向己方阵地移动,立即以轻机枪开火并发射示警信号弹,中国侦察队切断了C连的电话线,使各排相互之间失去联系,乱成一团的C连各排纷纷派出巡逻哨查线。
18日7时30 分,8号据点5名巡逻哨进入进攻出发阵地,被击毙 1 人,印军立即盲目射击,中国军队未予还击,印军不见动静便停止了射击,9时15分,7连在炮火急袭后炸开“阿印 9 号”据点的铁丝网,以喷火器、 40 火箭筒、75 无坐力炮逐个攻击印军 25个地堡, 45 分钟后攻克了“阿印9号”据点,8连在三班攻下5150高地印军连部阵地后即向印军炮兵阵地冲击,因地形平坦无遮蔽被印军观察哨发现,得到引导的印军炮火给8连造成很大伤亡,连长重伤牺牲,相持至10时30分在9连第三排协同下才攻下阵地,第11团第九连负责攻击8号据点,遭到印军机枪和手榴弹阻击后将重机枪调到C连7排阵地前方约550米处以强大的压制火力掩护步兵前进,塞尔坦少校试图派出两名士兵打掉中国机枪,但对带防盾的53式7.62毫米重机枪无可奈何,很快8连就冲入8号据点,整个C连只有5个人逃出生天。
10团4连3个班和连2个班,一个工兵排,加上2个哨卡班组成突击连,配置12门82迫击炮,负责拔除莫尔多通道附近的制高点“阿印16号”据点,据点位于海拔5100米的班公山南侧山嘴突出部上东、南两面坡度陡峭,不易攀登,北面多为乱石,迂回困难,还在印境内据点的火力控制下,据点内筑有地堡28座,工事22个,迫击炮阵地4个,守军是第八廓尔喀联队第一营50余人,18日8时55分,炮兵开始实施火力准备,9时22分,4个加强班在印军据点前600米开由北向南实施正面突击,在印军三道雷区中受阻,工兵在爆破器材用完后用血肉之躯向雷区滚去,用时两小时40分钟伤亡了81人才全歼印军,拔除“阿印8、9、16号”据点之后,5、6、7 号据点之印军害怕被歼,弃阵而逃,第114旅所有部队的抵抗意志都崩溃了,连夜烧毁物资住房仓皇逃往列城。
五:结语
中国军队拿下楚舒勒后,兵锋距离新德里仅300多千米,沿途基本无险可守的下坡路,生恐解放军一路直下的印度政府开始在新德里大街上、公园里挖战壕,新德里出现了难民潮,各国领馆纷纷闭馆撤离,正在亡国的悲观情绪弥漫之际,中国出乎预料地宣称单方面停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