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产100式坦克在“九.三”阅兵中登场后,我们曾简单讨论了这款新武器,认为这不仅是国产坦克的更新换代,还将会像几十年前苏联主战坦克开启新潮流一样,宣告全球坦克新的时代。如今美国“Defence-Blog”网站也认识到了这一点,甚至更加深刻。
▲“Defence-Blog”网站的反应有点慢
俄乌战争彻底改变了坦克境遇,传统主战坦克在无人机等新兴威胁面前,几乎不堪一击的表现,让坦克再一次面临生死存亡。各国陆军都在调整设计以应对新局面,但基本都是在原有坦克上进行升级。唯独中国几乎是彻底推倒重来,“在创新方面,中国坦克设计遥遥领先于西方同行”。文章认为,随着中国北方边境局势缓和,传统上对重装部队的需求已经降到谷底,为了能在高原地区作战,中、轻型坦克平台开始成为主流。
▲但评价确实是不低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100式坦克和早年15式轻坦的技术关联,但两者相近的作战定位,不可能毫无继承性。而在明确了平台基础后,中国进一步贯彻了信息化作战概念,实现了“坦克不再是作战系统,坦克是作战系统的一部分”的战略转变。具体来说,传统坦克本身其实是单独作战,和其他单位的配合,主要集中在步兵提供侧尾掩护,这就意味着坦克的攻击范围,限制在其态势感知半径之内。无人机之所以成为坦克大敌,除了机动性强、坦克缺乏反无人机装备外,活动半径远超坦克才是本质原因。
▲30多吨的轻型坦克开始成为潮流
相比之下,100式坦克不再寻求单独作战,分为和100式装甲支援车组队作战,以及在信息化作战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两部分。其中100式装甲支援车,和之前的步兵战车并不是一类东西。它的出现,本质上是因为坦克态势感知、作战设备过于复杂,在一个装甲底盘上已经装不下了,只能分摊到两个底盘上。这也是新技术刚问世时,因为不成熟所难以避免的问题。从结果来看,两者实际上组成了由近远程火炮、反无人机弹药和反装甲武器组成,琳琅满目的火力打击体系。
▲新体系的改变是全方位的
而包含雷达、无人机、光电传感器和全景摄像头在内,全新的态势感知体系,配合主被动防御体系,则是当前技术水平下,应对无人机威胁的最优解。最重要的是,100式坦克和装甲支援车,实际上还将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前沿节点,与后方指挥系统保持信息交互。明面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坦克将不再以目视距离内直瞄射击为主,在指挥系统/无人机加持下,打击远程视距外目标将成为主流。
▲直瞄射击的重要性在下降
为了满足大量用电大户的能源需求,两款战车都使用混合动力,同时还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动力备份。而当100式坦克登场后,俄罗斯媒体兴奋地发现了其使用的无人炮塔,立即将这视为对俄罗斯T-14的借鉴与抄袭。对此,“Defence-Blog”网站予以强烈抨击,认为“多年前对中国出口武器的历史,使得俄罗斯人形成了顽固的陈旧观念”。相比之下,文章则认为目前这套体系的结构过于复杂,质量将是个大问题,特别是在“中国制造质量标准下”——看起来美国人也摆脱不了自己“顽固的陈旧观念”。
▲俄罗斯T-14至今都没有形成战斗力
新装备、新路线听起来是很吸引人的,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其真正性能往往不及巅峰状态的旧路线末期型号。不过,当新路线继续发扬光大,而旧路线前进无望,双方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冷战后期,美苏建造的“俄亥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苏联海军是付出了支付两倍以上资源的代价,强迫战略核潜艇部队,向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转变。如今面对中国坦克掀起的新潮流,美国陆军有这种魄力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