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醒来发现账户里多了330倍的工资——你会怎么做?
智利一名普通上班族,月薪只有区区500美元,却在某个月工资入账时,惊讶地发现账户里多了17万美元——整整是他平常薪水的330倍!
更戏剧的是,这名男子在答应“归还错误汇款”后,却悄悄消失、辞职不回。
公司气得提告追讨巨款,没想到三年拉锯后,法院竟然判——公司败诉!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事件发生在智利大型食品集团 Dan Consorcio Industrial de Alimentos de Chile。
涉事男子当时担任行政助理,月薪约 50万智利披索(约520美元)。
2022年5月,公司因会计系统出错,竟误将 1亿6500万披索(约17.16万美元) 打入他的账户,这相当他近30年工资的总额。
公司发现问题后,立刻通知该员工前来说明。人事部门称,他在会议上“口头承诺归还多余款项”,并表示会配合处理。
但三天后,公司收到他的辞职信,接着——人间蒸发。电话不通,家门紧闭,社交账号也全线消失。
于是,公司一怒之下报警控告他“盗取公司资金”,要求刑事追责。按照智利刑法,如果被判有罪,他将面临最高540天监禁和罚金处罚。
然而,当地法院的最终判决却让雇主彻底傻眼。
法官认为,男子的行为属于“未授权收取”(unauthorised collection),但不构成刑事盗窃罪。原因在于——钱是公司“主动”汇入他账户的,并非他以欺骗或非法手段取得。
因此,公司只能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返还,不能以刑事罪名起诉。
公司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随即发表声明称:“我们将动用一切法律手段,包括申请撤销判决,誓言追回这笔错误汇款。”
律师界对此案的看法分歧明显。有人认为法院判得合理——“刑事法要惩的是偷窃,不是公司乌龙”;也有人批评这种判决形同“纵容逃逸”,因为被告明知款项错误仍拒绝返还。
类似的荒诞故事并非首次发生。
报道提到,德国也曾出现更离谱的例子:2009年,一名生物与地理老师因病休假,学校会计出错,导致他在长达16年未复职期间仍持续领到全薪——每年约 4.8万英镑(约6.5万美元)。
直到2024年一次内部审计才揭发此“世纪漏洞”,教育部门震惊表示:“我从未见过这种事——16年白拿工资没人发现!”
事实上,类似案件往往踩在法律与道德的模糊地带:法律上,如果公司主动汇款,确实很难构成“盗窃”;但从诚信角度,一个人明知非己之物仍据为己有,也难称“清白”。
不知道,如果是您,您愿意归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