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6展示机腹武器挂载
又是老戏码,特意赶在国庆假期添乱,美国媒体CBS记者登上部署在日本嘉手纳基地的加拿大空军CP-140巡逻机进行随军采访,记录下了这架飞机在东海上空被中国战机拦截的全过程。
根据CBS报道,整个过程中,先是一架苏-30MKK战斗机靠近拦截并保持了30分钟,随后离去。但几小时后,一架歼-16战斗机从侧方切入,距离CP-140仅有200英尺——这个距离大约60米,已经可以清楚看到对方驾驶舱里飞行员的动作。更值得注意的是,从美媒公布的照片来看,这架歼-16机腹下方挂载着4枚空空导弹:2枚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2枚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
▲加拿大空军CP-140,面对战斗机只能挨打
加拿大飞行员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这种近距离拦截"确实会增加一些压力源",不过他们"会尽最大努力缓解并确保飞机安全"。这话说得倒是克制,毕竟一架满载传感器和反潜设备的侦察机面对一架满挂导弹的重型战斗机,双方谁更有底气是明摆着的事。执行完9个小时的"情报收集任务"后,这架CP-140返回了嘉手纳基地。
这次拦截之所以引起关注,除了近距离接触本身,更在于歼-16展示武器的方式。霹雳-15作为中国空军现役最先进的远程空空导弹之一, 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超过200公里。而霹雳-10近距格斗导弹则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扫描范围达到正负90度,可配合头盔瞄准具实现离轴发射。一远一近的挂载组合,这种配置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信号——我们不仅看见你了,而且有足够的手段应对任何情况。
▲歼-16后座疑似空置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美媒公开画面,这架歼-16战斗机只有一名前座飞行员,后座明显是空置的。作为一型多用途战斗机,歼-16后座飞行员主要负责武器、电子战设备的操作和来自各侦察平台的信息处理,并能够指挥其他机型,引导打击和协调跨军种任务。而在执行纯粹的对空任务时,确实也可以只出动一名飞行员,对降低后勤压力和减轻重量都有好处。
▲歼-16智胜飞机
但歼-16也有特殊之处,那就是此前曾经曝光过的“智胜”试验机,该机取消了后座飞行员,取而代之的是一套AI辅助作战系统,协助飞行员高效处理信息并协调无人机行动。或许是CBS记者被吓得手抖,拍摄画面不够清晰,目前还看不出来到底是普通歼-16还是智胜版本试验机。
加拿大方面给这次行动冠以"监督联合国对朝鲜制裁"的名义,声称是在东海追踪疑似为朝鲜运送物资的船只。这个说辞听起来冠冕堂皇,但稍微懂点地理的人都知道,东海距离朝鲜半岛尚有一段距离,而且中国沿海航线密布,商船往来频繁,在这片区域"监督朝鲜制裁"的同时,能收集到多少中国沿海的情报信息,恐怕才是加拿大军机真正关心的。事实上,西方国家以"监督朝鲜"为幌子在东海、黄海活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加拿大军机从2022年开始就多次在这一区域出现,每次都声称是在执行联合国任务,但实际航线和侦察设备的使用方式却暴露了其真实意图。
▲2023年,歼-10S飞行员注视着加拿大巡逻机
从更大的背景来看,西方国家在中国周边海域的军事活动从未停止过。无论是美国的侦察机、加拿大的巡逻机,还是澳大利亚的军舰,都经常以各种名义在中国近海出现。他们的说辞通常是"航行自由"或"监督制裁",但实际行动却是对中国进行情报收集和战略试探。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沿海国家的安全利益,也增加了地区局势的不确定性。中方的拦截行动,既是维护主权和安全的必要手段,也是对这种试探行为的有力回应。
从技术层面看,歼-16作为中国空军现役最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之一,其航电系统和武器挂载能力都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完全有能力在东海上空执行长时间巡逻和拦截任务。
▲除了F-35之外,北约国家没有比歼-16更先进的战斗机
这次事件之后,西方媒体又开始炒作所谓的"危险拦截",声称中国战机的行为"不专业"、"不安全"。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谁不远万里跑到别人家门口进行侦察活动?如果中国军机出现在加拿大或美国沿海,恐怕早就被视为严重的安全威胁。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只能说明西方国家在面对中国合理合法的防御行动时,已经失去了基本的逻辑自洽能力。
最后说一句,加拿大飞行员那句"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确保飞机安全"倒是说得很实在。毕竟在东海上空,真正能决定安全与否的,不是CP-140的电子设备有多先进,而是歼-16挂载的那几枚导弹会不会发射。这个道理,想必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