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科幻!美国新无人战机亮相,火箭式起飞噱头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科大烽火 发表于 2025-10-23 14:3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美国人工智能防御公司Shield AI揭开了其革命性产品X-BAT无人机的神秘面纱。这款垂直起降的喷气式“自主无人战斗机”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前瞻性的作战概念,引发了广泛的讨论,甚至被部分美国军事评论家宣称是比中国的第六代战斗机还要科幻。



【Shield AI公司发布的X-BAT模型】


从目前披露的照片可以看到,X-BAT战机采用了 “曲柄风筝” 型飞翼布局,其机身长约 8米,翼展约12米,整体尺寸大概为 F/A-18大黄蜂战斗机的三分之一,比中国在九三阅兵中展示的制空无人机要小很多。

而该机最引人注目的设计,就要属起降方式了,它采用的是尾坐式垂直起降系统,直接机头朝上,依靠喷气发动机的推力,像火箭一样垂直起飞。

该机据称是准备采用一台加力推力10到13吨的F100或F110涡扇发动机作为动力核心,通过三维推力矢量喷管实现姿态控制。



【1990年代ACTIVE 项目中测试的三维推力矢量排气喷管】


由于F100和F110都是F16战斗机的发动机,而X-BAT无人机的起飞重量远小于F16,所以可以凭借大于1的推重比,实现火箭般的垂直升空。

降落时,该机则依托从V-BAT无人机继承的制导与控制(GNC)技术,在燃油消耗后以无加力状态尾坐着陆。

在性能方面,Shield AI 宣称X-BAT无人战机具备约3704公里的最大航程,最大作战半径可达1150公里,升限约15240米,采用高亚音速巡航模式。



【X-BAT起飞状态渲染图】


该机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开放任务系统架构,可兼容多种传感器与武器载荷,配备两个内部武器舱和外部挂点,能搭载 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小型精确制导武器等,同时具备空中格斗、对地打击、电子战和情报监视侦察(ISR)等多任务能力。

该机的核心竞争力被定位为“全自主作战无人机”,区别于美国空军第一代协同作战飞机(CCA)对有人机的依赖,X-BAT据称可凭借Shield AI的Hivemind自主软件,独立完成目标探测、识别、决策与攻击流程,必要时也能与其他空中平台协同作战。



【美国CCA项目第一阶段的标志性产物——YFQ-42A忠诚僚机】

从作战构想来看,X-BAT的优势集中体现在部署灵活性与战略针对性上。

针对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中“打击机场跑道”和“威慑空中加油机”的两大核心能力,X-BAT的垂直起降特性使其无需依赖长距离跑道,可部署于两栖攻击舰(LHA)、濒海战斗舰甚至无人水面艇等多样化平台。

该机的设计团队透露,一艘美军的两栖攻击舰可搭载60架X-BAT战机,美军现有10艘此类舰艇若改装为“无人机航母”,可形成覆盖半径1150公里的分布式空中力量,大幅提升太平洋战区的空中平台密度。这种部署模式还能减少对加油机的依赖,降低被中国反介入武器打击的风险。



图:X-BAT多种搭载场景

不过虽然Shield AI吹的天花乱坠,但目前这款无人战机的技术构想与实战能力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首先是起降系统的可靠性风险,尽管完成了风洞测试,但尾坐式起降对姿态控制精度要求极高,这种起降方式几大强国一直都有探索,但因为操控难度大而迟迟未能实用化。

Shield AI 虽宣称解决了操控问题,但该机的垂直起降试飞要到2026年下半年才能启动,全高度试飞要等到2028 年,能否成功和是否可靠都还未知。

其次是平台性能的先天局限,为适配垂直起降需求,X-BAT采用大展弦比 “曲柄风筝” 布局,导致激波阻力过大,很难实现超音速飞行,仅能以高亚音速巡航,而现代空战中超音速机动性与快速占位能力直接决定空战的主动权。



另外,该机尺寸太小,燃油携带量与载弹量受到严重制约,所谓3704公里的航程是在什么条件下达成的,厂家没有说。如果是无弹药携带的情况下,那根本毫无意义。

而其内部弹舱容量仅能搭载2枚中距空空导弹,持续作战能力也远逊于大型平台。

另外,该机的隐身性能也存在短板,为安装推力矢量喷管,其尾部无法采用类似B-2的隐身喷管设计,红外信号特征难以有效抑制,易被红外探测系统捕捉。

如果把这款无人机战机与中国制空无人机相比时,其 “世界首款自主战斗无人机” 的牛皮就不攻自破了。中国制空无人机目前已列装部队,比美国人这个PPT加模型要实际的多。



【于93阅兵正式公开亮相的中国制空无人机】


而且中国制空无人机采用与第六代有人战斗机高度相似的设计理念,气动设计先进,并非常注重超音速飞行和空战能力,而这才是未来空战真正要争夺的速度区间。

另外,中国制空无人机的尺寸达到了中型有人战斗机级别,远超X-BAT,这意味着它能携带更多的燃油载荷,载弹能力也更强,航程与持续作战能力优势显著,完全契合“制空作战”的核心任务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中国制空无人机依托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爆发式发展,实现了快速处理多源传感器数据、模拟敌方战术意图、优化作战决策链条等自主作战能力,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独立完成目标识别、威胁排序与机动规避,真正实现自主作战。



反观 Shield AI,其Hivemind软件虽在V-BAT无人机上得到验证,但主要用于简单协同与目标定位,离实现自主作战还有很大距离。

综上所述,尽管X-BAT在概念上具有一定创新性,但其在核心空战能力、人工智能技术以及项目进度等多个维度上,均无法与中国已经列装的制空无人机相媲美。其目前的状态,更像是用概念来圈投资的“大饼”,离实用化还有很长的距离。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1-3 08:57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