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36城住户存款大透视:哪城最“藏富于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中,公布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包括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23年的住户存款余额情况。

梳理来看,2023年,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成都、杭州、天津、西安、武汉、南京、宁波、沈阳、石家庄、郑州、青岛、济南、大连、长沙、哈尔滨、长春、福州22座城市住户存款余额超过万亿元。

同时,有29座城市人均住户存款水平超越了全国平均线,其中,北京、上海、杭州、太原、天津、南京、广州、深圳、大连、沈阳人均存款余额在15万元以上,这也说明这些城市经济活跃度、居民财富水平以及住户储蓄意愿高涨。

根据央行公布数据,2023年底,中国住户存款余额达到136.9万亿元,一年增加了16.6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幅远超企业存款和其他存款。

长期以来,居民存款多、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中的一大特点。不过,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居民储蓄不能过度“沉淀”,要与消费、投资等领域做好平衡。从最新出炉的各项数据来看,2024年以来,随着宏观调控各项存量和增量政策的持续显效,楼市、股市回暖信号的不断释放,居民收入加速流向存款的趋势正在发生改变。



北京、上海人均住户存款超20万元

2023年,全国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有22城住户存款余额超万亿元,相较2022年又新增了长沙、哈尔滨、长春、福州4座城市。且与2022年相比,有24座城市住户存款余额增量在千亿元以上。

其中,北京突破了6万亿元大关,2023年住户存款余额为64020亿元;上海距离6万亿也仅剩临门一脚,达到58320亿元。随后的广州、重庆、深圳、成都、杭州、天津6座城市2023年住户存款余额处于2万亿元梯队,依次为29715亿元、28899亿元、27342亿元、25769亿元、23199亿元、21997亿元。

北京、上海是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排头兵,地区经济活跃、人口基数大、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023年,北京、上海两座城市常住人口规模为2185.8万人、2487.45万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1752元、84834元,是36个重点城市中仅有的两个人均可支配收入破8万元的城市,这也是两地住户储蓄充沛的重要原因。

一座城市的住户存款总量,主要受到地区经济活跃度、人口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储蓄意愿及资产持有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观察发现,住户存款余额TOP10的城市,均是GDP破万亿、常住人口规模过千万的“双万城市”,除重庆和西安外,其余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水平。

而人均住户存款余额,是一个更能反映某个地区居民财富水平、储蓄意愿和资产持有偏好的指标。根据人口数量计算,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存款在9.7万元左右水平。

虽然中国统计年鉴2024中并未公布官方数据,但通过城市住户存款余额和常住人口规模粗略计算,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共有29座城市超过了全国平均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人均财富水平在全国城市中领先。其中,北京、上海人均存款余额超过20万元,分别为29.29万元、23.45万元;杭州、太原、天津、南京、广州、深圳、大连、沈阳8座城市人均存款余额也在15万元以上。

2023年,杭州人均存款余额为18.53万元,在36个重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上海。这与杭州经济“藏富于民”有关,杭州的民营经济非常活跃。2023年,杭州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1.2%。年末私营企业87.0万家,占企业总量的90.6%。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6132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88.5%,实现增加值25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8.6%。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货物出口4047亿元,增长9.4%,占全市货物出口的75.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

2023年,杭州GDP成功迈上两万亿元台阶,达20059亿元。数字经济是拉动杭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23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67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GDP比重28.3%,创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的是,太原住户存款余额总量仅排在36个重点城市中第24位,但人均存款余额却位居前列。2023年,太原人均住户存款余额为16.24万元,紧随杭州之后,位居第4。

分析来看,太原过去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类似,资源富足的同时人口较少,拉高了当地的人均财富水平,近年来的大规模城市改造货币化安置,也带动了人均存款的上涨。同时,太原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储蓄的方式安放资产。不过,随着近年来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太原等城市正着力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城市转型的“阵痛期”中,如何稳固“民富”,也是太原需要思考的问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存款只是居民财富中的一部分。近年来,在经济形势、就业形势、投资与消费环境震荡下,居民的消费习惯以及资产安置偏好受到影响,居民选择存款作为保守型投资的倾向更加明显,而对于房产、股票等更多持有观望态度。但若居民储蓄过度“沉淀”,或会挤占投资和消费增长的空间,需以各项调控政策兼顾好其中的平衡。

居民存款流向“生变”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09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58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38万亿元。

兴业证券分析认为,2022年,随着房地产行业进一步调整,居民购房资金占比下降,叠加理财净值化之下波动放大,居民的资金运用中存款的比例明显扩张。也就是说,更多人愿意将钱放在更保险的银行存款里,而非用于购买房产或有亏损风险的理财投资。

不过,这一趋势从去年开始出现了一些波动。从数据上看,2023年,全国住户存款增加16.6万亿元,相较2022年17.8万亿元的增量有了一定放缓。同时,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9.0%,超越了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的增幅。

这与全国消费和投资市场的回暖不无关系。尤其是2024年以来,随着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地显效,住户存款快速增长的局面出现了扭转。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住户存款增加11.28万亿元。而此前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住户存款增加了11.85万亿元。这意味着,仅10月,住户存款大幅下降了5700亿元。

与之相对应的是,楼市、股市活跃度的回升。一方面,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地,城市潜在的购房需求阶段性释放;另一方面,股市回暖带来的资金虹吸效应显现。

从部分重点城市的情况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上海市住户存款在10月份减少了39亿元,同比多减239亿元。同时,深圳市住户存款比9月末减少了80亿元;重庆市住户部门存款比上月减少146.4亿元,住户部门贷款比上月增加126.4亿元;广州市住户短期消费贷款降幅收窄1.9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我国居民的存款多、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高储蓄也是支撑投资和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但居民收入不能过高比例的停留于“银行保险柜”中,也应通过其他形式进入消费和投资领域,以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提振下,我国房地产、资本市场释放回暖信号,经济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带动“活钱”增加。此外,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后,央行11月LPR继续维持低位运行,这也有利于配合近期各项稳楼市、股市政策效果的释放,更好促进投资和消费。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20 07:35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