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餐饮四大“神秘组织” 它凭啥排第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正解局 发表于 2024-12-28 03:3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中国餐饮江湖中,人们传说着四大“神秘组织”: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新疆大盘鸡。

不过,这里面资历最老的,还得数沙县小吃。

一般认为,沙县小吃这一品牌创始人是邓世奇。

邓世奇是沙县湖源乡锦街人,种过地,当过兵。1978年退伍后他四处奔波,并于1985年和妻子一起开了一家小吃店,慢慢地也赚到了一些钱。

当时,沙县当时民间融资盛行,高收益的诱惑,让邓世奇投身其中。

可好景不长,1992年,融资盘崩盘了,邓世奇这个小老板,一夜之间不仅倾家荡产,还变成了负债13万的“负翁”。

负债后,邓世奇反省了一段时间,决定重回老行业:借了9000元后,远赴厦门开起了小吃店。

老本行做起来得心应手,很快饭店就进入了正轨。


邓世奇(右)接受记者采访

而到1997年,沙县建了一个小吃街,但很多人嫌租金贵,不敢下手。县领导觉得要找到一个带头人。一番考察,觉得邓世奇很符合条件,于是就动员他回到了沙县。

重新回到沙县的邓世奇,一口气租了5间商铺,请了8个厨师,一时间,客源不断,生意越做越大,并一口气衍生出来了包括烧卖、扁肉、锅贴,芋饺、喜粿、豆腐丸在内的40多个小吃品种。

慢慢地,在邓世奇的带领下,沙县当地的小吃也就有了一些特定的传统制作技艺。

现在,沙县小吃已遍及世界各地,据说有8.8万家门店,营业额每年近500亿元。

一个县城小吃,怎么做到火遍全中国的,成为“国民小吃”的?


开到日本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起源于三明市,三明市沙县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偏西北处,常住人口20多万人,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口二十多万的小县城,却有独特的地理条件。

它东邻南平市,西近三明市,南连尤溪县、大田县,西北与明溪县、将乐县交界,北接顺昌县。

这样优越的位置,让沙县自古便是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联络地,并逐渐演变成为古代中原饮食文化传统的一个分支,也正是在这种不同饮食文化的相互碰撞、融合下。

沙县自古就形成了口味独特、品类开放包容的饮食风味。


蓝色线段点标注区域为沙县

不过,现今意义上的沙县小吃的起步,还得从邓公南方谈话之后谈起,当时,沙县夏茂镇流行着一个顺口溜:“一把菜刀一把锅,走遍天下找生活;省吃俭用勤劳动,春种秋收好结果。”为了讨生活,夏茂人挑着担子,走出大山,开始走街串巷卖小吃。

他们卖的,就是后来名震江湖的扁肉、拌面、蒸饺“老三样”。

彼时的他们,还没有“沙县小吃”的概念,但已经是地摊经济的鼻祖。

后来,越来越多沙县人加入了这个队伍。为了扩大规模,有人摆起了固定摊位,有人甚至开起了门店。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想法:把小吃统一叫一个名字——沙县小吃,方便宣传。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的人口流动和迁移,那些远赴外地的沙县人,开始把沙县小吃当成了自己的经营生意。

最初,他们算不上老板,用摊贩形容更恰当:一根扁担,一边放水,一边放汤。

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

好吃不贵的沙县小吃,受到了市场越来越多的欢迎。



而赚到钱的沙县人则回到家乡,还债的还债,盖房的盖房,给当地的乡亲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很快,更多的沙县人看到了外面世界的机会,开始背起鸳鸯锅拎着木槌,奔向更远的四方。

而今,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沙县小吃已然名满天下。

那么,沙县小吃为什么能火遍全中国?

究其原因,这与沙县小吃本身的风味、实惠亲民的价格以及在政府大力扶持下的品牌化经营和运营模式等息息相关。



健康实惠,好吃又不贵,是沙县小吃留给食客的第一印象。

一碗扁肉,肉馅嫩滑,皮薄如纸;一碗拌面,面条筋道,酱香浓郁;一笼蒸饺,晶莹剔透,皮薄馅多。

这些看似简单的食物,在食客心里比重油重辣的快餐要健康得多。

而除了口味和健康,价格也是沙县小吃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

以北京为例,一碗牛肉面,动辄二三十元;一个快餐套餐,也得二三十元。

而沙县小吃呢?

一碗拌面5元,一碗扁肉7元,一份蒸饺8元,一餐十几元就能搞定。

更重要的是,十几年前,沙县小吃就是这个价格。

而现在,不少店面一碗拌面依然5元,一碗扁肉7元。



这,就是沙县小吃的价格优势。

其实,它的菜品并无大的亮点,无非是蒸饺、拌面、馄饨、小笼包之类物美价廉的亲民餐品,门店装修、用餐环境更是无甚突出,红色招牌设计感也不太多。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但就是这样的小吃店却快速扩张,在餐饮市场上人气甚高,成为众多“打工者”的心头好!



除了沙县小吃本身的口味和“物美价廉”,政府的大力扶持也是“沙县小吃”走向全国的重要因素。

1997年,三明沙县成立了“小吃办”,专门扶持“沙县小吃”。

统一开设培训课程,为了更好地推动沙县小吃融入本地,沙县政府还在全国29个城市设立了沙县小吃驻外联络处,专门用来支持它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已有所起色的小吃产业发展,沙县政府还在产业标准化运营下了不少功夫,编写了《沙县小吃标准体系表》《沙县小吃经营服务规范》等。

此外,为了尽快让沙县小吃打造成为明星品牌,推动小吃朝着品牌化方向发展。

早在1997年,沙县政府就注册了“沙县小吃”服务商标,并出钱对有该商标的品牌进行帮扶。

出人出力的同时,出钱成为最实在的帮扶办法。

在2004年沙县小吃刚打入上海市场时,只要开一家店,县政府发补贴1000元。

去年年中的数据显示,沙县小吃在上海有4000多家门店、119家加盟店和12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超过28亿元。

除了资金扶持,在2005年,沙县政府还投资建设了沙县小吃文化产业园,引进了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对小吃原料进行统一加工、配送。

2007年,沙县小吃集团则正式成立,开始推动小吃门店统一装修风格、统一管理模式。

在2012年,沙县小吃正式开放加盟,并要求所有加盟店统一形象标识、服务,由中央厨房自动化生产原材料,意图以此推动小吃门店连锁化经营。

甚至为了扩大小吃品牌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加盟商,沙县政府还拍摄了《沙县小吃》电视剧,帮助进行品牌宣传。

而到了2015年,“沙县小吃”终于正式获得了国家商标局批准,这也给小吃行业标准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就这样,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持续推动下,沙县小吃的名号越来越响,也由此一举奠定了它的江湖地位。


“沙县小吃”在上海浦东举办的美食节



这样的江湖地位,外因如果靠的是政府的扶持,来促进了沙县小吃的规模化发展,那么经营模式灵活则是沙县小吃能自主开枝散叶的内在基因。

细心研究沙县小吃的经营体系则会发现,这些店面的门店规模基本很小,有的只有二三十平米,有的甚至是夫妻店。这样的小店,租金成本低,人员成本低,经营风险也低。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小店,选址灵活,哪里人多往哪里开。

于是,沙县小吃门店开始遍布大街小巷,甚至开进了大学校园、工厂宿舍。



从地摊经济鼻祖,到火遍全中国,再到走向世界,沙县小吃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这背后,离不开沙县政府和小吃业主的共同努力。

沙县小吃的发展历程,更是中国近几十年经济蓬勃向上源泉的生动脚注。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1-22 09:47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