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淦恭说.
经济观察、城市地理、美食美景、谈天说地
2024年12月26日,以2023年为普查时点的“第五次经济普查”(下称“五普”)结果公布。
经济普查会公布各行业的从业人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关注中国就业的若干重要事实。
五经普GDP调整分析可参阅:《GDP大调整!谁狂飙,谁掉队了》)
1、2023年和第四次经济普查(2018年)可比口径的非农就业人口是60513.6万,比2018年增长7600万,增幅14.27%。就业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仍在继续。
2、2023年第二产业从业者19381万,较2018年减少了573.4万。其中,制造业从业者12317.6万,增加208.9万,采矿业从业者476.6万,减少127.9万,建筑业从业者6079万,减少了680.4万。
3、第三产业从业者合计41132.4万,较2018年大幅增加了8126.7万,是城镇新增就业的最主要来源。
4、以蓝领就业为主的服务业行业(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住宿餐饮等)从业者22011.5万,较2018年增加4273万。以白领就业为主的服务业行业(IT、金融、房地产、租赁商务服务、卫生、教育、政府和事业单位等)从业者19120.9万,增加3853.7万。
5、在非农就业大盘中,以蓝领为主的各行业从业人员超过4.1亿,占比超过68%。以服务业蓝领为主的各行业,从业人员超过了第二产业。
6、在各行业大类中,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达到13549.9万,超过了制造业(12317.6万),是中国目前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从2018年到2023年,该行业从业人员增长了3098.2万人,也是绝对增量最大的行业。
7、在工业领域的法人单位就业中,有7个具体行业的从业人数超过500万,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047.9万),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813.6万)、通用设备制造业(796.2万)、金属制品业(765.1万)、非金属矿物制造业(712.1万)、专用设备制造业(615.4万)和汽车制造业(557.6万)。电子工业是最大的工业门类,汽车制造在工业就业人员中排在第七,从业人员数量不及非农就业总数的1%。
8、有13个工业行业从2018年到2023年出现了从业人员的减少。其中降幅超过10%的有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和纺织业等。纺织业是从业人数净减少87.2万至384.5万,降幅22.68%,无论减员数量还是下降幅度都是工业行业第一,反映纺织业向东南亚等低人力成本国家转移的大势。
9、从2018年到2023年,从业人数增长最多的5个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
1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从2018年的1231.8万增加到2023年的1812万,增长了580.2万,增幅47.1%。其中,在法人单位就业的(排除个体工商户)是1700.3万,其中事业编人员126.3万,比2018年减少了27.6万,这反映科研领域许多事业单位走向转企改制。
1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T服务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506.7万人,比2018年末增长51.4%。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从业人员从174.7万下降到157.5万,减少了9.85%。反映传统广电式微。
1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的从业人员从144.3万增长到242.2万,增长97.9万,增幅67.84%。换言之,互联网领域大厂、中厂、小厂加起来,只占全部非农就业人口的千分之四,“互联网大厂”的故事,和99%以上的中国人没有什么关系。
13、绝大多数IT服务就业从事的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一行业统计口径较宽泛,包括各类软件、游戏、技术服务,以及泛互联网的MCN、直播、咨询、代运营、数据服务等在内。该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从676.2万增长到1107.1万,增量430.9万,增幅高达63.72%。从事这一行业的就业人口,相当于汽车工业的两倍。
14、金融从业人数显著下降,从1818万人下降到1235.5万人,降幅是32.04%。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在全部行业中的排名从2018年的第9位下降到第14位。
15、金融从业人员中,以银行为主的货币金融服务从业人员从414.8微增0.7万至415.5万,增幅为0.17%,以券商、基金为主的资本市场服务从业人员从67.3万增长5.9万至73.2万,增幅8.77%。包括PE、VC等在内的其他金融业,从业人员从28万减少到17.1万,减少10.9万人,降幅39%。受上述因素影响,银行、证券、基金、投资等行业从业人员合计数从510.1万减少到505.8万,占全国非农就业的比例是千分之八点四。
16、金融从业人员中,数量最多的仍是保险从业者。和2018年的1305万相比,2023年保险从业人员减少到729.8万,降幅高达44.2%。这是金融从业人员大幅减少的主因。这一变动背后可能是保险市场在激烈竞争下的出清,也可能是统计口径调整。
17、房地产就业结构显著变化。房地产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1439.8万,较2018年增长176.3万,但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人员暴减,从371.5万减少到271.3万,减少100.2万,降幅高达26.97%。物业管理的人员从636.9万增加到854.3万,增长了34%,从事房地产租赁经营的人员从85.9万增长到120.3万,增幅40%,从事房地产中介的人员也从158.3万增加到186.7万,增长了18%。数据显示,房地产整体进入存量市场阶段。
18、狭义范畴的“体制内”,即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不含国有企业)岗位,主要分布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六个行业。2023年,这六个行业就业总数7439.5万,比2018年增加了1132.7万。
19、上述六个行业中的“体制内”人员6214.4万,比2018年增加了836.1万。这六个行业“体制内”人员五年的增量,超过银行、证券、基金、投资、互联网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的总和。
20、从2018年到2023年,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政府和准政府机关)人员从2508.7万增加到2781.1万,增长272.4万。教育行业人员从2230.5万增加到2677万,其中体制内人员从1869.3万增加到2241.1万。卫生从业人员从1147.8万增加到1461.9万,其中体制内人员从916.9万增加到1110.8万。公务员、公立医院医生、公立学校教师群体的总数是6133万,占非农就业的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