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吃着补贴套利的黑心钱 一批人发了横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去年,我们写过一篇补贴相关的文章。大致内容主要就是商家们靠着国家发放的补贴套利。

比如家电国补政策,部分商家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变向把国家补贴的钱占为己有;比如,如果你想用消费券加油,你得提前告知说明,因为用消费券加油那是另外的价格……

总之,

原本用来刺激消费的钱,刺激了商家的钱包。

今年,情况并没有好转。

甚至能说,更严重了。

相信大家都能感知到:我们已进入全民补贴的时代。

2025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其中,以旧换新的资金预计达到3000亿,并且截至目前有810亿资金已经下达。

首先,汽车与家电补贴扩围。

汽车领域,把部分国四排放标准的燃油车也纳入补贴范围。

家电领域,除了以往的八大类(电视机、冰箱、空调、洗衣机、家用灶具、吸油烟机、电脑、热水器),又新增了微波炉、电饭煲、净水器、洗碗机,升级成了12大类。

已知每件最高能补贴2000元,今年买这12大类,最多可以省24000元。

不止于此,

江苏直接把家电补贴扩围到了46类。从电视机、空调、冰箱,到早餐机、除螨仪、打印机、吹风机、足浴器……只要你想买带电的产品,都能找到补贴。

其次,补贴领域在增加。

电瓶车以旧换新补贴:不同地区,享受30-40%的补贴折扣,最高补贴不超过1000-1400元。

智能产品以旧换新补贴,

一开始,仅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等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每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

紧接着,部分平台给6000元以上产品又追加了补贴(非国补),追加补贴后单价低于6000元的产品可再参与国补。

最后,则是一波又一波不停息的消费券。

杭州,

过年期间,余杭发放了7500万元余杭平台专项消费券,适用于买黄金、酒水、美妆、家居百货等各类产品;

去年年底开始,全杭陆续发放餐饮消费券,共计3000万。

上海,

去年10月份开始,投放5亿元消费券资金,分别为餐饮3.6亿元、住宿9000万元、电影3000万元、体育2000万元。

四川投入超4亿元发放“蜀里安逸”消费券;

河南分4批发放2亿元消费券,覆盖餐饮、住宿、电影等领域

……

消费券贯穿了全国人民的衣食住行。

理论上来说,

只要你把能以旧换新的都换了,把能领的消费券都能领了,

那么,

你就拿个十几万的补贴钱。

全民补贴的时代下,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评估维度:你值多少补贴?

听起来,非常荒诞。

因为咱们也不在乎自己值多少补贴,更没有人会因为想拿到所有的补贴而狠狠消费。

但是!

1000块钱,足以让人活络心思;

10000块钱,足以让人日夜惦记;

100000块钱,更是足以让人铤而走险。

你不在乎的补贴钱,早就被一批人更盯上了。



悄然成型的薅羊毛黑灰产业链。

你的补贴钱,是怎么被其他人变现的?

黄牛!

每当消费券发放,与你抢消费券的竞争对手可不是在座的每一位普通人,而是拥有“外挂”软件的黄牛。

他们通过外挂,同时操作上千台设备进行抢卷。

他们通过修改ip地址,哪儿有消费券就往哪儿“跑”,进行全国范围地抢券。

他们如蝗虫过境一般,从每一位普通消费者手中夺走消费券。

知道为啥你总是抢不到消费券了吧?

因为每当你掐着点,守着手机以肉身抢券时,黄牛们早已通过科技轻轻松松地将券收入囊中。

屯了大量消费券的黄牛们,接下来会干什么?

要么,

贩卖消费券。

消费券的贩卖价格与满减金额成正比:

满减50块钱左右的消费券,大约一张10-20块钱;满减百元以上的消费券,一张打底50元;满减上千元的,则要卖个几百块。

要么,

直接进行虚假交易。

如果说把抢来的消费券卖给消费者还有那么一丁点刺激消费的效果,那么虚假交易就恶劣多了。

这是没有任何实质性交易的单纯套现。

黄牛与商家勾结,一方展示消费券,另一方拿着扫描器一扫——

钱就到账了。

剩下的,就该双方商量着怎么分钱了。

一张消费券,转瞬间便成了几十上百块现金,流入了黄牛与商家的口袋。除此之外,再无其它事发生。

再说一类更狠的狠人。

电子产品二道贩子!

他们,可看不上这几十几百的消费券。

他们,盯上了笔记本、手机等等动辄2000元的国家补贴。

怎么操作?

第一步:发展线下。

全国千千万万的线下手机、笔记本经销商门店中,每一名销售员都可能是他们的线下!

与此同时,每一名销售员也有着自己的线下。

销售员的线下就是他们的客户、朋友、家人,每个人都享有补贴资格,都有着以万元为单位的套现空间。

第二步:收割国补产品。

二道贩子们会选取国补产品中的热门产品,向销售员收购此类产品。

销售员又会通过他们的线下的补贴资格,将电子产品以国家补贴后的价格卖给二道贩子。

第三步:建立奖励机制,大肆囤货。

二道贩子们为了销售员能够积极提供国补后的产品,会设置一个阶梯式的奖励金额。

比方说,

你一天能提供5台国补产品,那么一台分你50块钱佣金;一天能提供10台,那一台就是70块钱佣金。

我找了个业内人员打听了打听,

只要找对门路,销售员一天搞个10台国补产品不成问题,直接多赚个七八百块。

流程走到这一步,是不是觉得倍感熟悉?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刷单”嘛!

第四步:卖货!

许多人很好奇,二手贩子想赚钱,必然要提高价格。

但是,

大家都不是傻子——

与其去买二道贩子手里的货,不如直接到门店买一手国补货,直享国补全额补贴。

中间商差价的问题,如何解决?

来,划重点!

一、二道贩子只屯热门产品。

大肆囤货之下,许多门店不一定会有货。

二、商家会提高商品售价,变向把消费者的补贴占为己有。

借着友商们打掩护,二道贩子们把价格抬高一些,仍然具备价格优势。

三、补贴是有限的。

对消费者而言,补贴受地域限制。

动作慢一点,或许产品补贴就无了。

二道贩子则是全国揽货,他们只需把国补产品卖到没货的地区去。

简简单单一个调配,钱就到手了。

四、信息差。

市场是复杂的。

即便国补已经大面积推广开来,但总有人后知后觉。这些人就是潜在客户。

最近一段时间,二道贩子吃着国补的钱,真的是吃得满嘴流油。



最后,说一说影响吧。

其一,

乘数效应的减弱。

2024年,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增速3.5%。

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零售总额,12月同比增速接近40%,全年增长12.3%。

之所以有远超平均水准的增速,靠的就是国补。

2024年,以旧换新的“百亿补贴”,换来的是家用电器上万亿的销售额。

这,就是乘数效应。

再以杭州为例,

杭州电子消费券已兑付补贴3.21亿元,带动杭州消费34.22亿元。

这是,10倍有余的乘数效应。

但是,

本可以更好的。

假设,有部分消费券被套现,会造成多少损失?

直接损失,以万元为单位记。

根据案例,黄牛团伙通过套现消费券获利基本是几万元的水平。

间接损失,以10万元为单位记。

根据杭州消费券的乘数效应,每兑付补贴1亿元,可带动约10亿元的消费。

那么,

每损失万元的消费券,将造成10万元级别的消费流失。

还是那句话,

我们本可以更好的。

其二,

作为消费者,你不止损失了补贴的钱。

你切记,在市场中,你可不止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

你还能是买房人、投资人、纳税人……

政府补贴的钱从哪儿来?

来自于财政收入。

其中,

通过纳税人,获得税收收入。

还有非税收收入。

比如,卖地收入。

这部分收入最终端的来源,就是买房人。

此外,还有国债。

2024发行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目的之一就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就是汽车、家电产品的以旧换新。

也就是说,

所谓的国家补贴,可能是你纳税的钱,可能是你买房的钱,也可能是你妈买债券的钱……

这笔钱汇总到政府手中,又再一次被分配出去。

一旦,这笔钱落入了有心之人的手中。

那么,将再与你无关。

你以为,你只是没去领取补贴。

实际上,

一来一去,你遭受了二次损失。

且,这是一个毫无办法的局面。

一来,刺激消费是今年的主旋律。

我们大多数人仍处于消费降级、消费疲软的状态。

1月份PPI同比仍在下降,企业生产面临压力。

通缩,还在。

二来,补贴套现防不胜防。

只要有利益,就会出现闻着味过来的人;

只要有空子,就必然有人会千方百计钻空子。

监管之下,也难以晴空朗朗。

所以,

你以为面对着一轮又一轮的补贴和消费券无动于衷,仿佛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殊不知,你早已被动地参与了这场游戏。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2-23 08:5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