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热衷向乌克兰提出的协议是,乌克兰向美国提供包括稀土在内的该国一半关键矿产资源,以换取美国支持。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围绕该协议与美方进行了反复争执。但越来越多的美国媒体发现,所谓乌克兰蕴含着大量稀土矿藏的说法,似乎并没那么靠谱——换句话说,特朗普“稀土换美援”提议的根基,搞不好压根就不存在。
美国彭博社19日称,特朗普执着于从饱受战争蹂躏的乌克兰中获得稀土等关键矿产,其实是陷入了幻觉。报道称,对乌克兰海量稀土资源的炒作始于乌克兰自己。“去年11月,为了找到与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接触的方法,乌方提交了一份‘胜利计划’,其中就包括对该国矿产资源巨大潜力的描述——总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特朗普对此非常感兴趣,不久前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明确谈到了他与乌克兰官员的会谈:“我告诉他们,我想要价值5000亿美元的稀土。”
但诡异的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地质机构之一——美国地质调查局并没有将乌克兰列为拥有稀土资源的国家,国际采矿业中常用的其他数据库中,也没有提到乌克兰拥有巨大的稀土资源。
稀土资源对于现代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的重要性已经不需要更多介绍。理论上稀土资源分布非常广,但真正形成可开采的矿产资源却并不容易,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之外,全球主要的稀土矿产储量分布于巴西、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和美国——的确没有乌克兰。彭博社称,在过去二十年间,国际矿业巨头积极地在全球寻找未开发的稀有金属矿床,但它们并没有对乌克兰产生太大的兴趣——这从侧面也表明,关于乌克兰拥有海量稀土储量的说法似乎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
彭博社根据乌克兰政府数据绘制的该国关键矿产资源分布图
报道还提到,有关乌克兰稀土矿床的信息主要来自乌克兰政府数据,但该国地质调查局的前负责人承认,并没有对该国的相关资源进行过现代评估。现有公开资料显示,当前乌克兰的稀土来源似乎大多数是生产磷酸盐等材料的副产品,更尴尬的是,美国《防务新闻》提到,乌克兰列出的稀土矿床中,很大部分都位于俄罗斯控制区。同时已知的乌克兰4座锂矿中的两座,以及多处钛矿都位于乌克兰东部和南部战线的俄罗斯控制区。
此外,即使乌克兰确实拥有足够的稀土矿藏,但想要开发它们仍有更大的挑战需要克服——开采稀土相对容易,但从矿石中提炼要困难得多。报道称,中国约占90%的稀土元素分离和精炼的产能,因此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的任何相关协议都不能真正解决这个痛点。美国希望在稀土问题上摆脱对中国依赖,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稀土分离和精炼生产链,而目前西方在这方面的能力基本不存在。
更坑的是,乌克兰提出的其他关键矿产资源,其实也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妙——例如乌克兰宣称拥有欧洲最大的钛矿,而钛合金是航空航天、医疗和汽车行业的关键原材料;乌克兰还宣称拥有欧洲最大的已知锂矿,这是生产现代高性能电池、陶瓷和玻璃所必需的。
但彭博社称,如今的现实是,锂矿的全球储量和分布都很大,随着锂电池需求的激增,锂矿开采量的增长远远领先于需求,导致碳酸锂等锂化工产品价格近年来持续暴跌;乌克兰虽然拥有巨大的钛矿储备,但不一定能生产美国国防工业所需的产品。乌克兰是钛铁矿和金红石这两种含钛矿物的前十生产国,但这些初级材料95%都被用来制造常见的白色颜料。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乌克兰并没有能力生产海绵钛——这才是现代喷气发动机、装甲和其他国防应用中广泛使用的关键金属。
美媒挖掘出的这些信息,表明特朗普心心念念的乌克兰关键矿产资源,恐怕是镜花水月。俄卫星通讯社也提到,特朗普政府最关注的矿藏主要是钛、铀和锂等稀有金属以及稀土,而泽连斯基政府热衷于公关和(虚假)信息运动,炒作乌克兰资源对西方国家至关重要,因为这样才能让基辅有希望继续得到西方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