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西兰出现“3代福利家庭” 贫困是个产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在新西兰,贫困问题长期以来被媒体热议,但历史学家迈克尔·巴塞特(Michael Bassett)却在近期一篇犀利文章中指出,贫困不仅是一种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人为制造且根深蒂固的“产业”。他直指某些社会工作者、慈善机构和“有抱负的左翼记者”通过所谓的“社会混乱”谋取利益,依赖贫困群体的持续存在来维持自身收入。

Michael Bassett巴塞特认为,政府数十年来对福利政策的放任,导致了贫困的恶性循环,而这种循环正在侵蚀新西兰社会的根基。

 

01

从福利到怪圈——DPB的意外后果

1974年,新西兰引入了家庭补助金(Domestic Purposes Benefit,简称DPB)。当时是为了帮助单亲家庭尤其是单身母亲抚养子女。


这项政策源于1972年社会政策皇家委员会的建议,初衷是为社会变迁中的弱势群体提供支持。然而,巴塞特指出,DPB的实施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据NZ Herald报道,DPB的受助人数从最初的6000人激增至1990年代末的超过11万人,短短二十年间增长了近20倍。
巴塞特认为,这并非单纯的人口增长,而是因为福利的吸引力让许多年轻女性选择依赖福利生活,而非寻求工作。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新西兰约有10%的家庭依赖某种形式的福利支持,其中单亲家庭占比尤为显著。
一个典型的案例如2014年一篇报道,Lisa(化名)在20岁时成为单亲妈妈,依靠福利抚养两个孩子。福利支付每周约500纽币,包括家庭税收抵免和住宿补助,但其中350纽币用于房租,100纽币用于食品杂货,剩余的50纽币需覆盖电费、电话费和交通费。生活拮据让她无法为孩子购买新衣或支付额外的教育费用,长期的财务压力让她感到被困在福利系统中。
像Lisa这样的单亲妈妈希望摆脱福利依赖,但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缺乏灵活的工作机使她们难以迈出这一步。
这类故事并非个例,许多年轻母亲在福利的“安全网”下,逐渐陷入长期依赖。
巴塞特批评道:“支付给身体健全的人让他们待在家里而不去谋生,可能是过去六十年最大的社会失误。”

这种政策不仅改变了家庭结构,还导致了婚姻率下降和短暂关系的普遍化。数据显示,新西兰的婚姻率从1970年代的每千人8.8对下降到2020年的4.2对,而单亲家庭的比例则显著上升。



现在新西是发达国家中单亲家庭比例最高的之一,数据显示单亲父母带未成年孩子的家庭比例,已经超过了家庭总数的25%。



02

三代领福利的家庭出现

70年代之前的新西兰福利制度并没有被滥用的现象。

在19世纪末引入养老金时,几乎没有滥领的问题。

在1930年代的免费孕产服务和医院系统是为了普及基本健康权利,也没有导致依赖。

早期失业救济也只是“短期扶一把”,帮助人们度过个人危机。

但从70年代到现在,新西兰已经开始出现了“三代人的贫困代际传承”。这意味着出现了第三代孩子,他们像上两代一样,在长大的过程中,父母没有工作,家庭主要依赖福利。这些孩子在没有稳定父辈、无人工作的家庭中长大,缺乏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他特别提到,毛利社区受影响尤为严重。



根据Family First NZ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毛利婴儿中仅有20%出生于已婚父母家庭,而1968年这一比例曾高达72%。换言之,约80%的毛利婴儿出生于未婚母亲或非婚配伴侣家庭。



2023年新西兰普查显示,全国毛利家庭中有30.5%由单亲(多为母亲)抚养,这大致对应毛利儿童出生于单亲家庭的趋势。新西兰历史学家迈克尔·巴塞特认为,这一数据揭示了社会崩坏的严重后果。



巴塞特指出,社会工作者和慈善机构虽然表面上致力于扶贫,但他们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增加福利金额或降低领取门槛。这种“头痛医头”的方式不仅未能减少贫困,反而让受益人数和贫困规模持续扩大。随着时间推移,这产生了“多米诺效应”:没有男性常驻的家庭被无业或不负责任的男性利用;监控福利欺诈的努力松懈,许多家庭里没人工作;

女性逐渐拒绝透露孩子父亲是谁,男性也不再愿意承担责任。

03

谁在“社会混乱”中获利

迈克尔·巴塞特在文章中将矛头指向了“贫困产业”——一个由社会工作者、慈善组织和媒体从业者构成的庞大网络。这个群体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极少检讨补助本身的副作用,却不断要求加大投入。他认为,这些群体通过放大贫困问题来确保自身职业的存续。他说:“许多人只是以穷人为生,他们的个人收入依赖于贫困的持续存在。”  他们需要有“问题”好让自己继续呼吁、继续获得经费、继续存在。

“他们不是解决贫困,而是‘养’贫困。”

“这个产业阻止了政治人物认真面对政策的失败。”巴塞特批评,政府政策如今没有任何问责:

没人强制要求父母用为孩子准备午餐、确保他们上学。

法院也不再审问父母孩子为何深夜在外违法。

纳税人无条件地继续为崩解的家庭支付账单。

贫困就是在这种制度下,被养成了新西兰的一个“现代怪物”。///

“除非我们集体意识到生活中没有免费的午餐,否则我们将注定面对更多的社会失败、持续的低成就和不断升级的犯罪。”

巴塞特最后给出的提醒很直白:社会福利需要有界限。真正需要的人——生病、残疾、暂时失业的人——当然应该得到支持。但给健康人无限制的免费午餐,是过去60年新西兰最大最危险的社会实验。“取消这些补助不会简单、也不受欢迎。那些靠贫困为生的群体会群起反对。但如果我们继续回避,贫困这个‘现代怪物’只会越来越大,拖累下一代,让犯罪和社会崩坏愈演愈烈。”

ref:https://centrist.nz/michael-bassett-on-who-benefits-from-social-mayhem/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7-5 07:05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