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日本对台湾的“皇民化运动”,遗毒至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88年前,“七七事变”在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88年后,在油管、X等国外网络平台上,却还有一帮人在为侵华日军涂脂抹粉。

最可恨的是,这帮人都是中国人的后代,在台湾省做的视频。

我看到有一个油管频道博主,还特意穿上日本殖民时期的日式服装,出镜为“皇军”叫屈。

它穿的不是普通的和服,而是当年“皇民”青年穿的那种制服。



就是李登辉兄弟身上的这种服装,那家伙还说自己是“皇国子民”,很荣幸地拥有了日本姓名,因为它的爷爷和奶奶都是认证“皇民”。



它说这套服装是家传的,包括徽章。它认为它的祖上成为“皇民”是搭上了“高门槛”,成了台湾的上等人。

让它痛苦的是,因为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全家人只能重新使用中文名,在台湾“忍辱偷生”几十年,直到民进党上台才敢慢慢亮明“皇民”身份。

现在都2025年,网上居然还有皇民余孽,可见日本人在台湾实施的“皇民化运动”遗毒之深。一旦有了土壤,这些怪胎就会出现。

“皇民化运动”

广义上的“皇民化运动”早在日本侵占台湾之初就已经开始。

日本人一开始的手段就是屠杀,把敢于反抗的台湾人杀掉。

如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率领的抗日义军、刘永福旧部林大北率领北部义军、新竹胡阿锦、台北简大狮、陈秋菊、宜兰林李成等抗日义军,还有1898年,林少猫在南部打响的抗日斗争……

1896年6月,日军对云林县斗六镇及其附近70多个村庄屠杀达五天之久,被杀害者达三万以上,“甚至有数庄人烟灭绝,榛莽满目,田园荒废”,史称“云林大屠杀”。

在日军血腥屠杀之下,台湾抗日运动沉寂了十几年,但抗日勇士仍在地下积蓄力量。

1914年,台南玉井地区的余清芳、罗俊、江定等人以西来庵(五福王爷庙)为根据地,以民间宗教活动为组织手段,计划于1915年8月在台南和高雄起事。

1915年5月起义事泄。6月29日,罗俊在嘉义尖山被日警跟踪,被捕杀害。

余清芳和江定决定提前起义,7月6日,余清芳发布《大元帅余告示文》,号召全台湾民众起来反抗日本人,复建大明(义军与天地会有联系)

7月9日,余清芳率2000多人杀向台南各地的警察署和行政机构,消灭了40多名日本警察。

8月初,日军驻台总督安东贞美调集正规军4个步兵中队,1个山炮中队前往台南,义军由于武器落后,退往四社寮。

8月6日,双方在噍吧哖(今台南玉井乡牛港仔山一带)激战,义军战死300多人。

8月22日,余清芳等人在藏身地蓬莱庄被捕(保正陈瑞盛、邱通芳向日本人告密),起义失败。



余清芳被捕后,大义凛然,面无惧色,他和罗俊等866人被处以死刑。

江定则继续率残部坚持斗争到1916年5月,最后江定和他的儿子江怜全部战死。

江怜妻子带着双胞胎男婴和义军家属向山区逃亡,日军日夜追赶。因婴儿啼哭声不断,江怜妻子将双胞胎扔进了溪水之中。一名溺亡,一名被下游村民幸运救起。

有人会问,就算被日本人抓到,婴儿也不会死,为什么要扔掉?

因为日本人连婴儿都杀,在左镇木公庄屠村惨案中(因该村收留过余清芳),日本人不仅杀光了全村成年人,还将幼儿和婴儿反锁在三界公庙内,然后放火全部烧死。

台南村庄:沙仔田、芒仔芒、竹围、冈仔林、内庄仔庄、菁埔寮、中坑、南庄、北寮、竹头崎,都被屠村屠到几乎绝户。

龟丹林口(今台南市楠西区)因为义军在这里得到过粮食和水源补充,日本人就将全村10岁以上男子全部双手反绑,用武士刀斩首,再将尸体推入坑洞。

西来庵事件,日本人在台湾整整杀了三年,遇难人数有说一万多,也有说三万多。由于日本人销毁了档案和记录,至今没具体数字。



台湾光复后,当地为余清芳修建了一座抗日烈士纪念碑。民进党虽然还不敢将其拆除,但在台南修建了一些日本人纪念碑“对冲”。

经过多轮屠杀,有血性、有骨气、有勇气的台湾人被杀得差不多之后。日本人就开始推行洗脑手段,也就是皇民化。

因为余清化义军是以民间宗教为联络方式,所以,日本必须先从宗教先入手。1918年,台湾总督府撰写了《台湾宗教调查报告书》,确立了“尊佛抑道”和“信仰皇化”的宗教政策。

用日本佛教切断台湾与大陆的佛教联系,同时推广神道教。简单说,就是“宗教去中国化”。但没什么用,至今台湾还是拜妈祖。

在社会生活层面,提倡说日语、写日文,台湾人吃穿住行日本化,城市里连春节不让过,大年初一到初五为“劳动日”……强化“忠君爱国”思想,忠的是天皇,爱的是日本。

但日本当局认为“皇民化”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在1936年9月,由日本第17任台湾总督小林跻造(海军大将)发起了“皇民化运动”,目的是尽力使台湾人成为“真正的日本人”。

小林跻造领受的是日本内阁和军部的指令,这是全面侵华战争计划的一部分。合格的“皇民”可以作为间谍派往大陆,为日军收集情报,甚至是征兵。同时也有利于台湾这个战争基地的稳定。

在总督府“国民精神总动员本部”的指导下,“皇民化运动”分为三部分:

部落教化、国语普及(日语)、改姓名。

部落教化

不是指山上的少数民族部落,而是全体台湾人,全台湾成立了5000个“街庄振兴团体”。

日本人以所谓防火防灾防犯罪、革除陋习为借口,挨家挨户强制台湾人参拜各种日本神社,然后婚葬习俗皆由日本人指导。

通过温水煮青蛙手法,到了1939年,日本人甚至要求台湾人将“公妈”扔掉,“公妈”是闽南话的祖宗牌位。



一些接受了日本人洗脑的年轻人就把自家的祖宗牌位拿去烧掉,然后换上天皇的照片拜拜。

从去中国化到去祖宗化,为了断中国人的根,日本人的手段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国语普及(日语)

要求家家户户学日语,跟之前的提倡不同,“皇民化运动”是强制性的。

不会日语,不懂日文,就不能升学,不能从事上等行业,处处受到歧视。

如果一家子都会日语,门板上就会钉上一块“国语常用家庭”的牌子。

李登辉它们家就是台北县淡水三芝庄的“国语常用家庭”,他的父亲是日本警察。有了这块狗牌,李登辉才有资格申请到日本“公费留学”。

这批“国语常用家庭”的后代,后来很多都参加了“台独”组织。

改姓名运动

1940年,台湾总督府公布了改姓名实施细则,还强迫台湾举行庆祝。

为了显示改姓名者的“高贵身份”,日本人还规定个人不得申请,必须一户一户提出申请,申请资格就是看这户人家是否有一块“国语常用家庭”的狗牌。

李登辉家是第一批申请者,并成功改名为岩里政男,成了一名合格的“皇民”。

但除了李登辉这种极少数败类,绝大多数台湾人并不想改名。于是,那些败类比日本主子还急。

1941年6月,台北书店“鸿儒堂”老板黄鸿藤写了一本《内地式改姓名》参考书,他自己也改名为广田藤雄,书中不厌其烦地指导台湾人该怎么改名?

台湾各大汉人姓氏,他都给出了一个或几个的对应日本姓氏。

但愿意改名的台湾人还是很少,因此日本人也不装“高门槛”了,去掉了“国语常用家庭”的狗牌资格,放开申请。

但直到日本投降,台湾省改名者也不过9%,远远达不到“皇民化运动”的预期值50%以上。



虽然“皇民化运动”这场闹剧以失败告终,但别小看这9%。它们不仅成为了日本兵参加“大东亚战争”当炮灰,还在2014年“复活”(借着所谓的“太阳花运动”)

皇民余毒至今仍存留于台湾社会肌理之中,也是“台独”作乱源头之一。

“精神皇民”不仅是台湾省内的毒瘤,也是网上的毒瘤。

但就像油管上看到的“精神皇民”一样,它们的精神都极度扭曲,活得异常痛苦,因为它身体里流着的是被它自己诅咒的中国血统。

当年台湾的皇民作家陈火泉就说过这种痛苦:

“愿为大日本臣民,而此身猥非日本骨血,伤悲宁过于此?”

“此身猥”就是自认为贱民,它要以自身毁灭去换取日本殖民者的认同。二鬼子比鬼子还要坏,就是这种逻辑,它是奴化教育的结果。

这些魑魅魍魉为了毒化更多的年轻人,不断地在网上用视频和文字方式对别人进行洗脑,颠覆历史。

它们开口“真相”,闭口“揭密”,跟日本军国主义余孽遥相呼应。

断了根的人,无论怎么装,终归都是孤鬼野鬼罢了。

对它们的鬼话,不可不防,也绝不能客气。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7-8 23:26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