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在明提议在朝鲜建特朗普大厦,是何信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作者 王俊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2025年8月2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韩国总统李在明的白宫会晤中明确表态,年内将与金正恩重启元首对话,并强调与金正恩的良好个人关系。对此,李在明表示,期待美国在朝鲜建造特朗普大厦,开辟半岛和平新路径。特朗普是否还能再续2018年朝美首脑会晤的和平图景?这能否为半岛关系开辟新的政治格局?

本文指出,当前的半岛局势已与特朗普上一任期截然不同——随着朝鲜通过修宪确立“永久拥核国”地位、朝韩互称“交战国”,以及美日韩强化三边准同盟机制,东北亚正滑向阵营对立的冷战格局。作者认为,半岛困局目前面临三大结构性矛盾:一是无核化进程陷入死结,朝鲜2024年宣称“半岛无核化已物理消失”;二是朝韩对抗达历史冰点,双方拆除统一象征物、修改宪法敌对条款,战略武器竞赛持续升级;三是大国协调机制崩塌,中美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鸿沟加深,美日韩三边合作更将矛头直指中国,甚至公然插手台海问题。特朗普若要在第二任期重启朝美对话,无法忽视上述新变量。

哪些因素将影响朝美对话的结果?作者认为,一是朝美两国是否还能以半岛无核化作为谈判方向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美国将朝鲜半岛无核化作为美朝对话的前提条件;二是朝美双方在无核化与解除制裁顺序上仍然存在根本矛盾,近几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叙利亚政权更迭等让朝鲜领导人看到了拥核的重大意义;三是朝韩对峙与地区安全结构冷战化使得半岛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特朗普政府在寻求与朝鲜直接对话时也要考虑其对美韩同盟的负面影响。此外,俄朝关系、美俄关系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目前来看,导致地区安全结构冷战化的美日韩三边合作机制很可能继续发展下去。因此,未来的朝美对话中,谁先迈出第一步,仍然是制约双方对话取得进展的主要障碍。

本文原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3期,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思考辨析。

大国博弈下朝鲜半岛

地缘政治与安全结构分析

自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以来,大国关系与朝鲜半岛局势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两者又相互影响。一方面,朝鲜半岛大国力量集中,由于美俄对峙加剧,以及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并对华实施战略打压,使得大国难以在半岛问题解决上开展实质性合作,半岛问题久拖不决,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另一方面,朝韩两国意识到通过包括大国合作在内的国际协调难以解决问题,双方战略对抗加剧,各自“选边站队”倾向强化,这不仅使半岛局势愈发复杂与紧张,也进一步刺激大国竞争。探究半岛局势变化的本质特点与发展走势并提出应对思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紧迫现实意义。

▍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地位重要性上升

(一)地缘政治地位上升的表现

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以来,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地位重要性显著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其在相关大国外交议程中的优先程度明显提高。

第一,美朝举行三次元首会晤。2018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在新加坡举行会面,这是两国历史性的首脑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特朗普承诺为朝鲜提供安全保证,金正恩也重申了他对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坚定不移的承诺。双方还就“立即移交判明身份的战俘和战争失踪人员的遗骸”等达成共识,当年8月,朝鲜战争时期在朝鲜阵亡的55具美军遗骸运往夏威夷。2019年2月,两国最高领导人在越南河内再次举行首脑会晤,尽管因为政策差距较大最终没达成共识,但是两国均对这次会谈高度评价,并表示将继续推进直接对话。2019年6月,两国最高领导人在韩朝非军事区朝方一侧会面,特朗普成为第一位从韩方一侧跨越三八线进入朝鲜的美国领导人。特朗普这些举措既与其作为商人从政后没有政治包袱、愿意采取不寻常措施有关,也与他自信甚至自负以及喜欢引起媒体关注度有关,特朗普的这些性格特质也会影响他在第二任期的对朝政策。

第二,韩国在美国拜登政府同盟体系中重要性提升。2020年11月,总统大选获胜后的拜登赶往位于费城的朝鲜战争参战纪念公园献花,表现出高度重视韩美同盟关系的信号。2021年5月,韩国总统文在寅访问美国,这是文在寅在新冠疫情暴发后的首次出访,也是拜登入主白宫后接待的第二位外国领导人。2022年5月10日,尹锡悦就任韩国总统,5月20日拜登即访问韩国,这是韩国新总统就任后美韩最高领导人会面的最快纪录,也打破了一般由韩国新任总统先访美、美国领导人再回访的先例。2023年4月,尹锡悦对美国展开七天国事访问,纪念韩美同盟70周年。双方达成《华盛顿宣言》,强调在所谓“价值同盟”基础上,两国致力于发展安全同盟、产业同盟、科技同盟、文化同盟、信息同盟等五大同盟关系。

第三,俄朝关系迅速走近。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朝鲜于当年7月宣布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独立。2023年9月,金正恩出访俄罗斯,这既是2019年4月金正恩访问俄罗斯后的再次访俄,也是疫情结束后其首次出访。2024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平壤,这是俄罗斯最高领导人继2000年访问朝鲜后的再次访朝,双方签署《俄罗斯联邦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条约共23条,其中第4条规定,一方遭受个别国家或多个国家武力攻击而处于战争状态时,根据《联合国宪章》第51条、朝鲜与俄罗斯的国内法,另一方立即动用一切手段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条约第3条规定,一旦一方面临武力侵略行为直接威胁时,双方立即开通协商渠道讨论合力消除威胁的方案。据统计,金正恩当天一共七次称朝俄为“同盟关系”,其中有四次是在签订条约发言时,另外三次分别在锦绣山迎宾馆庭院与普京共同散步、向普京授予金日成勋章以及在欢迎宴会致辞时提到。

(二)地缘政治地位上升的原因

促使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朝鲜半岛相关问题解决的紧迫性增强以及大国竞争加剧。

第一,朝鲜战略武器迅速发展,特朗普第一任期解决半岛问题的紧迫性增强。2016年是美国大选年,1月,朝鲜宣布成功试验第一枚氢弹,即第四次核试验;9月,朝鲜宣布再次成功试验氢弹,即第五次核试验,这是朝鲜迄今唯一在同一年内连续两次进行核试验;同年朝鲜还进行了二十多次导弹试射。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新一任总统后,朝鲜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武器。2017年7月,朝鲜宣布成功发射“火星-14”型洲际导弹;9月,宣布成功进行第六次核试验;12月宣布成功发射“火星-15”型洲际导弹。至此,朝鲜在理论上已经具备对美国全境实施核打击的能力。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解决朝核问题的紧迫性明显增强,希望尽快看到实质性无核化取得进展。经过一番准备后,2018年3月,特朗普正式宣布将与金正恩直接会面解决相关问题。近年来朝鲜再次加速发展战略武器,对美国实质性威慑越来越强,这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特朗普政府在第二任期将半岛核问题作为优先外交议程之一。

第二,大国竞争加剧,韩国成为拜登政府重点拉拢的对象。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了特朗普1.0政府对华打压的战略方向,但在具体做法上更为重视拉拢相关盟友与伙伴。由于韩中两国间紧密的经贸、人文、地缘等关系,韩国成为拜登政府重点拉拢对象,韩国政府也逐渐倒向美国,这尤其体现在对待台湾问题与所谓“价值观”外交上。2021年5月,文在寅总统访美时与拜登政府达成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到台湾问题,这是中韩建交以来韩国首次在美韩关系中染指台湾问题。2022年拜登访韩时双方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公然指出,台湾海峡和平稳定事关“印太”地区和平稳定,美韩两国将为此展开紧密合作,这也是韩国首次明确配合美国“印太战略”染指台湾问题。此后,韩国在其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以及尹锡悦总统的相关讲话中数十次提到台湾问题,这在中韩关系史上十分罕见。韩国还积极参与拜登政府推动主办的所谓“全球民主峰会”,2024年在韩国单独主办第三届“全球民主峰会”,此次峰会还邀请了台湾当局代表参加。

第三,俄乌冲突爆发后,朝俄在应对美国立场上较为一致。2023年9月,金正恩访问俄罗斯。面对外界对两国开展军事安全合作的猜测,金正恩与普京在备受瞩目的东方航天发射场会面,普京还公开表示,他与金正恩讨论了军事合作的可能性。金正恩随后参观了加加林飞机制造厂、克涅维奇军用机场和太平洋舰队等。2024年3月,普京接受采访时指出,“朝鲜拥有自己的核保护伞”。2024年6月,普京访问朝鲜时再次针对朝鲜所关切的战略武器发展与解除制裁给予正面回应,他表示“朝鲜有权加强自己的国防力量、保障国家安全”“俄罗斯不排除按照条约规定同朝鲜进行军事技术合作”。普京还对联合国涉及朝鲜制裁公开表示反对。

▍地区安全矛盾逐步加深

虽然近年来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地位上升,但半岛相关问题不仅没有得以顺利解决,反而出现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矛盾逐步加深之势。

第一,拜登政府加大对朝鲜施压。不同于特朗普政府优先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安排,拜登政府外交优先议程的八项政策里并没有提到朝鲜半岛问题,反而在列举美国所面临的威胁时指出来自朝鲜的挑战。拜登政府从安全、经济以及人权等各方面加大了对朝施压。在安全领域,美国不仅与韩国全面恢复了所有此前因疫情暴发、朝美关系改善等原因暂停的联合军演,而且从战略武器层面加大了对朝鲜的威慑。2022年拜登在访问韩国时一改此前的否定态度,公开指出美国将在必要时在韩国重新部署“战略资产”。2022年9月,美韩恢复了延伸威慑战略协商机制(EDSCG)会议。2023年2月,两国举行“核延伸威慑”手段运用演习(DSCTTX)。2023年7月,两国举行核磋商小组首次会议。同期,美国航母、核动力潜艇、弹道导弹核潜艇等频繁赴韩国访问。在经济领域,2021年12月,拜登政府以“反人权行为”为由对朝鲜实施制裁,美国新政府在上任首年就对朝鲜进行制裁十分罕见。在人权领域,2023年1月,拜登政府提名朱莉·特纳出任朝鲜人权事务特使,这一岗位在此之前已经空缺了六年之久。

第二,朝鲜恢复并扩大战略武器开发。2021年1月,金正恩指出要增加核武器数量。2022年1月,金正恩明确指出,要重新启动一切之前暂时停止的活动,这些“暂时停止的活动”也就是2018年后暂时停止的核武器试验与洲际导弹试验。随后朝鲜迅速恢复并扩大核武器开发,据统计,朝鲜仅在2022年就试射了近70枚导弹。对比而言,截至2021年底,自金正恩成为朝鲜最高领导人之后的10年间,朝鲜试射导弹共129枚,平均每年13枚左右。2023年以来,朝鲜还加大了军事侦察卫星、洲际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潜射弹道导弹等战略武器的开发与试验。

朝鲜还在法律层面强化了“拥核国”地位。2022年9月,朝鲜颁布关于核武力政策的法令,再次宣布朝鲜为“拥核国”,并且对朝鲜核武力的使命、组成、指挥控制等方面作出法律规定,列举将使用核武器的情况。如果说2012年朝鲜在宪法上写明朝鲜为“拥核国”,主要目的在于宣示“拥核”的话,2022年再次强化的“拥核国”表述,则意在宣示必要情况下将如何“用核”。2023年9月,朝鲜在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九次会议上修改宪法,明文规定实现核武器发展高度化是国家永久目标,“通过修改宪法向全世界显示朝鲜核战略武力,在国家最高法律中明文规定核武力强化政策基调是朝鲜国家建设的重大措施,决不能改变和退让朝鲜的拥核国地位”。

第三,朝鲜与韩国对峙加剧。2022年10月和12月,尹锡悦政府两次宣布对朝鲜进行制裁,韩国新政府执政首年就对朝鲜制裁十分少见,连续出台制裁措施更是罕见。另外,朝韩在军事上不断“斗强”“斗狠”,互相向对方发射无人机,双方互射的炮弹也已经落到对方排他性经济水域。朝韩双方还加大了战略武器的对峙,不仅朝鲜加大了战略武器的开发与试验,随着2021年韩美废除《导弹指南》后,韩国也成功试射潜射弹道导弹;朝鲜宣布成功试射侦察卫星后,韩国也宣布成功发射军事侦察卫星。面对朝鲜战略武器快速发展,韩国自主“拥核”声音前所未有的高涨,尹锡悦公开表示,如果朝鲜继续升级核武器,韩国将考虑部署美国的战术核武器或者自主开发核武器。

朝韩对峙尤为突出地体现在双方对彼此定位上。2022年12月,朝鲜劳动党八届六中全会将韩国定义为“明确的敌人”后,2023年2月,韩国发布《2022国防白皮书》,时隔六年再称朝鲜为“敌人”。2023年12月,金正恩在朝鲜劳动党八届九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朝韩关系已不再是同族关系,而完全是战争中的两个交战国关系”。此后,为了落实对朝韩关系的这一新定位,朝鲜修改宪法增加相关思想教育条款,教育人民将韩国当成“彻头彻尾的第一敌对国”,不再使用“三千里锦绣江山”“八千万同胞”等词,删除宪法中关于“北半部”“自主、和平统一、民族大团结”等表述。同时,整合或裁减了对韩国的相关工作部门,包括将对韩国工作部门“统一战线部”与“外务省”整合,关闭对韩国的宣传媒体等,朝鲜还清除了相关合作平台与标识,包括完全切断象征朝韩交流与合作的京义线朝鲜方面的区段线路,拆除位于平壤南部的“祖国统一三大宪章纪念塔”等。

第四,东北亚地区安全结构呈现冷战化迹象。在朝俄强化合作的同时,美日韩也在强化三边合作,形成针锋相对之势。长期以来,美日韩三边关系呈现出以美国为中心,美日与美韩分别强化双边同盟,美日韩三边合作较为有限的特征。但拜登政府上台后,大力推进美日韩三边合作,不仅重启美日韩三边副外长战略对话机制,确定每四个月轮流在三国首都召开会议,而且直接推动日韩和解。2023年3月,尹锡悦政府宣布以韩国财团筹措资金来代付日本强征劳工的赔偿金,从而暂时解决了长期阻碍日韩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随后,尹锡悦相继访问日本与美国,美日韩三边合作开始加速发展。

2023年8月,美日韩三国举行戴维营会议,这是三国首次在多边平台以外专门举行领导人会议,标志着三国合作正在向“准同盟化”方向发展。一方面,从机制化角度看,三边合作逐渐成熟,三国表示每年将至少举行一次领导人会议、每年轮流举办外长与防长等部门负责人会议,以及启动年度司局长级别“印太”对话等一系列三方对话的机制化措施,三国还决定每年举行三方联合军事演习。2024年7月,三国防长签署《美日韩安全合作框架协议》,这是首个为三国提供安全合作基本方向和政策指南的文件。美日韩三方的机制化合作并非局限于安全领域,也延伸到意识形态、供应链、高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从功能层面看,三方合作有明确假想敌,除了主要针对朝鲜核武器和导弹问题,以及针对俄罗斯进行政策协调外,针对中国的迹象也越来越明显。三方合作公然插手台湾、南海以及涉疆、涉港等问题。

▍半岛无核化问题仍然是症结

2025年特朗普入主白宫后,美朝很可能再次推进直接对话。从美国方面看,特朗普很可能会再次寻求与朝鲜直接对话,特朗普二次入主白宫后的首日就公开提及朝鲜,在指出朝鲜对美国造成巨大威胁的同时,又再次表示与朝鲜最高领导人相处得很好。从朝鲜方面看,其近年来尽管大力发展战略武器,但是重视经济发展的方向没有改变,2024年还提出“20×10”的地方经济提振政策,旨在每年在20个地区建造现代化工厂,在未来十年内进一步提升朝鲜人民生活水平。为此,无论是寻求外部安全环境改善还是国际制裁解除,朝鲜均需要与美国谈判。但新时期朝鲜半岛无核化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将直接制约朝美对话与半岛局势发展前景。

第一,朝美两国是否还能以半岛无核化作为谈判方向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美国将朝鲜半岛无核化作为美朝对话的前提条件。2019年2月,朝美首脑河内峰会无果而终后,特朗普在记者招待会指出,“很多人在争论朝鲜半岛无核化的明确含义,对我而言,无核化的含义很清楚,那就是要消除朝鲜半岛所有的核武器”。2021年3月,拜登在入主白宫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明确指出,“美国与朝鲜进行对话的前提条件是朝鲜半岛必须实现无核化”。在随后的一次记者会上,拜登更清晰地表示,“如果仅仅与金正恩对话而不能推动实现半岛无核化,只会强化金正恩的合法性”。美国的担心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担心在朝美关系、朝韩关系紧张或冲突背景下,朝鲜有可能使用核武器,朝鲜多次威胁对美国进行核打击让美国对此更为忧虑。另一方面担心对其亚太盟友体系造成冲击。如果不能成功推动朝鲜放弃核武器,那么日本、韩国就有可能独立研发和拥有核武器,从而减少对美国安全依赖,导致盟友体系出现松动,乃至失去控制。此外,美国还担心朝鲜可能出售核武器,造成更大程度核扩散。



图源网络

特朗普第一任期朝美对话得以实现的最重要背景就是朝鲜国家战略重心转向发展经济,公开宣布致力于半岛无核化。2017年11月,金正恩在成功发射“火星-15”型洲际导弹后“自豪地宣布完善国家核力量的历史大业、火箭强国的事业今天终于完成”。随后,2018年4月,金正恩在朝鲜劳动党会议上公开宣布,朝鲜接下来将不再进行核试验与洲际导弹发射,将集中国家全部力量推动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此后,金正恩多次公开承诺将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但是,目前朝鲜的态度与当时截然不同,朝鲜不仅加大了战略武器开发,在法律层面强化了“拥核国”地位,而且表现出绝不再讨论无核化的决心。2024年5月,朝鲜外务省发表谈话称“朝鲜半岛全面无核化”早在理论上、实践上、物理上彻底消失了,谈论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全面否定朝鲜宪法的严重政治挑衅和侵权行为,是忍无可忍的亵渎和宣战。

第二,朝美双方在无核化与解除制裁顺序上仍然存在根本矛盾。2019年2月,对于朝美首脑会谈无果而终的原因,特朗普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主要由于朝鲜要求美国解除对朝制裁,但是在实现无核化上却没有实质性举措。朝鲜外长在随后召开的记者会上则反驳道,只要美国解除针对朝鲜的部分制裁,朝鲜就可以在美国专家见证下由美朝两国人员共同废弃宁边地区的核生产设施。但经过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近几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叙利亚政权更迭等,朝鲜进一步强化了核武器是保障其国家安全与政权安全重要基础的认知,更不可能同意率先放弃核武器,甚至还可能因担心被欺骗而更不愿意事先如实申报。而从美方的角度,特朗普作为所谓“善于交易”的领导人,也不可能在没有看到朝鲜实质性无核化之前就解除对朝制裁,美国内部在对朝打交道上甚至还有深深的“受欺骗”心理。更何况在与金正恩三次直接对话无果而终后,特朗普对于自身与朝鲜交易的信心必然有所下降,对“通过直接对话能获得何种回报”将更为敏感,谁先迈出第一步仍然是制约双方对话取得进展的主要障碍。

第三,朝韩对峙与地区安全结构冷战化使得半岛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一方面,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朝美直接对话得以实现,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韩国文在寅政府的斡旋与调停,当时朝韩关系发展良好,双方建立起了一定信任关系。但当前朝韩处于冷战结束以来前所未有的对峙局面,韩国不仅无法扮演调停人角色,而且对于美朝直接对话十分敏感,而特朗普政府在寻求与朝鲜直接对话时也要考虑其对美韩同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地区安全结构的冷战化使得通过朝美对话实现半岛无核化局面更为复杂,这不仅受到朝俄关系发展影响,还受到美俄关系进展影响,后者又深深受到俄乌冲突解决进程的影响。目前来看,导致地区安全结构冷战化的美日韩三边合作机制很可能继续发展下去。自2023年7月美日韩戴维营会议后,三国已经就军事安全合作进行了多轮、密集对接,功能性合作很可能持续下去。2025年2月,美日韩三国外长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谈,就加强三边合作等事宜交换意见。

▍中国周边安全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应对

大国博弈背景下,朝鲜半岛局势近年来一波三折,对中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一,半岛核扩散风险加大,严重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不仅韩国“拥核”声音高涨,日本在2022年向联合国召开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10次审议大会提交的有关报告中,也删除了长期以来坚持的“无核三原则”表述。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的有关表述也值得高度关注。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就职典礼后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金正恩已经成为核拥有国的领导人”。皮特·海格塞斯作为国防部长接受确认听证会质询时,对朝鲜也使用了“核拥有国”的表述。实际上,美国战略界此前已经有相关迹象。2024年6月20日,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共和党议员罗杰·威克声称,“普京时隔24年再次访朝产生了恶劣后果,现在到了与韩国、日本、澳大利亚讨论核共享的时候了”。6月21日,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研究员道格·班多(Doug Bandow)在公开发表的《学会与拥核的朝鲜共处》文章中表示,“美国的对朝政策失败了”“应该把韩国独自开发核武器当作‘次恶’选择”。

第二,美韩频繁联合军演与半岛紧张态势加剧可能带来意外冲突风险,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近年来美国战略武器频繁在半岛附近出没,美韩联合军演规模不仅越来越大,而且参与国家数量也越来越多,比如,3月10日-20日美韩“自由护盾”联合军演有12个国家参加,紧接着3月17日-20日美韩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在济州岛以南公海实施联合军演,美国“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参与其中。与此同时,朝韩双方严重对峙也使意外冲突风险上升,比如,2024年10月,朝鲜炸毁境内一侧京义线、东海线部分区间通路,朝韩相继警告射击,同期两国还互相发射了无人机等。这些行动都有可能造成意外冲突发生,并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

第三,东北亚地区冷战格局加剧,压缩了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的外交回旋空间。随着美日韩三边合作强化,为了推卸责任,美国越来越把中国与朝鲜和俄罗斯进行捆绑,美国参议员玛莎·布莱克本甚至妄称“中国、俄罗斯、朝鲜以及伊朗正在结盟”。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上,中美两国立场差距也越来越大。2024年11月,美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伍德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无理指责中国包庇朝鲜。中国则认为,美国是半岛问题直接当事方,然而,美国在行动上却迷信于制裁的“魔力”,这才是症结所在。在此背景下,围绕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中美两国不仅没有基本合作,而且由于美日韩三国有关政策高度一致,中国与韩国和日本也没有了合作基础。历史经验表明,在半岛问题解决上国际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半岛问题解决比较顺利的时候,比如2005年达成的《9.19共同声明》,恰恰是国际合作比较好的时候。当前东北亚地区再次出现的阵营对抗与冷战格局迹象严重压缩了中国维护周边安全的外交空间,使得中国在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协调上左右为难,也无法推动有效的国际合作。

有鉴于此,一方面,中国应继续推动半岛无核化,加强与朝鲜和俄罗斯的战略沟通。中国一贯重视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合作伙伴关系,重视与朝鲜在包括核问题在内的朝鲜半岛相关问题上的协调合作。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与来华访问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四次会面,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朝鲜进行国事访问,推动朝鲜半岛问题解决是两国领导人讨论的主要话题。2024年以来,中国先后派出多个高级代表团访问朝鲜,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率团出席“中朝友好年”开幕式活动等。面对新时期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应继续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防止地区出现新的核扩散,为此应继续加强与朝鲜沟通协调,推动两国高层往来,加快推动两国就相关问题相互理解并展开合作。同时,考虑到中俄两国与朝鲜均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以及中俄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在半岛问题上应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沟通,使两国在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缓解对朝制裁等问题上发出一致声音。

另一方面,中国应旗帜鲜明地反对阵营对抗与冷战格局。鉴于东北亚地区军备竞赛加剧与阵营对抗强化,中国应适时再次公开提及并深化“双轨并进”与“双暂停”方案,强调新时期半岛和平稳定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现实举措。与此同时,应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大局稳定,与特朗普本人以及美国政府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俄乌冲突、中东问题等相关热点问题的解决,进而加强两国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方面的合作。中国还应积极做好韩国工作,2024年中韩两国已经启动外交与安全“2+2”对话,时机成熟时可以推进更高级别的战略对话,可以搞活中韩外长互访机制、中韩经济部长会议、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国防战略对话、经济领域务实合作交流会等对话机制。同时,继续推动两国议会交流与智库交流等,为中韩两国最高领导人再次实现互访营造氛围。

▍结语

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以来,朝鲜半岛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但这并没有带来半岛相关问题的顺利解决。反之,随着三次朝美首脑会晤无果而终、美韩两国国内政权更迭,以及俄乌冲突等带来的外溢影响,朝鲜半岛局势陷入新一轮恶性循环,不仅朝美对立加强、朝韩对抗加剧,而且东北亚地区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阵营对抗与冷战迹象,这使得半岛擦枪走火的概率上升,军备竞赛加剧,以及朝鲜所寻求的经济制裁解除迟迟难以实现,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各方共输局面。当前,随着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开启,特朗普多次表示将寻求与朝鲜直接对话,朝鲜半岛政治解决与对话解决再次出现一定契机。各方应吸取教训,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以来半岛局势由对话走向对抗的深刻教训,相向而行,共同推进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地区实现和平发展,推动实现各方共赢。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8-27 06:5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