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增派F-35A进驻韩国后,朝鲜反隐导弹升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军武次位面 发表于 2025-8-27 17:0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六月份的“十二日战争”中,以色列空军的F-35I作为急先锋,为摧毁伊朗防空系统,引导F-15I进入战区起到了关键作用。外界也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目前全球针对非隐身战斗机的主流防空系统,面对五代机其实是起不到多大效果的。经过两个多月的发酵后,同样受F-35威胁的朝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带有反隐身色彩的新一代防空导弹顺利完成测试。



▲朝鲜清晰认识到F-35的威胁

美国在韩国部署F-35的时间不短,甚至早于韩国自己装备F-35,而就在8月23日,美国空军又宣布向韩国临时部署一批F-35A,以更好地配合F-35B、F-15K等战斗机,举行大规模联合空中演习。在F-35I刚刚建功立业的背景下,这是赤裸裸的威慑。问题就在于,之前朝鲜确实没有能有效应对F-35的防空装备。在战斗机领域,朝鲜空军的装备水平极差,根本不值一提。地空导弹倒是有一些进步,但在新导弹露面测试之前,也难说有多先进。



▲美韩F-35混编机群的威慑力不小

和中国一样,朝鲜防空导弹也起源于苏联S-75(北约代号SA-2),经本地仿制改进后,成为初代的“闪电-1”。美国认为“闪电-1”和S-75技术区别极小,因此不做专门区分,统一用SA-2标记。后续朝鲜又获得了SA-3、SA-5(也就是著名的S-200)等防空系统,其中SA-5获得了“闪电-4”的自用代号,理论最大射程高达250千米,据说曾在苏联技术人员协助下,击伤了美国抵近东北亚侦查的SR-71(破片杀伤)。因此,朝鲜一直将冷战末期才拿到的两套“闪电-4”视为珍宝,极少拿出来展示。



▲“闪电-4”被视为压箱底的战略武器


冷战结束后,苏联援助不复存在,朝鲜不得不自己发展防空系统,其中第一款作品就是“闪电-5”。从2011年开始,该导弹先后完成多次试射,被认为性能接近S-300早期型号(最大射程约100千米),有可能是参照其他国家采购的S-300设计而来。2020年10月的阅兵式上,出现了一款类似S-400的迭代型号,韩国将其称为“闪电-6”,后来才发现朝鲜专门开启了编号,实际上叫“流星-1”。这款防空系统设计更加先进,配套设备非常完整,从表面上来看,应该能达到S-300后期型号的水平,只是雷达性能和导弹射程要弱一些(射程150千米)。



▲S-300出口数量极多,找一些仿制并不是很难

不管真实性能如何,到这一步算是把地空导弹系统的架子撑起来了。但这些装备,受限于技术水平,都不具备反隐身能力,根本无法应对F-35,最终催生了刚刚完成测试的“流星-1”改进型号(也有说法叫“流星-2”)。从现场资料来看,新导弹整体布局很简洁,“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和制导精度相当可观,并大幅拓展了交战距离”,预计很快产能就将铺开。从技术上来讲,其用于应对巡航导弹、非隐身战斗机等目标问题不大,但面对F-35还是很难起到效果。



▲F-35是普通国家难以抵御的


相比于发展隐身战斗机这种进攻性武器,反隐身防空体系的建设,需要核心防空设备的全面升级。这一点目前全球只有中国能做到,连美国自己都才在不久前迈出第一步,实际水平远不如中国。朝鲜这次测试新导弹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指望一款武器来解决F-35的威胁,而是意味着掌握了建设反隐身体系的部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清晰,只需要走下去就行。



▲新导弹最大的价值并不是本身性能


30多年前,国内面对红旗-9发展乏力,也是借助引进S-300的战略机遇,实现了技术整合,造就了后来辉煌的国产防空装备体系。如今朝鲜借助俄乌战争的机遇,从俄罗斯获得了大量军事技术,走上了一条相似的道路,最终究竟能走到哪一步,终究是要靠他自己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6 17:35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