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媒:中国24枚巨浪-3战备值班,覆盖美国本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当很多人还沉浸在东风-61、东风-31BJ带来的震撼中时,美国“Army Recognition”网站已经抱着务实的态度,将眼光放在被忽视的“巨浪-3”身上。文末“巨浪-3公开或许是仪式性的,但背地里代表全球海底竞争新时代”的评价,也相当经典。



▲“巨浪-3”的价值被忽视了


国内这次展示的战略打击装备非常强悍,其中既有东风-31BJ、东风-5C这类传统固定发射型号,也有进一步迭代的机动型东风-61,还有首次登场的空基“惊雷-1”。加上“巨浪-3”之后,真正形成了覆盖各领域、射程的核打击机制。相比于其他首次亮相的装备,“巨浪-3”作为顺延“巨浪-2”发展序号,早就被外界预测到的潜射武器,确实不够引人瞩目,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作为核武器的生存力是最高的,这对于国内的核反击战略而言,价值也是独一无二的。



▲“巨浪-3”的生存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国内在60年代就成功掌握核武器,但直到1982年“巨浪-1”发射成功后,才被视作拥有有效的二次核反击能力。究其原因,还是陆基、空基核武器存在先天局限。核发射井的隐蔽性并没有那么强,冷战期间美苏都制定了随时摧毁对手固定阵地的打击计划。在岩层下修筑核防御设施,是个不错的做法,但岩层本身对通信的压制效果很强,以苏联的雄厚国力,最终也只建造了300米岩层下的核反击指挥所,面对美制B-58这类大当量核武的多枚轰击,能否安然无恙还是个未知数(苏联其实还有位于900米岩层下的安全设施,但那更多的是生存庇护所)。



▲战略核潜艇的价值难以取代

陆基高机动和空基核武的问题差不多,都属于理论上很难被发现,但一旦被对手获知大概位置,就因为防御薄弱,直接毁于一旦的存在。换句话说,陆基和空基核武器虽然使用方式截然不同,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并不能真正保证有效的反击能力。相比之下,潜射弹道导弹就完全不同了,普通反潜武器根本没有进逼对手近海,压制战略核潜艇的能力。哪怕是多枚核武掀起的巨浪,对于在海底活动的战略核潜艇而言,也没有太大杀伤力,安全性没得说。



▲“巨浪-2”的射程还是差了一点


也就是因为这些因素,美国海军才会在冷战末期,开发了专门突破苏联海军水下堡垒区,试图直接猎杀战略核潜艇的“海狼”级。英法基本上放弃了部署陆基、空基核武器,将主要资源都集中在战略核潜艇身上,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战略核潜艇与配套弹道导弹的技术难度极大,国内最初发展的“巨浪-1”和092的组合,根本没有足够战斗力(事后美国国防部评估092并不具备有效出航能力,“巨浪-1”的射程也太短了)。



▲弹道导弹射程是最关键的指标


第二代“巨浪-2”和094的情况好了很多,数量也具备长期轮换值班的可能(092只有一艘),但射程依然是个大问题。7000千米的有效打击距离,意味着094需要前出远海,才能攻击到美国本土,这对于几个进入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均被监视,094本身静音性能也不理想的现实而言,风险大到难以承受。因此,只有射程超过10000千米,由改进型094或者新一代096搭载,直接在南海发射就能威慑美国本土的“巨浪-3”,才是国内第一款真正具备完整二次核反击能力,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反击对手的压箱底装备。



▲生存力是另一个概念


因此,在“巨浪-3”服役后,国内才算是掌握了“互相毁灭”的战略底牌,真正跻身于顶尖有核国家行列。而“Army Recognition”网站认为“巨浪-3”已经建立起24枚战备值班,总产量数倍于这个数字的运行机制,也远不是阅兵场上看到的那几枚“巨浪-3”,那么简单。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13 15:54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