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香港影史最悲催的投资:5个导演互撕,刘德华变负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影视圈替身现象背后的经典案例:《战神传说》的兴衰往事

大家都清楚,“替身”如今已是影视行业里见怪不怪的现象。

从武打替身、文戏替身到灯光替身、站位替身,现在甚至连手部替身、脚部替身都有了,部分演员干脆只拍正面镜头,其余戏份全交给替身完成。

究其原因,无非是“懒惰”二字在作祟。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都是当下年轻艺人太过骄纵导致的。

但实际上,替身现象早在三十年前就已十分盛行,较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最夸张的时候,竟有演员仅用5天就“拍完”了整部电影。

而最终的结果,不仅电影票房惨淡,投资方甚至直接破产,老板历经5年才还清债务。

这部电影便是《战神传说》,由洪金宝担任总导演,投资人正是刘德华。



对于《战神传说》这部影片,年纪稍长的观众在录像厅时期想必看过不少,它也是CCTV6的常客。

该片阵容强大,制作精良,故事背景同样宏大壮阔。

除了四位处于事业巅峰期的主角,那条勇猛又狡黠的虎鲸更是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这样一部电影,却成为了刘德华人生中的一大伤痛,更是让他背上“烂片王”称号的直接原因。



01、创业初期的野心与误判

1990年,刘德华与TVB解除合约。

脱离束缚的他如同猛虎归山,初尝自由的滋味后,自然渴望在事业上大展拳脚。

次年,在台湾一位老板的赞助下,刘德华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天幕”,名称取自英文谐音“TeamWork”,同年便拍摄了公司首部作品《九一神雕侠侣》。





这部电影由元奎执导,刘德华与郭富城两位天王共同主演。

刘德华事无巨细地参与剧组事务,尽管拍摄时间紧张,但最终竟斩获了2000万票房。

电影虽未盈利,但也没有亏损,这让刘德华信心大增。

在对市场缺乏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他产生了一个错误的想法:

“只要作品质量过硬,成本肯定能收回,不会亏损。”



首战告捷后,刘德华迅速筹备第二部《92神雕侠侣之痴心情长剑》和第三部《龙神太子》。

但这两部电影在拍摄过程中都遭遇了不少波折,上映后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尽管身心俱疲,刘德华却愈挫愈勇。

看着自己尚且充裕的资金,他决定放手一搏。



他邀请了当时的三位顶流钟镇涛、张曼玉、梅艳芳,加上自己主演,四位演员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业界大咖。

幕后阵容更是强大,仅导演就有五位之多:

洪金宝统筹全局,程晓东、元奎负责武戏部分,罗启锐、张婉婷夫妇负责文戏,配乐则由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黄霑担纲。



当时电影海报的左上角直接写着——

“影坛五大超级文武导演破天荒携手合作。”

这样的阵容,谁看了能不心动?



“其他电影投资三千万、四千万,那我就投资五千万……”

当时的刘德华坚信市场存在固定规律,认为“投入与回报成正比”,只要投资够大,市场就会给予翻倍的回馈。

年轻的创业者往往都有这样的通病:对市场过于乐观,对自身过于自信,尤其是在资金充裕时,更不懂得谨慎行事,总想着放手一搏。

直到血本无归时,才会幡然醒悟,追悔莫及。



02、拍摄中的疯狂投入与隐患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刘德华可谓费尽心思,甚至破天荒地想到让“虎鲸”作为演员出镜。

由于当年的CG技术有限,刘德华真的从香港海洋馆借来了一只名叫“海威”的虎鲸,并在开拍前对其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特训。



好在这只虎鲸是雌性,似乎所有雌性生物都会对刘德华产生好感,这只也不例外。

三个月后,刘德华不仅学会了各种指挥动作,还与虎鲸成为了朋友。



细心观察会发现,海威的戏份全部在海洋馆拍摄,布景后方有大量迷彩遮挡板,天空中还不合时宜地出现了电线。

不过,这也体现了当时剧组对动物保护的重视,让虎鲸待在熟悉的环境中拍摄。



投资方面,电影以五代十国为背景,为了让观众更有代入感,刘德华在服化道上不遗余力。

仅“先帝皇陵”一场戏,就耗费了一亿新台币。

最终杀青结算时,总投资竟高达6000万……





剧本方面,刘德华原本想拍摄《小李飞刀》,但由于古龙作品的版权问题复杂,难以获取,于是让罗启锐以《神雕侠侣》为蓝本,将人物重新编排,融入几个人与一条鲸在乱世中的纠葛故事。

故事以一场篡位戏开篇:

朝中发生政变,十四太子(王霄饰)谋权篡位,夺走了燕十三(钟镇涛饰)的皇位。

战火纷飞,尸横遍野,燕十三连夜逃亡。





途中,燕十三与侍从魔仙儿(张曼玉饰)遭遇追兵拦截,很快便难以招架。

恰逢路过的渔民李小飞(刘德华饰)出手相助,几个回合就打退了追兵。

燕十三身负重伤,李小飞邀请他到渔村休养,一来二去,两人结为莫逆之交。





后续的龙套角色是否眼熟?



某日,十四太子巡查至此。

为躲避仇家,燕十三在李小飞的带领下来到一座皇陵,他立刻认出这是先帝皇陵,于是主动亮明身份,商议复国大业。





但他们刚走出皇陵,就被十四太子的人马抓获。

寡不敌众之下,燕十三扔给李小飞一块玉佩,让他去找兰陵王求助。





李小飞带着玉佩来到兰陵国,双方刚完成交接,就遭遇一群杀手袭击,打散了兰陵军。

混乱中,李小飞只能带着兰陵国的公主月牙儿(梅艳芳饰)逃亡。





途中,李小飞与月牙儿多次遭到一个黑衣人的袭击,好在都惊险躲过。

而两人的感情也在这种极端环境中迅速升温……

另一边,黑衣人揭露身份,原来她就是魔仙儿,表面上是燕十三的侍从,实则是十四太子安插在燕十三身边的奸细。







后来,李小飞和月牙儿历经周折,终于找到了燕十三。

正派角色汇合后,复国大业正式启动。

魔仙儿倒戈加入燕十三的队伍,而十四太子也整军备战,准备最后的决战。



电影结局,十四太子空降皇陵,与正派势力展开生死决战。

尽管正派人数占优,但奈何十四太子武力值极高,魔仙儿、燕十三、月牙儿相继战死,李小飞拼尽全力仍不敌十四太子。

关键时刻,虎鲸“海威”突然跃出水面,给了十四太子重重一击,扭转了战局。



最终,十四太子与燕十三等人被压在皇陵之下,而李小飞在昏迷中被海威救出。

自此,他与众人天人永隔,孤身一人踏上征程。





03、电影制作中的撕裂感与矛盾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会发现从头到尾都存在强烈的撕裂感,这种感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剧情:

明明以复国大业开篇,气势恢宏、凝重悲壮,但中段却突然转向几个人的儿女情长。

李小飞爱上月牙儿,但月牙儿与燕十三有婚约在身,让她左右为难,甚至连魔仙儿也卷入其中,爱上了燕十三。





电影后半段几乎都在刻画这四人之间的四段感情,甚至出现了“魔仙儿引诱燕十三出门,恰好撞见李小飞与月牙儿幽会”的狗血情节。

从政治战争题材突然转向古装言情,剧情拖沓严重。



其次是动作设计:

电影中有大量武打戏份,仔细品味会发现风格极不统一。

常常上一秒还在短兵相接、招式对攻,下一秒就突然飞檐走壁,要么在空中旋转360°,要么凌空飞踢,仿佛传统武术片与武侠片强行拼接,显得十分突兀。





究其原因,是五位导演意见不合所致:

剧情以亡国复国的强冲突开场,显然是为了激化矛盾、加快节奏,这是洪金宝、元奎、程晓东等动作导演擅长的剧本基调;

但中段又转为风花雪月的慢节奏,这是文艺片导演罗启锐、张婉婷的创作领域。



动作戏方面,洪金宝的风格是硬桥硬马、招招写实,注重动作的合理性;

而程晓东则是著名的“威亚大师”,能让角色飞天就绝不落地,连牛顿的理论在这里都仿佛被颠覆。

双方互不相让,导致一场戏前半段是洪金宝的风格,后半段就变成程晓东的风格,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本以为邀请五位导演能各展所长,让电影在各方面达到完美,却没想到彼此牵制,谁都未能发挥真正的实力。



例如片中一场李小飞带着月牙儿路过花田的戏,几位动作导演本想插假花敷衍了事,但罗启锐夫妇坚持要用真花,最终呈现的效果稀疏平常,还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

这就好比让王晶和王家卫合拍电影,一个是商业片之王,一个是文艺片之王,最终的作品很可能既不叫座,也不叫好。



更离谱的是演员的档期问题:

1992年,张曼玉一年内上映了9部电影,她在进组前与剧组约定,只有5天档期,每天片酬两百万;

而梅艳芳当时跨界演员正处于上升期,成龙和周星驰都争相邀请,她满打满算也只有十几天档期。

这可难坏了洪金宝,他只能提前拍好两人的正面镜头,后续戏份全部用替身或遮挡面部来完成。



比如开头的戏份,本是刘德华、钟镇涛、张曼玉三人的首次对手戏,但张曼玉的角色全程被遮挡,根本看不清面容;

梅艳芳出场后,也有很多模糊的远景和背影,身形时而魁梧时而消瘦,连头部轮廓都时尖时圆。







有些镜头实在无法规避,洪金宝干脆调暗灯光,让角色快速掠过镜头。

当年的设备或许看不出破绽,但如今4K修复后,那些陌生的面孔显得格外突兀。



最有意思的是两人的动作戏,洪金宝几乎是“摆烂”拍摄:

两个替身都是男性,且镜头完全不避讳正面出镜,灯光也不调整,镜头也不找角度,直接让替身在镜头前表演。





这部号称集结了刘德华、钟镇涛、张曼玉、梅艳芳四大天王的电影,纵观全片,四人同框的镜头竟然只有一个。



此外,月牙儿这个角色原本是张曼玉的,魔仙儿才是梅艳芳的角色。

当时梅艳芳的荧幕形象多为泼辣果敢,饰演魔仙儿可谓得心应手,

但由于张曼玉档期太紧张,才将角色对调给了梅艳芳,这也是梅艳芳首次出演古装角色,还是一个骄矜的小公主。



或许是拍摄过程不顺,或许是对角色不满,梅艳芳在宣发阶段就开始抱怨:

“很吃力,很吃力,第一次拍古装,里面有个很漂亮的公主,要我扮可爱的样子,一点都不像。”



电影还未上映,主角就公开表示自己与角色不符,这怎么行?

一旁的老板刘德华赶紧接过话筒打圆场,称赞她演技出色。



接着,梅艳芳又在首映礼上向记者“细龟”透露:

由于时间紧迫,电影又要赶档期上映,她只拍了十几天,其余戏份基本由替身完成。

“自己也觉得很后悔,为什么不多挤点时间。”

很明显,梅艳芳在抱怨拍摄周期太短,自己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塑造角色。



与此同时,张曼玉也爆料称,自己拍这部电影只用了5天时间。

电影首映礼上,两位主角先后“倒油”,坦言拍摄时间过短,后续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04、票房惨败与人生低谷

1992年底,《战神传说》上映,这部承载了刘德华所有期望的大制作,以6000万的投资,仅收获1240万票房,位列当年票房榜第28名。

即便加上后续的碟片和版权收入,成本回收最多也只有3000万,一部电影就让公司亏损了3000万。

这场失败让刘德华的人生跌入谷底,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的负面情绪。





多年后,当记者问及刘德华赔得最惨的电影时,他仍会咬牙切齿地提到《战神传说》,足以见得这部电影对他的打击之大。



此后,天幕公司又拍摄了《天与地》《天长地久》《赤裸狂奔》等影片,但无一例外全部亏损。

到1995年,天幕累计亏损已达4500万,公司濒临破产,最终靠中国星老板向华强接济1500万才渡过难关,身为天王的刘德华宣布创业失败。

创业失败后,刘德华与公司签订了“卖身契”,有工作就拿片酬,没工作就拿45万月薪,而这些钱几乎都用于还债。



那段时间,刘德华的作品产量激增,但质量参差不齐。

1999年,他甚至为了1200万片酬,拍摄了让他后悔不已的《爱情梦幻号》。



好在经历几年低谷后,刘德华还清了债务,作品质量也逐渐回升。

他重拾信心再次创业,但这次显然更加成熟,只参与投资和创作。

2002年,刘德华创办“映艺”电影公司,陆续投资了《天下无贼》《江湖》《疯狂的石头》《桃姐》等优秀影片,其“亚洲新星导”计划,更是捧出了如今影坛的大导演宁浩。



宁浩也传承了刘德华的精神,通过“坏猴子72变”计划,发掘了郭帆(《流浪地球》)、文牧野(《我不是药神》)、路阳(《绣春刀》)等新导演,还与刘德华合作拍摄了《红毯先生》,在娱乐圈中传为佳话。

对于当老板这件事,刘德华自己也承认:

“不懂的领域,就不要轻易尝试。”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13 13:54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