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美国内战实际上已经开打,方式和想象中不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据《亚洲时报》9月11日报道,美国新右翼青年领袖、“转折点美国”创始人查理·柯克,在一场于犹他州举行的现场辩论中遭遇枪击身亡。

需要注意的是,柯克不只是新右翼意见领袖那么简单,他还被视为特朗普主义的接班人。

他通过简洁粗暴的语言,以及贴合年轻群体的社交媒介策略,打造出了一个遍布全美高校与社交平台的青年新右翼网络。

在特朗普经历一连串政治风暴后,柯克被广泛视为特朗普主义的新一代代言人,甚至比特朗普更系统、更职业地复制了MAGA这套对抗建制、动员基层、煽动身份认同的路线。

让你模仿,结果你要超越,最终由于继承得太成功,直接成了必须被当众处决的目标。



(外媒报道截图)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特朗普本人、以及像柯克这样不加掩饰的特朗普主义者,总是会遭遇威胁,甚至暗杀?

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美国的主流政治叙事中,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挑衅。

他们不像传统的保守派那样,有建制的一面,而是主动攻击对手,公然挑衅所谓“民主自由”的主流。

在一个高度情绪化的政治生态中,这种行为很容易就能激活潜藏的仇恨能量。

特朗普本人就不用说了,如果不是子弹偏了一些,现在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柯克则是用性命证明,他比特朗普更信奉特朗普主义。

他们的共同点是高调,想方设法显现自己的存在。

他们对规则的蔑视,对仇恨的激化,在自己的阵营里被视为英雄,但是在对立阵营中,就变成了不弄死你我浑身哪哪都不得劲的对象。

仇恨的投射是人的本能,而当某个人不断出现在你的信息流中,还用你最厌恶的语气说出你最反感的观点时,他就会在你心中逐渐失去作为人的属性,最终变成了必须被消灭的符号。

而这个过程,恰恰是由特朗普、柯克这些人制造出来的愤怒所驱动,并被他们掌握的社交媒体算法放大,再由他们最擅长操作的舆论进行包装。

当自己把自己塑造成敌人的化身之后,早已射出的子弹早晚都会命中标靶。



(查理·柯克)


需要注意的是,这背后存在一个悖论。

特朗普主义是极端主义,而刺杀特朗普主义者的人呢?

这就是美国当代政治暴力的莫比乌斯环,以反极端为名,使用更极端的手段。

现在反特朗普主义的一个话术就是:不是我们太激进,是特朗普在摧毁“民主”。

这种逻辑非常熟悉,历史上的每一次政治刺杀几乎都用了类似的话术。

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情况,意味着暴力不是从仇恨本身诞生的,而是来自于“正义”的授权。

我杀了你,是因为你是魔鬼,我这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那么我的子弹就是“正义”的子弹。

而讽刺的地方在于,这正是特朗普主义的逻辑。

所以说,这是一个莫比乌斯环,进步派批评新右翼极端,新右翼指责进步派暴力,双方都用同样的敌人制造学逻辑互相攻击,最终形成了一个无休无止的闭环。



(特朗普遭刺杀)

那么当社会走到双方都觉得自己需要自卫的那一步时,暴力就不再需要发动理由,因为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正义”。

这种互相认为对方是魔鬼的生态,已经不是你赢我输的问题了,而是上升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这就会加剧暴力的螺旋升级,每一次暴力事件,都会让对方更有理由升级行动。

中间派没了生存空间,温和派越来越边缘化,政治不再是妥协的艺术,而是直接玩命的决斗,比的不再是谁的嘴皮子更溜,砸钱更多,而是谁拔枪更快。

所以说,美国的内战,实质上已经打响了,没有人宣布它的开始,但身处其中的人,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方式作战。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时美国爆发的骚乱)

很多人提到内战,想到的还是1861年的南北战争。

这样的内战,一时半会恐怕不会爆发,当前的情况,是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的那种方式——一场由意识形态驱动的社会崩溃。

在那场战争爆发前,西班牙已深陷意识形态极化和政治暴力的恶性循环。

左翼鼓吹革命,右翼则主张恢复传统秩序,双方都不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

街头暴力日益频繁,各个阵营的人对峙、刺杀、纵火,国家机构形同虚设。

议会变成角斗场,军队高层策动政变,民众则在极端宣传中被撕裂成互为敌人的两个阵营。

意识形态直接就成了生死立场,妥协意味着背叛,背叛意味着被干掉,因为你不杀掉别人,自己就会被杀掉,最终引爆了全面内战。

对比来看,美国当前的情况没什么区别,已经在社会层面,爆发了内战,继续下去,距离全面的内战爆发,恐怕也不远了,毕竟柯克到死都在为拥枪辩护,而送走他的那个子弹,也证明了什么是“真理”。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14 06:45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