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顶尖精神专科医院 为何开起了“女性门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医学界 发表于 昨天 2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年来,情绪相关疾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女性群体。

9月2日,北京安定医院新设“女性情绪多学科联合门诊”,聚焦女性青春期、围产期等阶段情绪问题,号源紧俏。


身为女性,你是否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感到情绪非常糟糕,即使没有任何外部事件发生。

痛苦、焦虑、沮丧、悲伤……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出现在你怀孕时、生产后,亦或是进入更年期等阶段。它让你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甚至影响人际关系。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并非是你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某些疾病的躯体化症状。近期,由北京安定医院开设的“女性情绪多学科联合门诊”正式开诊,每周二上午的号源几乎一经放出就迅速约满。

北京安定医院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房萌告诉“医学界”,近年来,情绪相关疾病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明显增加。其中,女性的情绪问题复杂多变,背后可能与激素水平、内分泌变化等有关。

新开设的联合门诊将覆盖女性的各个人生阶段,并邀请多学科顶尖医生共同出诊。“希望在联合门诊,解决长期以来被割裂对待的女性‘身心共病‘困境。”房萌说。



北京安定医院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房萌。/图源:受访者

女性医生病了,也可能跑错科室

女性出现情绪障碍后,该去哪儿就诊?很长一段时间,这是连医生们都感到困惑的问题。

房萌记得,她有个同行就曾为此苦恼。

张倩(化名)是一名妇科肿瘤医生,一场眼科手术后,她自感视力下降。术后1个多月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对工作心灰意冷,绝望到无法上班,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同事们发觉异常后,陪她到妇科内分泌科就诊。考虑到张倩四十五六岁,接诊医师判断其情绪问题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各项检查也支持围绝经期等诊断。

虽然张倩按照妇科内分泌的治疗方案,接受了激素替代治疗,情绪略有好转,但距离其个人预期还有差距。

房萌介绍,近年来,像张倩这样情绪问题合并内分泌改变、经单一专业治疗后疗效不充分的情况愈发普遍,背后与女性情绪障碍的病因复杂性、治疗单一性等都有关。

女性的激素变化始于青春期,终于绝经,期间会经历450-500次左右的波动。医学研究明确,激素波动可能加剧女性的情绪敏感度,是诱发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女性罹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风险是男性的1.5-2倍。以孕产期、围绝经期为例,雌孕激素水平在短期内快速变化,于女性身体内掀起一场“风暴”,造成情绪极不稳定,诱发焦虑、失眠等。

同期的各种躯体不适也会左右心情。早孕反应让人食不下咽,孕晚期的耻骨联合分离痛、宫缩痛等可能刺激情绪,更年期时突然潮热、心慌会剥夺睡眠。若孕产期出现妊娠合并症等,更会加剧女性的心理负担,放大负面情绪。

但在临床诊疗中,由于不同专业医生所掌握的病理、病因机制不同,对女性复杂的内分泌环境,以及与之相对的情绪变化等的理解、应对也就不一样,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房萌介绍,若首诊在内分泌相关科室,患者可能会获得激素相关治疗;若首诊在精神科,可能用到精神类药物,或控制、改善症状,或营养治疗、修复大脑。

她坦言,单一专业治疗的有效率可能在50%-60%。张倩则是经房萌等精神科医生会诊干预、开始采用抗抑郁药系统治疗,一段时间后才明显好转,摆脱了抑郁情绪和负面思维,最终回归临床。

“单一药物无法应对多样的躯体、心理症状。而且,内分泌科、精神科不能跨专业诊治,为获得更满意的疗效,一部分患者势必得多头跑。”房萌感慨,在应对女性情绪障碍时,必须承认每一个专业存在差异和局限性。

开设联合门诊,就是要弥合现状,在科室间建立快捷的协同机制,给予女性一站式解决方案。



“女性情绪多学科联合门诊”环境图。/图源:受访者

解决“矛盾”的医疗难题

9月2日是联合门诊首次开诊。当天,一名妇科肿瘤术后伴发抑郁复发的女性让房萌印象深刻。

该患者的卵巢功能受损,雌激素水平骤降,情绪急转直下,除了悲观厌世,潮热多汗特别突出。虽然原因明确,但怎么治,让肿瘤科医师、精神科医生有些犯难。

妇科肿瘤和情绪障碍往往共存。南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妇瘤科2024年的回顾性研究指出,卵巢癌患者抑郁状态的发生风险高,发生率为42.59%。

而在乳腺癌患者中,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在乳腺癌诊断后的第1年可高达50%,第2年降至25%,第5年仍有15%。

这些负面情绪不能被放任。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抑郁与癌症死亡率增加、较差的总体预后相关。即使是轻微症状,也可能增加25%的癌症死亡风险。

“理论上,这类患者需要激素替代治疗。但很多患者谈激素色变,担心使用激素会增加癌症风险,加重肿瘤复发。”房萌告诉“医学界”。



在联合门诊中,跨院出诊的妇科内分泌专家完成专业评估,旨在排除多项高风险因素。几名出诊专家达成共识,既要救情绪于水火,又要避免癌症卷土重来。

类似的治疗矛盾在孕产期、备孕期女性中也很常见。《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2年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受访人群中,我国孕早、中、晚期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26.5%、18.0%、15.6%和18.1%。

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很多孕产期女性为减少复发、缓解症状,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精神科药物,这对孕产妇、胎儿的安全也有益处。然而,一部分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导致畸形等后果。

房萌介绍,过往关于这些女性能不能用精神类药,往往是妇产科一个说法、精神科一个说法,彼此不知道对方专业的判断,但患者得到不同专业的信息又无法自行整合。

“联合门诊把不同科室医生集中在一起、实现互补,同时增进对彼此专业、常规治疗的认知。这样,我们在疗效好转与程度上会有更大把握,能更好地调整后续治疗。”房萌说。

按照设置,联合门诊计划每周一次,由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内科内分泌、中医科及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内分泌科专家共同出诊,而非精神科与其他科室的简单叠加。

门诊采用“精神科主导、多学科嵌入”模式。房萌负责情绪症状评估、精神科药物调控,决策最终治疗方案等;妇科内分泌医生聚焦妇科相关激素水平、替代治疗的安全性评估等;内分泌科专家处理共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中医科专家负责中医调理。

专家们会针对每位患者进行治疗方案的讨论,突破专业壁垒,用最小量最安全的治疗取得最大获益。

“青春期少女的情绪障碍常伴有月经紊乱或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问题。”房萌还希望,联合门诊能帮助她们一站式解决就医难题,积极防范一些远期问题。

更多医院在响应

房萌作为资深的精神科医生,擅长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系统疾病,以及失眠、焦虑、强迫等亚健康状态诊疗。

北京安定医院设有“女性病房”,身为三病区主任,房萌的诊疗重点就放到青春期、围产期、围绝经期患者中。

她发现,包括女性在内,大家对于出现情绪问题后应积极就诊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近年来,全国各级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心理门诊的就诊量增幅明显。

“以前,老百姓如果失眠、抑郁首先考虑看中医,不会第一站就到精神专科医院。”房萌回忆。

而且,大家的就诊速度更快了。以临床诊断抑郁为例,一般要求有两周以上症状史。但房萌发现,现在很多首诊患者只是失眠、情绪低落1周,就来看病了。

患者端日益旺盛的需求,推动了联合门诊的建设。房萌告诉“医学界”,从她产生想法、向医院汇报,再到门诊启动,只用了几周时间。院领导非常支持,开诊效率很高。

房萌感叹,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躯体疾病时的困难处境,是很大的医疗难题,也是严峻的社会问题。

据她介绍,北京其他医院也在积极推进包括精神科在内的多学科合作,这预示着精神心理疾病的跨学科诊疗,正在成为医疗界的新趋势。

房萌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能够探索最佳的联合治疗方式,并最终形成专家共识或指南,推动此类门诊的规范化建设。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19 04:29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