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俄300毫米制导火箭炮登场,追上中国22年前水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在被乌克兰军队装备的美制“海马斯”威胁了三年多之后,俄罗斯军工企业终于在近期拿出了类似武器——“萨尔马”制导火箭炮。作为普京巡视军工产品成就的一部分,“萨尔马”饱受赞誉,尽管其并不算很先进,且很难在战场上有所作为。



▲俄制“萨尔马”制导火箭炮

按照俄罗斯媒体的说法,“萨尔马”是在越野机动底盘上搭载了六根300毫米发射管,可以在19秒内将全部火箭弹发射出去。由于搭载了卫星制导和惯性导航模块,火箭弹打击精度可以精确到米级,但最大射程只有约90千米。火箭弹模块化运输和装填,使得“萨尔马”的火力持续性大大提升,也符合该项目的高机动、高精度和高速打击定位。不过,作为一款至今尚未开始量产,仍在进行测试的武器,“萨尔马”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大规模装备,这显然是来不及的。



▲“萨尔马”是受战争需求刺激的典型武器

而事实上,俄罗斯陆军早在2007年,就推出了“萨尔马”的前身“卡玛”火箭炮,但俄罗斯国防部对于这种价格昂贵的武器并没有兴趣。设计单位竭力降低成本,并在2009年再次展出,希望获得出口/自用订单以完善设计。不过在当时俄罗斯亲欧氛围里,类似的信息化军事项目多如牛毛,所以依然没被看中,最终沦为技术储备。而俄罗斯陆军真正选中并装备的300毫米火箭炮,是经过升级的“龙卷风-S”。后者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沿用之前的生产体系,价格低一大截。



▲十多年前就明确搭载六个发射管

俄乌战争爆发初期,俄乌都使用苏制火箭炮打击对手,“龙卷风-S”表现还不错。但随着“海马斯”进入战场,“龙卷风-S”系列的精度和射程问题就成为致命短板。再加上俄罗斯陆军为了省钱,真正采购的“龙卷风-S”和配套火箭弹数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发挥其效果,在火箭炮对抗中彻底落败。为了打击机动发射的“哈马斯”,俄军不得不动用包括“伊斯坎德尔-M”在内的大批技术装备,才勉强遏制其锋芒。同时,对于军工部门无法生产类似武器的不满,也臻至顶峰。



▲“伊斯坎德尔-M”其实挺好用的,就是太贵了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卡玛”得以重见天日,成为俄罗斯军工企业的重点项目。但由于当年获得的拨款太少,“卡玛”虽然外表看起来非常完整,实际战斗力根本不够看。再加上制导武器一直是俄罗斯短板,所以直到现在才算有些成果。就俄罗斯媒体曝出的信息来看,基于“卡玛”衍生的“萨尔马”,性能非常一般,要是再考虑打击精度的水分,这款火箭炮实际上不如美制“海马斯”。尽管后者是美国20多年前的作品,中国也早就在22年前推出了不逊“萨尔马”的PHL-03。



▲“海马斯”对俄罗斯伤害巨大

怎么说呢,苏联曾经非常重视火箭炮的发展,也确实在冷战期间推出了大量先进火箭炮。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遗产,在90年代就掌握了当时性能不俗的“龙卷风”,但后续发展非常迟缓。特别是随着火箭炮进入制导时代后,微电子技术水平不佳的俄罗斯,就更懒得往这个领域投入资源,一直指望“龙卷风-S”苦撑。在和平阶段,这个局面还能勉强维持,当俄乌战争爆发,军队顶上前线作战,俄罗斯就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国内装备多年的PHL-03

国内曾经借鉴过苏俄火箭炮发展经验,但从PHL-03开始就自立一派,甚至连俄罗斯的亲密盟友白俄罗斯,都看到了这一点,与中国联合发展了一款300毫米火箭炮。俄罗斯明知自己这块水平不佳,却任由情况发酵,直到最后反噬,也真是怪不得他人。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28 04:57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