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澳洲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舌」就知道心血管好不好,3个表现可能异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舌头不仅能让人品尝到酸甜苦辣,还是一面健康的镜子。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头血管极其丰富,又与心脏联系密切,无论是心血运行情况,还是体内是否有“湿”“痰”“瘀”,都会先在舌上露出端倪。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读舌头是怎么透露心血管状况的,并教你养舌护心的方法。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 王雷永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 刘玥

3种舌象暗示血管疾病

中医诊疗中,医生会通过观察舌体、舌质、舌苔及舌下静脉,探查患者体内气血运行、津液代谢情况,从而了解其全身血管状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雷永表示,通常,以下3种舌象可能暗示血管隐患。

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


具体表现为整个舌头发紫或暗红发乌,局部可见紫色斑点,可能暗示血行不畅、有血瘀倾向。

舌体毛细血管网密集,气血运行不畅时,其颜色会由淡红变为紫暗。全身循环层面,常与血管血液流速慢、黏稠、管腔狭窄、弹性差等密切相关。



有这类舌象者,饮食要控油盐糖,戒烟限酒;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行、打八段锦、打太极等;

保持情绪稳定与规律作息。

舌下脉络迂曲怒张

舌下脉络的粗细、颜色、曲张变化,常早于舌面颜色改变,是分析气血运行情况的窗口。

让舌尖顶着上腭,若舌下两条青筋明显粗大、弯曲,甚至偏紫黑;周围可见细小网状血络,提示血瘀,意味着静脉回流不畅、循环拥堵,与动脉硬化倾向、高血压、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建议平时避免久坐,每坐40~50分钟,就起身走3~5分钟;

晚上可尝试抬高下肢一段时间,并用温水泡脚;

注意体重管理,戒烟限酒;

规律睡眠,合并打鼾或憋醒者需筛查睡眠呼吸障碍。

舌苔厚腻


表现为苔层糊在舌面,细密、发黏,就像抹了油,颜色呈白色或黄色。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痰湿上泛就会表现为厚腻苔,这与消化道疾病、高血脂、脂肪肝、代谢综合征有关。



建议清淡饮食,少油少糖,适量多吃蔬菜、全谷物和含优质蛋白食物,晚餐吃七分饱,睡前3小时不大吃大喝;

每周进行有氧和力量训练;

规律作息,帮助代谢“去油腻”。

健康的舌头是什么样?


正常的舌象为舌体不胖不瘦,色红舌、苔薄白,干湿适中,舌体灵活,舌下静脉不粗不曲。

生活中,我们可通过一分钟镜前自检来观察舌象。

检查前30分钟,不要喝咖啡、可乐和牛奶,避免吃色重或油重的食物,以防染苔误判。

观察时,要在日间自然光线下或白色日光灯下,不用彩色灯;自然张口,舌头轻伸、放松,每次别超过10秒,否则舌头颜色会被憋得失真。



可采用“3+1观测法”,先后观察舌尖、舌中、舌根,再把舌尖顶上腭,看舌下两条粗静脉是否异常。

镶牙、残齿可造成局部苔偏厚、舌边有齿痕,需结合全身症状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舌象的变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患者的全身症状、脉象等相互关联。

舌诊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其有效性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能。因此,看舌辨病是一项专业的诊断技能,自己看舌头时不要轻易对号入座,乱下诊断。要是觉得舌象异常,务必及时就医,请专业医生判断。

养舌护心做好5件事

舌苔上有着人体最密集的微生物群落,其中细菌占主导地位。在健康状态下,这些微生物相互制约、协同共生,维持着一种精妙的平衡。

当连续熬夜、饮食不节或口腔卫生状况差时,有害菌大量繁殖,除了引发口臭、龋齿、牙周炎等口腔问题,还可能为全身性疾病埋下隐患,心血管病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医师刘玥介绍,养舌护心,可以这样做:

清洁口腔,清除“危险分子”


每天早晚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认真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确保清洁到每颗牙齿。

还可用软毛牙刷或专用的刮舌板,由舌根缓慢轻柔刮向舌尖,这样做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与细菌。



规律作息,心脏得以修复

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舌苔菌群平衡,使有害菌有机可乘。

每晚尽量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包括心脏在内的身体器官得到充分修复。

合理饮食,少碰高脂高盐


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既能维持口腔微生态稳定,又有助于减轻心血管负担。

适度运动,优化菌群结构

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调节免疫系统。

释放压力,避免焦虑紧张

精神压力过大不仅会影响心血管系统,还会改变口腔环境,引发菌群失衡。生活中要学会舒缓情绪,压力大时通过冥想、深呼吸等宣泄情绪,放松身心。▲

回复 编辑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繁體中文| 联系我们|小黑屋|今日澳洲  

GMT+10, 2025-9-26 11:58

© AusToday.com.au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