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舰掀起的风波仍未结束,无数眼光还在注视这艘位于南海的航母时。“Defence Security Asia”又报道称,据军事观察专家基于卫星图片和技术分析,已经发现中国海军将大型无人潜艇部署到南海的迹象。
▲这个速度确实够快
在月初的“九.三”阅兵中,编号为“HSU-100”的大型无人机悍然登场。由于该艇尺寸,相比于之前欧美发展的水下无人艇,实在是超出太多,因此获得了“超特大水下无人潜航器”的标签。一个很明显的情况是,这种划时代装备尚未经过充分检验,优秀的载荷和航程,也确实需要在相对辽阔的海域测试。因此,半封闭且面积不俗的南海,就是最理想的场地,大型无人潜艇出现在这里不足为奇。但对美国及周围国家而言,“全球最大无人潜艇部署到南海”,就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事件了。
▲国产无人潜艇的尺寸惊人
随着现代控制和信息交互技术的发展,无人装备正在以极其迅猛的速度进步,其中又以俄乌战场上无人机的惊艳表现最为知名。而在无人机之外,伴随步兵作战的机器狗/人、象征五代半技术的无人机、受水面舰艇控制的高速无人艇,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今再来一个无人潜艇,在逻辑上很合理。但从技术上来讲,这一点都不合理,因为无人潜艇这事,美国海军从2016年就开始做了,两个项目都只做出了半成品就停滞了,体型还比HSU-100差一大截。
▲并且型号还不止一种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无人潜艇和其他无人装备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信息传输以水为介质,而其他都是以空气为介质。哪怕是受城市建筑影响很大,信号传输需要穿墙的机器狗/人,也能通过高空无人机中转的模式,进行替换。相比之下,无人潜艇上浮到海面,等于放弃自己最核心的生存力,要冒着被发现/击沉的巨大风险。因此,水下信息交互是无人潜艇最大的难关。一方面,有人指挥艇需要远程操作无人潜艇,以保证安全并执行任务;另一方面,无人潜艇搜集到的信息,也得传回母艇,这份技术是重中之重。
▲无人机的表现确实够惊艳
而大型无人潜艇不仅仅意味着可以航行更远、搭载更多的武器和设备,也意味着需要执行更复杂的操作,这对水下信息传输是更高的要求。因此,亲身体验过无人潜艇发展难度的美国海军,现在看到尺寸惊人的无人潜艇出现在南海,粗估一下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用“震惊”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像菲律宾这些国家,因为水平不够,反而感受不到这一点,但大型无人潜艇的统治效果其实是全方位的。
▲海外在阅兵前就对国产大型无人潜艇给出了很高评价
对于控制南海水下环境这个问题,西方这些年一直不遗余力地渲染,但实际上国内很难做到。因为传统布置的水声监视系统,能够搜集到的信息非常有限,只能说保证存在,距离“控制”非常遥远。潜艇是非常有效的水下控制平台,不过以中国海军装备的潜艇数量,还达不到也不可能做到全面部署南海,这个成本太高了。然而,要是用不需要考虑人员部署、活动更加灵活,在几乎所有海域都能部署的无人潜艇,建立稳定的巡逻监控机制,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核潜艇得到无人潜艇的加强,确实是如虎添翼
这就好比传统有人侦察机和大型高空无人侦查机一样,看似相似,但效果存在本质性区别。当然,一旦无人潜艇磨砺成熟,后续伴随大型攻击核潜艇活动,形成以核潜艇为核心的“水下作战群”,对对手潜艇部队而言,也是不择不扣的梦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