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是不是攻击-11无人机
还记得93阅兵式上的无人机方队吗?伴随着《无人智胜进行曲》,5型7种无人机列队通过天安门,展现了我军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飞跃。当时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后面的4架无人僚机吸引了,对打头的攻击-2和攻击-11无人机并不在意,毕竟是早已公开曝光的“老熟人”了。
▲仔细看与攻击-11有明显不同
但是很快就有眼神好的网友发现不对劲了,这“攻击-11”的机翼上仔细看有条缝隙,很可能是折叠机翼的设计,而攻击-11作为空军专用的大型查打一体无人机,翼展并没有超出战斗机用机库的宽度,完全不需要折叠翼设计。
那么答案就很明确了,这显然是一架舰载无人机,而且大概率就是基于攻击-11改进而来的。对这款无人机的存在,其实军迷圈早就有沸沸扬扬的讨论,当时还有一群人争论舰载版叫什么名字,一些人认为会是攻击-11H,还有人认为是攻击-15,而在阅兵式上亮相时,机身上的低可视度编号赫然写着21,又有一群敢于下结论的大佬当即判定:这就是攻击-21!
▲右上角的小字悄悄官宣了型号
在大半个月后,谜底终于还是被央视揭开了,在27日的节目中,在专家分析未来舰载无人机可能性的时候,资料图的注释算是官方宣布了,攻击-21,就是我国最新的舰载无人机。
能够登上阅兵场,说明攻击-21当前就是定型现役状态,虽然还没有登上甲板,但在技术状态上已经基本成熟,更有传闻称,福建舰在此前的海试中已经完成了攻击-21的起降作业,只不过当前还没有官方确认。
▲X-47B从布什号航母上弹射起飞
飞翼布局的舰载大型无人机其实并不算新鲜事物,毕竟美国在2014年就完成了相同布局的舰载无人机X-47B的上舰测试,充满未来感的设计在全世界面前狠狠秀了一波,只不过这玩意只是技术验证机,并没有转化成能够量产服役的舰载无人机。
一转眼11年过去了,美国把X-47B丢进了博物馆,再也没有搞出来如此先进的舰载无人机,当前研发中的MQ-25“黄貂鱼”舰载加油无人机,采用了大平直翼+大V尾的设计,气动设计水平疯狂倒退。
▲MQ-25无人机,一眼可见的落后
而随着攻击-21的官宣,意味着全球首型飞翼舰载无人机(量产版)的桂冠被中国拿下,继歼-35率先弹射后,再次在航母舰载机领域领先美国。而MQ-25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为舰载机提供空中加油,辅以侦察、监视任务,并不具备有效的打击能力,这就意味着攻击-21还将成为首型攻击型舰载无人机。
当前美国、英国、土耳其、韩国等国都实现了甲板上起降无人机的实验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X-47B是通过尼米兹级航母蒸汽弹射与拦阻系统实现起降之外,其余的都是起飞重量800公斤到2吨的螺旋桨无人机直接依靠自身动力在航母或两栖攻击舰甲板上完成起降,虽然也取得了成功,但是机体规格实在太小,而且不具备隐身能力,实战应用非常受限。
而借助刚刚刷屏全世界的电磁弹射系统,我们才能在福建号航母与四川号两栖攻击舰上运作这型起飞重量接近15吨级的大型喷气式无人机。
▲港媒设想的攻击-21作战模式
作为攻击-11的舰载改进型,攻击-21也继承了其优异的性能,凭借极致的隐身性能与较大的航程,可以遂行远程穿透打击、制空突击、压制防空等多种作战任务,在任务中可以直接与歼-35隐身战斗机协同,组成全隐身梯队对敌发起突击。
而近日我国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的状态也令人振奋,在下水仅仅8个月后,其电磁弹射器上的公棚已经拆除,表明弹射器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很快将开展下一步的测试工作,预计明年初就能出海试航,而届时攻击-21也将适时登上四川舰的甲板。
作为全球首创的电磁弹射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满载排水量堪比戴高乐号航母,甲板面积更是比美国级两栖攻击舰多出一半,说是无人机航母也不为过。
▲076搭载攻击-21渲染图
在搭载攻击-21后,四川舰将具备强悍的远程打击与态势感知能力。凭借与福建舰相同规格的电磁弹射器,攻击-21可以确保满油满弹起飞,既能轻松打击到2000公里外的目标、也能实现对周边海域的长时间预警与监视。而凭借该机优异的滞空能力,对飞机的起降间隔要求大幅降低,即使四川舰只有一条弹射器、没有斜角甲板,也能满足全甲板40架以上攻击-21的作业循环。
可以说,攻击-21的亮相意味着我国海军航空兵在技术理念与实践上早已不再拘泥于“摸着美帝过河”的状态,转而变成了“把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那边”的遥遥领先状态。我们可以说,舰载机无人化的时代正在缓缓拉开大幕,而开启这一时代的,正是中国海军与中国军工。
攻击-21出列,全球唯一舰载无人战斗机,福建舰和四川舰实力暴涨
近期,香港《南华早报》的一则报道引发军迷关注,在已结束的“9.3”阅兵式上,解放军空中无人作战方队展出了5型7种无人装备,涵盖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无人僚机、舰载无人直升机等类型。但该报话锋一转,称此前亮相的攻击-11大概率已服役,将以舰载隐身无人机身份跻身中国海军主力。不过事实上,中国海军在舰载无人机领域的选择,远不止攻击-11这一款。
在此次阅兵中,编号“H65180XX”和“53636”的两款无人机格外受关注。其中“H65180XX”采用了与攻击-11 相同的飞翼布局,机身背部还喷涂着“21”字样,外界因此将其称为“攻击-21”,认为这是攻击 - 11的衍生型号。
与攻击-11相比,“攻击-21”无人机有几处明显调整,翼展有所加大,机翼前缘后掠角缩小,机翼后缘每侧的两块升降副翼改成了三块,机身宽度和翼根厚度也相应增加。更关键的是,国外军事观察家在“攻击-21”主翼上发现了外翼段分离面的缝隙,还有十分明显的折叠机构盖板,这意味着该机主翼能折叠起来,从而减少停机时占用的空间。
基于这一发现,外界认为“攻击-21”将作为一款舰载隐身无人战斗机部署到“福建”舰或“四川”舰,以隐蔽出击的方式,执行持久侦察监视和对地对海火力打击等作战任务。
另一款“53636”无人机同样值得关注,该机长约14米,采用飞翼布局,还融合了兰姆达翼与加莱特进气道设计,配备一台涡扇发动机,这与采用菱形三角翼加DSI进气道方案的“53536”无人机形成鲜明对比。
从气动外形就能看出,“53636”无人机格外注重隐身性能,这也暗示该机用途可能围绕与有人舰载机协同展开,进而执行进攻性制空作战任务。和“攻击-21”类似,国外军事观察家也在“53636”无人机主翼外侧发现了折叠机构盖板,由此判断大概率是舰载空优无人机。要是这一判断得到证实,“福建”舰上的歼-35隐身舰载机将迎来一位得力帮手;而且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福建”舰和“四川”舰甚至能将编队防空与拦截作战任务交给无人机来承担。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舰载固定翼无人机将成为“四川”舰的主力装备之一,未来在两栖登陆和对海突击作战中,无人机会发挥重要作用。而“福建”舰自问世以来,就被外界普遍认为可能成为中国首艘将舰载固定翼无人机纳入舰载机编队的常规动力航母。
此前,攻击-11全尺寸模型出现在我国航母测试设施的照片流出后,更让外界坚信未来会率先部署到“福建”舰。届时,攻击-11 将作为歼-15T和歼-35的战力延展平台,在“系统全权”模式下自主执行攻击、支援、中继制导、空中加油等任务。既然攻击-11上舰基本已成定局,那么“攻击-21”和“53636”无人机,日后也大概率会以舰载机的身份加入“”福建”舰的作战序列。
不过,舰载固定翼无人机的发展还有不少技术难题待解,尤其是弹射起飞与拦阻降落这两项关键技术,各国军事强国更关注拦阻降落。相比弹射起飞,拦阻降落的技术难度更高,操作风险也更大。特别是对于采用飞翼布局的舰载无人机来说,由于自身气动特性的影响,着舰的难度和风险会成倍增加,我国针对这一问题已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从现有技术路线来看,舰载机着舰引导和控制技术主要有两条发展方向:一条是持续完善自动着舰技术,解决高海况、电磁干扰、舰载机故障等复杂情况下,有人机和无人机的着舰问题,比如美国海军的精确进近与着舰系统就属于这类;另一条是不断改进人工着舰技术,缓解人工着舰系统操纵难度大、飞行员负担重的问题,同时应对全自动系统性能降级时的突发状况。
而我国在这一领域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线,在着舰引导方面,以多体制引导系统为核心,集成了惯性导航、雷达、卫星、视觉 / 光电等多种技术;在着舰控制方面,则重点发展直接力控制和先进飞控技术,确保舰载机着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今,技术发展路径已经明确,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会转向具体研究和工程应用。对军迷而言,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些舰载无人机何时能在福建舰、四川舰完成起降测试,从目前的技术积累和装备发展节奏来看,那一天或许已经不远了。
中国海军在舰载无人机领域的布局,不仅体现了装备技术的进步,更彰显了体系作战理念的升级。从攻击-11到“攻击-21”,再到“53636”,每一款装备的亮相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海军打造现代化海上作战体系的重要一环。未来,随着这些装备逐步形成战斗力,中国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将迎来新的突破,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